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榮[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教授]

王利榮[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教授]
王利榮[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王利榮,女,1957年出生,湖南衡陽人,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81年—1985年就讀於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1985年留校執教。1996年評為副教授,1998年受聘為刑法碩士生導師,2002年晉升為教授。現系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教師,主要承擔刑法理論、刑事政策理論、刑罰學、監獄學、犯罪學、中國監獄史等教學科研工作。 曾先後獲得法務部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重慶市、河北省、西南政法大學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此外,2001-2002年度、2002一2003年度連續居西南政法大學科研教學成果前十名,獲相應的科研津貼;2005一2006年度,再居西南政法大學科研成果前十名,獲“世再獎”。

基本信息

主持編著

重慶市人文社科基地 重慶市人文社科基地

自1997年起先後主持、主研美國福特基金、國家及省部級項目10餘項,其中,美國福特基金2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主研的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獄政法律問題研究》獲得法務部1998年科研成果一等獎。獨立承擔和完成了最高人民檢察院課題項目2項,即2001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課題《刑事執行的檢察監督問題研究》和2011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理論研究課題《量刑監督的途徑與制度構建》[GJ2011C101]。獨立承擔四川省軟科學項目《中國行刑制度的創新》。另外,以主要研究人員身份參與完成了法務部及中國法學會重點項目2項,重慶市重點科及軟科學研究項目2項。先後完成了《刑法學》、《犯罪學》、《刑事執行法學》、《中國監獄史》、《監獄法基礎理論》等全國性統編及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教材的主編工作。

學術地位

近年來,在《法學研究》、《中外法學》、《法商研究》、《現代法學》、《法學》、《法學評論》、《法律科學》等權威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公開發表涉及刑法理論、刑事政策理論、犯罪學、監獄學方面的學術論文90餘篇,有6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10餘篇論文被高校文科文摘、犯罪學論叢、刑法評論、中國監獄學刊、中國司法、中國疑難案例分析等刊物或書籍摘載、轉載或收錄。科研字量逾二百萬,科研範圍涉獵中國刑制與獄制歷史文化、中國傳統刑獄思想演變、理論犯罪學、社會亞文化、刑事執行法學、刑法基本原理、量刑制度、制度性犯罪預防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領域。一些關於量刑權支配行刑權的立論、監獄立法與體制改革的基本觀點等學術結論,被公認是有學術開創的,在國內同類研究領域的一流成果。

國家課題

《制度反腐視野下沒收行賄獲利的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持;

《獄政法律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獲得法務部一等獎),主持;

《刑事執行的檢察監督問題研究》,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項目,主持;

《量刑監督的途徑與制度構建》,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項目,主持;

《中國行刑制度的創新》,省部級理論項目,主持

《文本何以承載其重--破解量刑改革路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主持

《突破與創新:深度推進社區矯正的重大抉擇》,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法務部),主持

《國家治理視野下的強制隔離處遇》,中國法學會部級課題,主持

1.

《制度反腐視野下沒收行賄獲利的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主持;

2.

《獄政法律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獲得法務部一等獎),主持;

3.

《刑事執行的檢察監督問題研究》,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項目,主持;

4.

《量刑監督的途徑與制度構建》,最高人民檢察院理論項目,主持;

5.

《中國行刑制度的創新》,省部級理論項目,主持

6.

《文本何以承載其重--破解量刑改革路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項目,主持

7.

《突破與創新:深度推進社區矯正的重大抉擇》,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法務部),主持

8.

《國家治理視野下的強制隔離處遇》,中國法學會部級課題,主持

發表論文

1.《罪犯改造價值與衝突》,載《法學研究》,(被高校文科文摘轉載),2001年第01期

2.《對常見犯罪量刑基準的經驗分析》,載《法學研究》,2009年02期

3.《簡論未成年人教養體制改革與立法》,載《現代法學》,1993年02期

4 .《論刑罰配置中的法官裁量權》,載《中外法學》,2005年04期

5.《多維視角下的犯罪評價 》,載《犯罪研究》,2003年第02期

6.《秩序整合與法律示範》,載《中外法學》,2000年04月

7.《論行刑教育化》,載《法律科學》,1999年第02期

8.《刑法理性與規則意義》,載《人文雜誌》,2002年第02期

9.《制度性教養的命運與立法選擇》,載《中外法學》,(《理性與秩序》轉載,儲槐植,陳興良主編),2001年06月

10.《依法治國與法文化傳統.》,載《 探索》,1998年第02期

11.《對推進中國法治的幾點思考》,載《探索》, 1998年06期

12.《中國社會轉型期間的犯罪對策》,載《犯罪與改造研究》, 2001年01期

13.《百年獄制改良的兩大歷史關聯》,載《犯罪與改造研究》, 1999年05期

14.《以權力制約權力》,載《犯罪與改造研究》,2002年04期

15.《完善並處罰金執行規則與制度的基本思考》,載《財產刑執行的調查與研究》,趙秉志主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1月

