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大[清代文學家]

王可大,少有大志,穎悟絕人。 康熙二年(1663年),王可大鄉試中舉。 王可大知識淵博,能詩善文。

王可大(1637—1695年),字易從,號洺川。清時武安夏莊人。
王可大,少有大志,穎悟絕人。年幼時即秉承姑家教,讀書發奮用功,當時以學問、文章名噪鄉里。雖家貧,但其苦心勵志,不及二十歲,就已留心學習為官經世之道。
康熙二年(1663年),王可大鄉試中舉。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初授中翰,後轉任司經局正字。最後,任戶部江西司郎中。
王可大善於發現和選拔人才,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其典試江西鄉試,出任主考。所選人才品學兼優,如大學士朱軾等,都為社稷名臣,國家棟樑之材,贏得“制科得人之盛,當首推焉”的美譽。
王可大知識淵博,能詩善文。他寫文章,反對華而不實,講求實際,切中時弊,且氣勢博大,通俗明達,一時為文風所向。詩歌探源於漢魏,沿及唐宋諸大家,莫不窮其旨趣,而又綜合諸家之長,具有溫柔敦厚、明快雋永的特點。如在《游清泉寺》一詩中寫道:“清泉形勝地,暇日一登游。澗水連雲折,山僧依樹幽。納涼一片石,避暑五株楸。傾酒消長夏,間間數白鷗。”此詩如摯友促膝,侃侃而談,可見其詩風之一斑。書法以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為正宗,功底深厚,臨摹米芾字型尤為神似。世人如若得到尺牘寸簡,都奉為至寶。可大一生對學問孜孜不倦,著述頗豐,有《四書解》、《燕台詩藝》、《南遊詩集》等。五十九歲時病故,葬於夏莊村西北天青山下。大學士朱軾有墓志銘。其子王廉、孫王矩等,皆有文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