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紅[山東濰坊一中教師]

王向紅[山東濰坊一中教師]

王向紅,山東省特級教師、教學能手,山東濰坊一中語文教師,濰坊市勞動模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跨世紀科技人才、教學能手。

基本信息

簡介

王向紅王向紅

王向紅,女,43歲,山東濰坊一中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富民興魯勞動獎章獲得者、山東省特級教師、教學能手、高中語文十佳青年教師,濰坊市勞動模範、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跨世紀科技人才、教學能手。
她從教25年來,全心全意教書育人,積極開展教研教改,完成了由青年教師到骨幹教師,再到研究型和專家型教師的轉變。她紮根課堂教學,專心鑽研課堂教學規律與教學藝術,逐漸形成了自己雅、和、親、實的教學風格,受到學生的歡迎,多次在全國、省、市級中學語文研討會上執教公開課,得到專家同行的好評。她的一項教學研究通過山東省九五重點課題鑑定、在全省推廣,撰寫的多篇教學論文獲國家、省、市一等獎,主編的一中校刊《書卷年華》被評為全國百佳校報校刊。她的事跡和成果曾被《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山東教育》、山東電視台、《濰坊日報》等媒體宣傳報導。

天職是教好課

“教好課是老師的本份,”王向紅說,“我的天職就是把課教好!”
從18歲大學畢業走上講台做實習教師,到成為山東省語文特級教師,王向紅為這份承諾已經走過了24年。
王向紅的語文課文雅、平和、親切、紮實,多年後,許多學生回憶起來,還會對她上課的情景記憶猶新:“王老師的課耐聽、耐琢磨,我們學得輕鬆,效率很高。”
王向紅的同事們說,不論外出舉行全國、全省公開課,還是在學校里上平常的課,她都是下很多功夫,細心打磨課堂細節,把備課重點放在選擇最恰當的教法上。
講孫犁的短篇小說《荷花澱》,需要向學生介紹一些時代背景。王向紅沒有照本宣科,而是讓學生做了一道數學題:
小說中的主人公當時20來歲,活到現在有多大年紀了?同學們說:100多歲了!
“按中國的風俗,1930年代,晉察冀一帶的婦女還‘纏足’,應該是些‘小腳女人’呢!”王向紅說,“就是這樣的農村婦女,它們成了拿槍、撐船,投身抗日的戰士!”
這個細節給同學們很大的震撼,不僅對中國的抗日戰爭有了真切認識,對課文研究琢磨得也更細了。
“王老師,能不能借你的教學資料片看看?”學了《一碗陽春麵》後,曹騏同學的家長給王向紅打電話,“孩子回家不讓我做飯,非要給我把這篇課文講一遍,說真是太感動了。我想看看你那教學片裡有什麼秘密。”
其實所謂教學片,是王向紅做的簡易多媒體課件。她把一些電影片斷和中央電視台做的一期評論節目,進行了截取合成。為了錄這期評論節目,她連續3天守侯到深夜。
類似的情況很多很多。有時候,為了一個小小的細節,王向紅可能會需要幾天、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打磨。王向紅說:“多研究一點教學,就會多幾分靈感和智慧,其實就是對學生多獻一點愛心。”

