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節公家傳跋尾

《王剛節公家傳跋尾》由清代王拯所做的一篇散文。

基本信息

作品信息:王剛節公家傳跋尾
作品年代:清代
作者:王拯
文學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今讀上元梅先生為王公家傳,言二公當日事大略同。獨葛公年譜言公守曉峰嶺[5],葛公守土城[6];此言公守土城,而葛公守曉峰。余志與梅先生傳,皆據兩家狀以書,而有此牴牾。何哉?考城之陷,實自曉峰,兩家子弟,豈心有惡乎是,而故為舛訛者歟[7]?抑皆不親目當日事,而傳聞失實歟?當二公之殉,大臣奏言葛公死東嶽宮,乃據當日諜報所言[8]。東嶽宮在土城,葛公死實轉戰至竹山門,定海縣民徐寶求屍以歸,其言宜信;而諜者第知城危時[9],葛公在東嶽宮,則以為城陷戰亡,必死其處耳。然則葛公之守土城,於此乃益有徵[10]。且以定海本鎮兵,而當土城之沖,於事理亦宜然。然此皆不足論。
論其大者,則二公皆非所謂折衝疆場[11],有死難不可奪之節者哉?且曉峰之陷,徒以未得炮耳。持飢疲數千之卒,捍懸海之危城[12],當敵大隊,譬猶徒手以搏豺虎,久必力盡而自斃。世豈有咎其為豺虎所爪噬之一臂[13],指而以為不死者乎?夫何足諱而為之掩也。
始定海既復,夷?泊海壖[14],夷人登岸,雜市賈貿易,欽差大臣裕謙[15],執諜者二人,憤割剝焉,而張其皮城門,夷聞大恨。聞人言,公力戰時中賊炮傷一足,乃陷於賊。賊效裕公所為而糜屍[16]。嗚呼!豈不尤慘烈哉!三鎮同戰歿,而公屍未歸,則或此言其可信也。
司馬遷曰:“人皆有一死,而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17]彼輕重得矣[18]。則或一決而死,或菹醢而死[19],等死耳。乃吾觀古忠臣烈士,當其被禍尤烈,則後之人尤感激焉。抑獨何歟[20]?夫人之心,必有所之[21],彼之於利祿名位者,日顛倒於膏梁文繡[22],酣豢慘怡悅[23],人見之者且將厭焉,而彼方泰然自以為得也。忠臣烈士,崎嶇險難,或展轉刀鋸鼎鑊之間[24]。淺夫陋人,攢眉蹙額,以謂大戚,至相悲涕。亦安知夫受之者不必甘焉。如人奔走於塵暍[25],倏然而清風,出浮雲,以游乎埃壒之表[26],猶夫利祿名位之徒之泰然方自以為得耶?孔子曰:“求仁而得仁”[27],人能各得其所欲得,又何憾焉。
公任壽春[28],尤得軍士心,壽春天下雄師,驍勇善戰,公所將數百人至定海[29],多從戰歿,罕生歸者。吾故因讀公傳,論傳所不及而並著之,以備史官採錄雲。

作品注釋

[1]王剛節:王錫朋,字樵慵,順天府寧河縣(今河北省寧河縣)人。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第二年九月,英軍二次攻占定海,王錫朋以壽春鎮總兵守衛定海(在浙江舟山群島南部),因孤立無援,英勇戰死,謚剛節。《王剛節公家傳》,梅曾亮撰,收《柏艦山房文集》中。跋尾:即“跋”,是寫在書籍或文章後面,以說明著作成因、寫作過程、發表評論為主的一種文章體裁。
[2]英吉利重犯定海:1840年7月英軍第一次攻占定海,衙因疾病流行和當地人民反抗而撤退。1941年9月25日英軍再次進攻定海,總兵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率五千守軍,激戰六晝夜,相繼戰死,定海失守。
[3]葛雲飛: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字雨田,道光武進士,死謚壯節。
[4]鄭國鴻:字雲堂,湖南鳳凰廳(今鳳凰縣)人,死謚忠節。
[5]曉峰嶺:在定海縣西南。
[6]土城:在定海城關。
[7]舛(chuǎn)訛:差錯。
[8]諜報:向上級報告的情報。
[9]第:但,只。[10]征:證明,驗證。
[11]折衝疆場:在戰場衝鋒陷陣。
[12]懸海:隔海。懸:懸絕。定海在舟山群島,與陸地懸隔。
[13]爪噬(shì):抓咬。噬:咬。
[14]?(zōng):船艦。海壖(ruǎn):靠近海岸的海水。
[15]裕謙:清末蒙古鑲黃旗人,原名裕泰,博羅忒氏,字魯山,嘉慶進士。1840年署兩江總督,次年二月受命欽差大臣,赴浙江負責海防。九月定海陷落,英軍於十月進攻鎮海,裕謙率兵四千抗敵,鎮海陷落,投水而死。
[16]糜其屍:砍碎屍體。
[17]“司馬遷曰”:語出司馬遷《報任少卿書》。
[18]彼輕重得矣:指司馬遷論死之輕重得宜。
[19]醢:肉醬。
[20]獨:語氣詞,相當“其”。
[21]必有所之:改寫有一定的欲望。
[22]顛倒:反覆,在這裡有沉迷、沉溺之意。膏梁:美味食品。文繡:華美漂亮的衣服。
[23]酣豢:酒肉。豢:食谷之獸。
[24]刀鋸鼎鑊(huò):皆古代刑具。
[25]塵暍(yè):風塵暴熱。
[26]埃壒(ài):塵埃。壒:塵埃。
[27]求仁得仁:求仁德而得仁德,意為要求得到了滿足。
[28]壽春:舊縣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壽縣。
[29]將:帶領,率領。

作品賞析

鴉片戰爭時期,桐城派許多作家出於愛國熱情,積極支持反侵略的鬥爭,姚瑩、梅曾亮、魯一同、王拯等,都曾寫過反對侵略,讚頌抗敵將領和悼念陣亡將士的詩文。梅曾亮為定海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王錫朋寫了《王剛節公家傳》,王拯在該文基礎上又寫了本“跋尾”,熱情歌頌了王錫朋等人視死如歸的大無畏精神,並借司馬遷死有輕有重的名言,斥責了達官貴人“日顛倒於膏梁文繡”的腐敗行為。

作者簡介

王拯王拯,原名錫振,字定甫,一字少鶴,馬平人。道光辛丑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官通政副使。有《龍壁山房詩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