16.《論行刑權的兩種走勢》,載《政治與法律》, 2001年第03期

17.《勞教制度執行管理研究》,載《法學》, 2001年第06期

18.《完善犯罪預防的重要嘗試》,載《人民檢察》, 2003年1月

19.《尋找行刑法的原動力》,載《法學評論》, 2000年1月

20.《關於“重返社會”的再探討》,載《中國監獄學刊》,(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 2001年02期

21.《只有創新,才有特色》,載《中國監獄學刊》 , 2000年01期

22.《再談假釋適用》,載《中國監獄學刊》 , 2002年04期

23.《宋代勞役監初探》,載《中國監獄學刊》,(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 1997年02期

24.《我國行刑法制的現狀與趨勢》,載《刑事法評論》,陳興良主編,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06卷

25.《暫緩不起訴,並無不當》,載《社會科學報》,2003年4月17

26.《從個案嘗試看法律的生長點》,載《社會科學報》, 2003年7月13

27.《也談管制刑的法律調整》,載《中國刑事法雜誌》,(被中國監獄學刊轉載),2000年第04期

28.《檢察權與執行權的互動研究》,載《金陵法律評論》 ,2002年4月

29.《減刑運作與刑罰的合理彈性》,載《雲南法學》, 2002年2月

30.《對非法經營罪的認定與處罰》,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02年3月

31.《自由刑執行中的若干法律問題》,載《山東法學》,(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 1999年第01期

32《減刑運作與刑罰合理彈性》,載《雲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1年01期

33.《論刑事執行制度與法律的完善》,載《北京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2000年04期

34.《完善未成年人教養制度的思路》,載《青少年犯罪研究》 ,(刊於《青少年犯罪問題》),1997年05期

35.《抗日根據地的獄制特色》,載《現代法學》,1991年06期

36.《勞動改造是中國行刑理論的核心》,載《探索》,1993年05期

37.《關於非法經營罪的認定與處罰》,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38.《從傳統勞役刑看中國行刑制度的發展》,載《中外監獄史研究文集》,法律出版社,2002年07期

39.《人性與刑罰 刑法適用問題研究》,長安出版社,2002年10月

40.《關於金融犯罪認定的若干思考》,載《犯罪認定與刑罰研究》,重慶出版社,2000年07月

41.《也談完善刑事執行法制的基本思路》,載《北京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42.《刑事執行中關鍵技術的運用和創新》(與聶寧、宗雄信合著),載《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43.《我國行刑權的合理構建》,載於《刑事法評論》,陳興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09卷

44.《關於假釋適用的若干認識》,載《廣西政法幹部管理學報》,2003年01期

45.《論刑事執行監督的法律根據》,載《司法改革與理性選擇》,重慶出版社2002年7月

46.《完善犯罪預防的重要嘗試——談我國第一個“社會服務令”》,載《人民檢察》,2003年03期

47.《從司法預防視角談社區矯正制度的發展思路》,載《法治論叢》,2004年02期

48.《什麼影響了我們的評判?——對一樁刑事案例的調查分析》,載《金陵法律評論》,2004年01期

49.《刑罰、行刑法新解》,載《現代法學》 , 2001年第04期

50.《社區矯正制度化的若干建議》(與萬菁合著),載《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51.《普通累犯制度的法律解析》,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5年06期

52.《犯罪學理論研究的現實困境》,載《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53.《加強自由刑執行監督之我見》,載《人民檢察》,2005年23期

54.《推進社區矯正制度化的若干重要問題》,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5.《罪犯改造新模式的法理基礎》,載《法學論壇》,2006年第04期

56.《是歷史清算,還是範式轉換》,載《理性與秩序》,儲槐植,陳興良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08月

57《論量刑的合理性 》,載《西南大學學報》,2007年03月

58.《解釋犯罪與價值中立》,載《現代法學》,2004年02期

59《 犯罪與法律責任的均衡之義》,載《法治論叢》,2008年05期

60.《強制戒毒的現制調整與合理定位——實施<禁毒法>的兩大要點》,載《犯罪學論叢》(第七卷),王牧主編,2009年09期

61.《<違法行為教育矯治法>法案理應擱置》,[法務部 重點課題《和諧社會構建中的刑法熱點問題研究——懲治毒品犯罪的理論與實踐》(07SFB1005)的部分成果],載《法學論壇》,2009年04期

62.《也是犯罪與責任相均衡——對附條件“犯罪賠償”的價值分析》,載《法律科學》,2009年04期

63.《場所強戒由誰監督?》,載《中國刑事法雜誌》 ,2009年05期

64.《案外情節與人身危險性》,載《現代法學》,2006年04期

65.《“組織涉黑”性質的界定及其引申》,載《重慶社會科學》,2010年01期

66.《利用職務便利承攬設計業務獲利的行為如何定性》,載《人民檢察》,2010年14期

70.《國際社會處罰黑社會性質犯罪的基本經驗》(與范玉合著),載《中國審判》,2011年02期

71.《社區矯正應向何處去——以重慶市試點情況為切入點》,載《刑事法評論》,陳興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01期