好教師兼好班主任

1983年,帶著對事業的憧憬,背著厚厚的學習筆記,王向紅成為一名教師。這樣,她家四口人中就有三個老師了:父親、母親和她。儘管從父輩那裡,她早已接受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類的理念,但真正使她對職業有了全新認識的還是一件小事。
有一年學生面臨文理分科。許多家長、學生在這個時候很猶豫,幾天也拿不定主意,有不少學生就來找她,讓她給拿主意。她總是客觀地分析各方面情況,給他們提出幾條建議讓他們選擇。
分好班後,進了王向紅班的一位女生在周記中給她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在漫長的人生路上,我們遇到一個岔路口,老師,我看見您微笑著站在那裡等著我們。於是,我們就跟著您,繼續向前走。”
王向紅說,這真摯的語言,讓她真切地感受到了“責任”二字。還有什麼比一個孩子的信賴更讓人自豪,更讓人感到神聖呢?
王向紅在自己的部落格里寫道:其實從工作之初就有類似的小事,像閃閃的信號燈,在時時提醒著我: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學校把學生交給我,同時就把他們對未來的期望交給了我。老師和學生有一份契約:一定要使他們健康成長,成才。這份契約的有效期是一輩子。
作為班主任,王向紅說她已經送過N屆畢業班了。她的同事們說,王向紅老師每年的畢業班都很“紅”。
2007年又是個“紅”年。她班裡所有的學生,都“一鍋端”進了本科,90%以上的考上了重點大學。
家長們對她說了感謝又感謝。王向紅淡淡地笑,又歉歉地笑:“都上重點那就好了!”
當考入北大、浙大、山大、北師大等高校的學生,特別是考了全省文科第一名的都珊珊把675分的好成績告訴她時,王向紅囑咐說:“考上理想的大學僅僅是人生的第一步,你們將來的舞台會更加寬廣。”
又送走一級,雖然極度疲勞,王向紅還是又當了高三一個文科班的班主任。

班主任的細心和愛心

2004年,王向紅擔任了文科實驗班的班主任。這是一個充滿希望又充滿挑戰的班級。既有基礎相當好的優生,也有基礎非常差的弱生。王向紅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用行動去傳達對他們的愛。
轉年的聖誕節到了,王向紅給每個學生買了一塊朱古力,寫了一張小紙條,晚自習後放到了每個人的課桌上。
第二天的早讀課上,所有的同學都發現了內容各不相同的小紙條,驚喜過後,迅速拿出課本,大聲地讀了起來……
濰坊一中遷入了離市區20多里的新校後,第一次放假之前,細心的王向紅想到,外地學生的家長一定特別惦記孩子學習、生活上的情況,一定要給特別關注。
於是,她領來印有“濰坊一中”字樣的稿紙,用了一周時間,給8個外地市學生家長每人寫了一封長信,介紹學校的情況,匯報學生的成績,讚揚孩子在校的優秀表現,請家長在家好好對孩子好好“犒勞”一下。
滿懷感激的家長們給校長打電話表示感謝,讚揚說“一中老師的工作就是細”!聞訊的學生也很高興,覺得自己很被重視,住校學習更安心、更愉快了。
王向紅自己出錢給班裡訂閱了《中國青年報》和《文匯報》,引導學生關心社會,還出資設立了班內獎學金。每次考試或大型班級活動之後,都會有不少同學得到她個人頒發的獎品。
針對各個學生的特點,王向紅認真地給他們寫上各具特色的頒獎詞。都珊珊的頒獎詞是“姍姍而行,珊珊有聲”,年齡最小的孫岱青是“小小少年,真不簡單”,愛好書法的體育委員曹君豐是“書法大家,體育健將”……同學們也給了王向紅頒獎詞:課上叫她“王老師”,課下有叫“小紅”的,有叫“紅姐”的。王向紅都欣然接受!
一位從外校轉來的女生產生了學習上的恐懼心理,原本很優秀的她自信心完全消失,每周都要請幾天假回家,晚自習幾乎上不下來,有時會緊張得渾身發抖,腸胃也有了毛病。
王向紅也真心疼,真著急。送給學生新的日記本,祝願她自信地過好每一天;陪她散步,用各種小辦法開導她。半年下來,這個學生已經能坐在教室里上下完整的課來。
正巧級部演講比賽,王向紅向學校說明情況,給這個學生申請了一次機會,幫她反覆習修改稿件,聽她試講。開始,學生要命不敢上台,在王向紅的鼓勵下走出第一步,得了二等獎。用了整整一年時間,這個學生終於走出了心理陰影,畢業時順利考入了北京外國語大學。

