王守仁記功碑

王守仁記功碑王守仁記功碑,為一處歷史名勝,位於江西廬山,碑文為明朝軍事將領王守仁撰並書寫,又稱作“王陽明記功碑”。 

 地理位置

位於今江西省廬山峰境內的李璟讀書台下石壁。石壁上共有三處摩崖石刻:中為宋朝詩人、書法家黃庭堅書的《七佛偈》,右邊為明朝文學家徐岱詩,左即為王守仁記功碑。記功碑碑文共有136字,為王守仁所書,遒勁莊重。

歷史背景

參見條目“王守仁”。中國古代大征戰得勝,有勒石記功的傳統。明武宗時,明朝皇室南昌寧王朱宸濠發動大規模叛亂,史稱“宸濠之亂”。叛軍開始勢如破竹,攻掠了許多城池,直望南京,地方軍無力平定。王守仁當時去福建剿匪,部隊到達豐城,碰到寧王朱宸濠舉兵叛亂的軍隊。王守仁一面積極備戰,調遣軍隊糧草,修整城池,一面散發討賊檄文,盡數寧王之罪,號召地方團結一致起兵勤王。當時情況危急,寧王意欲乘勢揮師順長江東下攻占南京。倘若南京失守,寧王就有本錢稱帝,而南京地理位置又非常重要,一旦占據,盡得地利。王守仁做了很多情報敵特工作,讓寧王判斷屢屢出錯,延誤了軍時;王守仁並加緊遣兵調將,做好了合圍寧王叛軍的充分準備。寧王於七月率大軍六萬,下九江、掠南康,並成功渡過長江要攻取安慶。王守仁旋即調軍八萬,虛張聲勢號稱三十萬大軍。王守仁並不急救危城安慶,反而進軍寧王的後方大本營南昌,並在鄱陽湖迎戰寧王叛軍。南昌很快被王守仁軍攻破,王守仁旋即分五路迎擊寧王回援南昌大軍。寧王大軍腹背受敵,又中了埋伏,交戰不久就潰敗退守八字腦地區。寧王做了最後一搏,調遣會合在九江、南康的精銳部隊再次出擊,被王守仁軍擊敗,王守仁並攻取了重地南康。鄱陽湖上,王守仁用了赤壁之戰的戰術——火攻,近焚寧王戰艦輜重。寧王宮人及文武官員們紛紛跳水自殺,寧王也被生擒。平定寧王之亂只用了三十五天。王守仁因此得“大明軍神”的稱號。明武宗想炫耀一下自己的武功,自北京南下親征,從王守仁那兒得寧王后假意釋放寧王,並“親自”將寧王俘虜。

碑文

王守仁《記功碑》全文:正德已卯,六月乙亥,宸濠以南昌叛,稱兵向闕。破南康、九江,攻安慶,遠近震動。七月辛亥,臣守仁以列郡之兵復南昌,宸濠擒,餘黨悉定。當是時,天子聞變赫怒,親統六師臨討,遂俘宸濠以歸。於赫皇威,神武不殺。如霆之震,靡擊而折。神器有歸,孰敢窺竊。天鑒於宸濠,式昭皇靈,以嘉靖我邦國。正德庚辰正月晦,都督軍務都御史,王守仁書。從征官屬列於左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