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民

王向民是一個常見人名,在我國各個地區及職業領域均有分布。本詞條內分別是農科推廣專家和政治學博士。

簡介

農技推廣專家—王向民
王向民,男,漢族,1950年5月17日出生,高級農藝師,現任榆樹市黑林鎮農業站站長。
王向民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後16次被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吉林省農業廳、吉林省農業總站、長春市農業局、榆樹市農業局評為先進工作者和優秀共產黨員

生平事跡

他從1985年開始王向民積極與省農業科研部門聯合做玉米、水稻品種試驗,先後推廣了吉單159、吉單156、本育9、吉單321、四密21、吉單209等十幾個優良玉米品種和通35、通36、豐優201、203等水稻品種,玉米單產由過去5000公斤增加到9000公斤,水稻單產由6200公斤增加到8500公斤。 “六·五”至“九·五”期間國家在東北松遼平原開展的“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體系 攻關”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王向民成功地推廣了吉農3號種衣劑防治玉米地下害蟲和苗期病害,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技術和定產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創造了590萬元的經濟效益,並贏得了省、市、縣三級獎勵。90年,王向民以充分的論據和科學論證,建議鎮領導走以稻治澇之路,並親自負責技術指導,成功地完成了800公頃“黑保澇區”的改造工程,當年開發水田500公頃,使昔日的澇窪塘變成了稻穀飄香的米糧川。96年,他從省農科院引進了四密25、吉單209兩個玉米品種,當年推廣面積1500公頃,增產幅度12.8%,全鎮增產150.9萬公斤,增收150餘萬元。
1997年,為適應市場經濟,推動效益農業發展,他向政府提出大力發展笤帚糜子生產建議被採納。當年全鎮笤帚糜子由300公頃增加到800公頃,僅此一項年總收入640萬元,財稅增收32萬元;98年,在全省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會議上,他以“加強科技隊伍建設,培養新型的農業生產主力軍”為題做了典型發言。他曾5次應邀參加在北京、黃山等地召開的東北三省昆蟲學者學術交流會,所交流的“套用白僵菌工廠化產品防治玉米螟效果初報”、“套用多功能種衣劑3號保苗又增產初報”論文,分別載入《吉林省植物保護學會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文集》和《東北三省學術交流會文集》。
十幾年來,他共舉辦各類科技培訓班280次,培訓人數8.5萬人,開展科技講座45次,培養出高級農民技師1名,農民助師24名,農民技術員119名,科技示範戶356戶,創建了笤帚糜子、蔬菜、烤菸、玉米、大豆、水稻農民技術協會6個。
他主持和參加獲獎項目29項,其中獲部級獎勵3項,省級獎勵12項,市級獎勵11項縣級獎勵3項,累計推廣面積5.5萬公頃,增產糧食5.3萬公斤,增收5.5萬餘元,他親筆撰寫論文有7篇被東北三省昆蟲者學術討論會和吉林省農學會評為優秀論文,2篇載入《東北三省學術交流會文集》一書中,1997年11月15日,長春日報以“科技引路人”為題,在頭版頭條進行了報導,1998年12月,因其業績突出被長春市人民政府授予“市政府特殊津貼”的榮譽,1999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評為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