治班策略

“大事交給學生辦,難辦的事帶著學生一起辦。”這是王向紅的治班策略。
最主要的是“分工協作法”。王向紅把班級工作分為“學習、紀律、衛生、活動、生活”5大類,先通過競聘上崗,確定5個主要領導,再由學生自己組閣,成立領導委員會,分工協作,實現班級學生自治。這種辦法鍛鍊了學生能力,也使她自己從瑣碎的班務中解放出來。
具體的招數兒還有很多。對優生,她使用“團隊領跑法”培養;對弱生,她使用“以弱帶長法”轉化;對全班學生,她使用“因勢利導法”點燃熱情,用“平衡協調法”掌控整體。
剛接的班學生字寫得不太好,王向紅就陪他們一起練,每周練一張,按時交給課代表,一絲不苟。課代表將每周的師生練字裝訂成冊,全班傳閱。幾周下來,全班學生的書寫卷面就有了明顯好轉。王向紅又趁熱打鐵,組織了一場書法比賽,請校長當評審。在匿名排號後的參賽作品中,她還得了一等獎呢!
每次考試檢測完,王向紅都讓學生把試卷按順序裝訂成冊,寫出考試總結。高一階段寫800字以上,練分析;高二階段寫300字以下,練概括;高三“一模”後寫律詩,“二模”後填詞,提興趣,長信心。
王向紅所帶的班,每個學生都有從高一到高三幾十本帶有分數單和個性化考試總結的試卷。記者看到一名叫尹鵬飛的同學在“一模”考試後的總結是:“……挑燈書山闊,聞雞學海深。問鼎對孤膽,題名酬雙親!”
寫周記是多數學生不太愛幹的事。王向紅讓學生改名,不叫“周記本”之類,自己取上獨一無二的名字,把它辦成刊物,主編、編者、作者、美編一肩挑,定期在裡面發表作品,設計版面,配上插圖,還可以邀請同學、老師進來發表作品。這樣一來,學生不但喜歡上了寫寫周記,好作品的數量大大增加了,教學目的也就達到了。

奉獻精神

“僅有愛心是不夠的,僅有靈感也是不行的。”王向紅說,“更多的時候要有奉獻精神。”
2002年8月份,正值酷暑。王向紅老師正帶高二兩個班的語文課,新高一的中澳班提前一個月開學了。考慮到王向紅有帶中澳班的經驗,學校安排她再擔任一個高一班的班主任和語文課。
“不要命了?”家裡人為她擔心,“你不是神仙,能撐下來嗎!”
40多歲的人,當了20年教師,王向紅的身體也有了許多毛病。每天晚上拖著半麻的身體挪回家門,先得在沙發上喘息半天,腰肌勞損和肩周炎常讓她晚上久久難以入睡,何況還得幹家務,照顧老人、孩子。
“既然學校有困難,既然領導把任務交給我,我就不能只考慮自己。”王向紅毫不推辭地接下了任務。
那段時間,王向紅上著三個班的語文課,備著跨頭的教案,帶著新生組成的班級,上著老班的早晚自習,守著新班級的所有自習,直到把班順順噹噹地交給了新班主任。
那段時間,王向紅沒有走過路,總是跑著。
在全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王向紅說:
“教師的工作雖然苦一點,但我覺得付出的同時也是得到。在學生的成長中我得到幸福和慰藉,在事業的成功中我實現人生的價值。這份獲得,難道不很令人快樂嗎?
“有人把教師比做蠟燭,有人把教師比做春蠶,但我認為,毋寧說教師的事業是鑽石的事業。鑽石的組成雖然和黑色的碳、柔軟的石墨一樣平淡無奇,但卻因為其結構的合理而晶瑩剔透、堅硬無比。我願意把自己打磨成一顆折射率最好的鑽石,哪怕是小小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