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基坤

王基坤

王基坤,男,生於1951年3月。中共黨員,中專文化,高級經營管理師,現任湖北三峽坤艷集團董事長,夷陵區第三屆政協常委,夷陵區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2007年被夷陵區委區政府評為“文明個人”、“助學助殘先進個人”,在全國第三屆民營企業峰會上被評為“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等多個光榮稱號。2004年創辦宜昌坤艷工貿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成立湖北三峽坤艷集團,集團旗下有七大子公司,集團現擁有總固定資產6億元,從業人員300餘人,年產總值可達到10億元,年創利稅過億元。

基本內容

造福更多人

——見證著民營企業家王基坤的社會責任

王基坤王基坤

王基坤

“人活著就要活出個價值來,這個價值應該體現在生活中,體現在乾好本職工作上,就應該在振興農村的經濟建設中起到帶頭作用,在單位上要當一名敬業奉獻的人,在社會上要做一個愛國守法的好公民”。這就是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宜昌坤艷工貿公司總經理王基坤先生的人生信條。

宜昌坤艷工貿有限公司所在地夷陵區樟村坪鎮羊角山村。王基坤發現由於受地理條件限制,加上思想觀念比較落後,這裡的農民生活還十分困難。為了回響國家“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號召,王基坤決定“開礦先扶貧,和諧共發展”,剛起步的企業決定先從貨款中出資360萬多元結對幫扶羊角山村村民辦實事、辦好事及扶本扶志。村企互相支持,和諧發展已取得了明顯成效。這一服務“三農”的新舉措得到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肯定。

2004年,公司買斷夷陵區樟村坪鎮羊角山村黃家河磷礦開採經營權後,即與該村構建幫扶平台。公司先後捐資240萬元,幫助村里發展村級企業;幫助修建村級公路、辦福利企業、扶持特困戶。並組織42個村民到沿海地區旅遊,開闊眼界;還組織村里養殖大戶到廣西和越南等地考察。2005,王基坤又投資25萬元,在村中興建大型抽水泵,幫助村民解決飲水問題。央視記者深入夷陵區樟村坪礦區,根據王基坤的事跡,製作了一部《做行業先鋒》的專題片。2005年4月底,央視在《神州縱橫》欄目中,推出王基坤的事跡專題。2005年11月20日,宜昌坤艷公司總經理王基坤出席中國民營經濟高峰論壇會榮獲了”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光榮稱號,並受到了全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魯麗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孝德文化,企業家的扶貧基因

在荊楚大地,一位中年漢子的故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中國優秀民營企業家"的王基坤先生。

王基坤王基坤

"王總是我們的大恩人"。夷陵區樟村坪鎮羊角山村許許多多的村民說。王總一生經歷許許多多的風雨,懂得回報。在全社會倡導對國家、對社會、對家鄉的"大孝",大力弘揚新時代的新孝道。正是在這樣的母土文化浸染中,王基坤從發家致富的那天起,就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父老鄉親,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那份社會責任。

王基坤,宜昌坤艷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這個大山走出的白手起家的漢子,在提起在進入樟村坪採礦之初,在貸款2500萬元的情況下,毅然決定抽出數百萬元的資金扶持羊角山村發展經濟。2004年3月2日,從坤艷公司進駐黃家河礦區第一天起,王總就看到老百姓吃水難,經過一年的考察論證,缺水吃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原雙洋公司採礦多年導致水位降低;二是本地海拔1500多米高,水源短缺,到了枯水季節,全靠挖井挑水,靠天吃水。為讓50多戶500多人不再吃水難,公司專門聘請技術人員在林間勘測線路,歷經100天興建了“坤泉飲水站”,在落差85米上端修建了容量180立方米的蓄水池,下端修建了容量30立方米的抽水池和10平方米的抽水機房,深埋輸水管道5000米,將水龍頭安在了50多個農戶的灶台邊。飲水工程建成之後徹底結束了村民祖祖輩輩打井挑水,靠天吃水的歷史,直接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質量,改善農村生活衛生條件,有助於當地居民發家致富,安居樂業。當家裡人哭著問他以後的日子該怎么過時,王基坤淡然一笑:"我是大山的兒子,回到大山來經商,很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對家鄉要有所回報,錢嘛,賺多賺少無所謂!