72 .《再談社區矯正制度方案的調整——以〈刑法修正案〉(八)的公布實施為視角》(合著),載《社會科學戰線》(與郝川合著),2011年第04期。

73.《涉黑犯罪財產之沒收與追繳》,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11年第05期

74.《限制死刑適用的司法途徑――對內地某中等城市死刑裁量的考察分析 》,載《刑法評論》(第8卷),趙秉志主編 ,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

75.《我國刑罰體系結構再協調問題之思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為分析樣本》,載《中國檢察官》,2011年13期

76.《刑事執行中的檢察監督》,載《中國檢察》(書名),檢察出版社,2003創刊卷

77.《應確立常見犯罪的量刑規則——以許霆案為視角》,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8年第4期

78.《我國刑罰體系結構再協調問題之思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為分析樣本》,載《法商研究》,2011年03期

79.《未成年人收容處遇的現實阻卻——從向度關係視角》(與蔡偉文合著),載《青少年犯罪問題》,2012年02期

80.《劃分盜竊犯罪圈的基本規律》,載《現代法學》,2011年第04期

81.《簡談勞教強戒模式》,載《犯罪與改造研究》, 2003年02期

82.《合理調整長期自由刑執行的槓桿》(合著),[2010年教育部重點項目“文本何以承載其重——破解量刑合理性的路徑”](項目編號:10XJA820004)的階段性成果),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12年05期,轉載《刑罰體系結構的改革與完善》,趙秉志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07月

83.《建立量刑規則體系與判罰說理機制》,載《檢察日報》,2013年01月25日

84.《記載量刑經驗的制度方式——以〈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為分析樣》(與張孟東合著),載《人民司法》,2012年23期

85.《再談監禁刑執行變更範式的轉換.Reconsideration of the Conversion of Change Type of Imprisonment Enforcement》,載《政法論叢》,2012年06期

86.《開啟理性判罰之門——由公訴人建議量刑談起》(與婁永濤合著),載《理論月刊》,2013年02期

87.《社區戒毒康復機制研究——以貴州“陽光工程”為分析樣本》(與張凱倫合著),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1期

88.《專家學者談瘦肉精與食品安全監管》(與李潔等合著),載《中國審判》,2011年05期

89.《“慎罰”的當代詮釋——由《刑法修正案(八)》展開.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Cautious Punishment":Comment on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8)》,載《浙江社會科學》,2013年03期

90.《為重構刑罰學說尋求新方法》,載《法學研究》,2013年01期

王利榮[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教授] 王利榮[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刑法教研室教授]

91.《新增禁令於管制的理性詮釋》,載《當代法學》,2013年06期

92.《改寫歷史的兩種手法:再論勞動教養制度改革》(合著),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93.《修法視閾:證據犯罪罪名體系的重構》(合著),載《江蘇社會科學》,2014年03期

94.《社區矯正語境中的觀護與觀察》(與程煬合著),載《海峽法學》,2014年01期

95.《完善審判權運行機制 著力化解涉訴信訪》,載《人民法院報》,2014-05-01

96.《檢視“打黑”對策》,載《法制與社會發展》,2014年03期

97.《判罰結論的理性證立——由量刑說理切入》(與張孟東合著),載《法律科學》,2015年06期

98.《論量刑情節的偵查取證》(與揭萍合著),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05期

99.《後勞教時代預防犯罪資源的再利用》(與張凱倫合著),載《法律適用》,2016年03期

100.《毒品消費與供給關係實證分析——以江西省毒情為樣本》(與揭萍合著),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101.《對“運動式”治理毒品的反思——由N市“百城禁毒會戰”的開展切入》(與揭萍合著),載《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6年01期

102.《異種自由刑數罪併罰如何適用法律》(與張吉喜等合著),載《人民檢察》,2015年20期

103.《對醉駕入刑司法效果的實證研究——以重慶市A法院相關審判數據及判例為主要樣本》(與李鵬飛合著),載《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14年02期

104.《論犯罪危害評價的一般觀念與特殊需要》(與唐正祥合著),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6年04期

105.《毒品治理模式:運動式應服務於制度化——基於“全國百城禁毒會戰”實效評估》(與揭萍合著),載《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106.《侵財次數、數額的定性作用——寫在多次搶奪入罪之際》(與嚴昕合著),載《刑法論叢》,2015年04期

107.《“毒品未流入社會”的從輕依據——兼談販賣毒品既遂標準》》(與馬黨庫合著),載《法律適用》,2016年12期

108.《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視野下的“沒收違法所得”》(與謝玲合著),載《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年02期

109.《行刑一體化視野下的矯正體制架構——寫在<社區矯正法>徵求意見之際》,載《當代法學》,2017年06期

110.《侮辱國歌行為的入罪分析:基於《刑法修正案(十)》的解讀》(與邱可嘉合著),載《學術論壇》,2017年06期

個人專著

《行刑法律機能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07月

《中國監獄史》,四川大學出版社,1996年05月

《資訊時代的監獄管理模式創新》,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01月

《量刑說理機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2年01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