2005年元旦佳節,位於海拔1400餘米的黃家河磷礦,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王總牽掛著羊叫山村民,更牽掛那裡的苦難戶,他攜帶著大米,水果,酒水,菜油,棉衣棉被,完全是一副春節的氣象,對當地村民董發財,黃朝孟等七個困難戶專訪慰問,每戶送去400餘元的過年貨.了解到黃朝孟因妻子不幸身故子女上學有困難時,當即給予了500元學費,並叮囑春節後一定要送孩子上學。春節來臨之際,王總又同羊角山村幹部一起走訪慰問全村王宗福,鄭顯漢等五個特困戶,也同樣送去了400餘元的過年物資,並幫助他們出謀劃策怎樣擺脫貧困,走致富之路。為解特困戶吃飯,穿衣,子女上學等困難,王總又將不到一公里的礦區公路承包給五個特困戶,每戶平均給4000元養路費,實際上就是他們謀一份可靠職業,靠自己的雙手走出貧困。

隨著他事業的發展,他捐助家鄉的手筆也越來越大。幾年來,王基坤已為家鄉各項事業發展累計捐資數百萬元。

恩義並行,如涓涓細流

礦區所在地羊角山村位於海拔1400多米的樟村坪,全村圍繞該鎮提出的“礦山立鎮,項目強鎮的,種養富鎮,和諧興鎮”的發展思路,確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強化種植業,最佳化養殖業以及和諧興村為目標,實施“11233”工程:既工農產值1000萬元,山羊1200隻,木材,蔬菜增加200畝,牲畜存欄340頭,人均純收入新增300元。王總認為:以工扶農,幫扶專業戶,帶動大發才能走共同富裕之路和搭建公司與村的和諧發展平台。“人富不算富,共同富才能走上致富路。”

坤艷公司在以工扶農,和諧發展戰略思想指導,堅持按中央扶持三農政策和當地政府的發展思路,結合礦區所在地羊角山村"兩種兩養一扶"實際情況,採取扶資金與扶本扶志情動人,以情感人,構建和諧社會,營造發展環境,達到村企雙贏,基於遠企業法人和村委會的遺留問題未處理,礦點無法正產生產的狀況,王總慷慨解囊,拿出比解決遺留問題所需資金多於幾倍的240萬元,在2004年12月30日前全額付給羊角山村委會,既解決了遺留問題又為村級企業還款還債,為村辦福利事業注入了足夠資金,這筆巨款,讓主持協調解決遺留的鄉鎮幹部沒有想到,在公司剛起步,沒有任何效益,竟然一次拿出這么多的錢支持村委會解決問題,發展企業,真不可思議.為企業形成良好的生產環境打下了堅實的社會環境基礎。

元旦佳節來臨之際,王總在礦區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茶話會,主要客人是礦區周圍42戶村民,茶話會熱烈而實在,大家歡聚一堂,暢所欲言,最後王總還為每人準備了一份厚禮,一袋米,一箱酒,一袋水果,一壺油,對7個困難戶還備有棉大衣,棉被,共花費4萬餘元.茶話會結束後,有公司領導用小車幫他們把禮物送到家中,參加茶話會的樟村坪鎮委副書記周立剛,在茶話會致詞中說,我在鎮工作這么多年,在我鎮辦礦有30多家企業,開礦20多年,只聽說請當地幹部參加茶話會的,還從未見過這種場面。

2005年3月12日,陽春三月,位於海拔1400千米的羊叫山村卻是白雪皚皚,但黃家河磷礦礦部卻彩旗招展,鞭炮起鳴,熱鬧非凡.這是公司總經理王基坤出資10萬元組織42位村民工赴廣州,深圳,珠海等地7日游起程儀式.樟村坪鎮開礦20多年,磷礦企業大小上白家,本地,外地,乃至外國來半礦企業家,有老闆出資,安排農民做火車,乘飛機,乘輪船旅遊,還是獨一無二。參加這次旅遊的上至60歲老頭老太,也有風華正茂的年輕小伙姑娘,有的長期居住在大山里,從未出過大門,沒預想到王總會給他們如此優厚的條件,有幸過把隱,開樣葷.他之所以這樣做,目的是讓村民開闊眼界,增長見識,解放思想,改變觀念,走自己勤勞致富之路.王總認為企業發展靠環境,良好的環境,和諧的社會,靠自己去創造,人們的思想轉變,要靠實際行動去感化,去感動.同民眾建立了感情,他們一定會支持他,支持他的企業。

2005年3月25日,他再次出資5萬多元,組織村里10名種養專業大戶到廣西,雲南,出國到越南學習考察種養技術,目的讓著批能人發揮自己種養專業,發展能一戶一品的專業大戶,以他們自己的樣板示範帶動大發展。十個專業戶啟程前,公司為他們披紅掛彩,公司用小車送他們上火車前往。當他們坐飛機返程時,公司又用小車接送到家。同時公司立即給村劃撥5萬元資金支持專業戶,改種,建欄購肥,擴大規模,這些專業戶都在你追我趕把自己的專業做大做強來帶動全村發展,來回報王總的支持。

責任效應,閃光的不僅僅是金錢

在採訪王基坤先生的過程中,聽得最多的辭彙就是"責任",談得最多的話題就是企業財富的社會化使用。

我只是財富的保管員,當年白手起家因為窮只想賺錢。賺錢的境界已完全不同。看到員工來上班,我會油然而生一種責任感,一種對員工的責任,對社會的責任。對於財富,我常說,我只是財富的保管員。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財富越多,就意味著我的責任越大。我認為,財富管理不善,就等於將創稅、就業等責任推向社會,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工作著是美麗的。企業的競爭也是社會責任的競爭。我認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有賴於一定的社會環境,回應社會的要求,是企業理性的表現。坤艷公司向社會捐贈了數百萬元,用於扶貧濟困、希望工程、慈善事業等。我想,財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先富起來的人應該從廣義上來看待財富,在自己不斷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不斷積累精神財富,自覺承擔起必要的社會責任。根據實際情況,我認為民營企業擔負的社會責任,主要應當體現在合法經營納稅、愛護資源環境、重視安全、擴大就業、服務社區、助弱濟貧等各方面。我一直認為,現代社會的競爭不僅是企業經濟、技術實力的較量,更為重要的是企業社會責任、企業文化的競爭。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才是真正富有的企業。財富是個人的,更是社會的。

王總注重責任,所以他在管理公司方面更是把自己的責任放到管理的第一位。坤艷公司管理人員40人,井口生產人員180多人都是當地農民,其中安排下崗再就業35人,僅對口扶貧羊角山村就有10人,。無論是公司管理人員,還是井下施工人員,公司都為他們配發了工作服,工作證,充分展示了公司正規化,規範化的管理形象。羊角山村委會在公司支持幫助下,多年的遺留問題處理了,亂采濫挖的現象制止了,扯皮鬧事的人沒有了,全村“兩種兩養“你追我趕的局面已經形成。公司為員工購買了五費合一的社會保險,為井下作業人員購買了工傷意外保險,坤艷企業內部員工保險福利政策,員工稱自己是享受“公務員待遇”。王總切實履行著自己的責任。王總關愛職工,關心工人的舉動大大激發了全工工人的忠誠勤奮,苦幹實幹的工作熱情,進而帶來了良好的生產效益和工作效率。

王總“開礦先扶貧,扶貧先扶本“的舉措得到當地政府的充分肯定,這一舉措不僅密切了礦區與當地民眾的關係,更形成了一個相互依賴,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促進,共謀發展的可喜局面,開創了一個可持續性發展的平台。

坤艷的法人是王基坤總經理,但是最大的受益人當地的民眾。坤艷公司的惠農舉措使得企業與當地民眾和諧的聯繫到了一起。在王總沒有收益時,就盡力支持村級發展,為民排憂解難,對工人關懷倍至,王總效益好了不諱忘記我們,我們自己富了,我們村級富了也不諱忘記王總,公司和村委會以及當地民眾形成了一個相互依存,共謀發展的共同體。

和諧的環境給公司帶來了穩步,健康,快速發展的給予。企業與村委會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同心同德,共謀發展,實現村企雙贏的局面已經展現,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村企雙贏的局面將顯得更為明顯,更為突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