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首領]

王倫[首領]

《水滸傳》中梁山初期的首任寨主,人稱“白衣秀士”,雖然他是梁山泊草創時期的寨主,並且有著杜遷、宋萬兩位頭領。但無法成為一百零八好漢之一,王倫嫉賢妒能,因害怕武藝高強的林沖在梁山獲得勢力而多方刁難,要林沖獻投名狀,結果林沖遇見青面獸楊志並且與他打得難分高下。當晁蓋等上山入伙時,又託詞推拒,林沖在吳用的智激之下,火併王倫,將王倫殺了。推晁蓋為大頭領,開拓了梁山的局面。

關聯詞

王倫

資料說明

[北宋]王倫(?-1043) 北宋仁宗時士兵起義首領。籍貫、字號均不詳。時山東沿海各省連年遭受災害飢荒。1043年(仁宗趙禎慶曆三年)五月,他率百餘人殺沂州(今山東省臨沂市)巡檢使朱進。遂占沂州據以起義。繼攻密(今山東省諸城縣,位高密縣西南)、青(今山東省青州市),繼之南下攻占泗州(今江蘇省盯眙縣、位洪澤縣西南)及楚、真、揚、泰(今江蘇省淮安、儀征、揚州、泰州四市),改服飾,穿黃衣,立年號,置官職,義軍皆面刺“天降聖捷指揮”六字。七月,在揚州山光寺南戰敗,奔往和州(今安徽省和縣,位巢湖市東北),犧牲於采石磯(今安徽省採石縣,位馬鞍山市南、長江東岸)。

[南宋]

王倫(1084~1144)南宋使臣。字正道。今莘縣人。北宋王旦族弟王勖的玄孫。自幼家貧,行俠仗義,不拘小節。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都城內一片慌亂。王倫趁機面見欽宗,自薦維持城內秩序。建炎元年(1127),徽宗、欽宗二帝被金兵擄去後,高宗即位。王倫以朝奉郎代刑部侍郎的身份出使金國,被扣留。後來,金國大將完顏宗翰派烏陵思謀見王倫,王倫從宋、金兩國先主訂立的萬世不變的聯合攻遼盟約談起,希望金主從長遠考慮,把徽、欽二帝和后妃放回,歸還宋朝疆土,使南北百姓都不受戰爭之苦。完顏宗翰無言以對。紹興二年(1132),王倫被完顏宗翰放回南宋,受到高宗嘉獎,並被任為右文殿修撰,主管萬壽觀。紹興七年(1137),徽宗和寧德後死於金國,王倫任迎奉梓宮使,再次出使金國。冬,金遣王倫南歸,許割地議和,受到高宗特別賞識。紹興八年(1138),王倫第三次出使金國,不久即與金國使臣同回臨安。次年,賜其同進士出身、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接著,赴東京,與金國右副元帥兀朮交割了地界。五月,王倫又出使金國事。不久金國發生內訌,拘宋使王倫。6年後,金國企圖逼王倫投降,王倫不從。金國君主要勒死王倫,王倫面南而拜,痛哭道:“我有辱朝廷使命,又不能屈身事敵,只有一死以表寸心!”說畢,被勒死。南宋追封他為通議大夫,諡號“愍節”。

歷史人物(金)

字正道,故宋宰相王旦弟王勉玄孫。俠邪無賴,年四十餘尚與市井惡少群游汴中。天會五年,宋人以倫為假刑部侍郎,與閣門舍人朱弁充通問使。是時,方議伐宋,凡宋使者如倫及宇文虛中、魏行可、顧縱、張邵等,皆留之不遣。居數年,倫久困,乃唱為和議求歸。元帥府使人謂之曰:“此非江南情實,特汝自為此言耳。”倫曰:“使事有指,不然何為來哉。惟元帥察之。”
金史天會十年,劉豫連歲出師皆無功,撻懶為元帥左監軍經略南邊,密主和議,乃遣倫歸。先此,宋已遣使乞和,朝廷未之許也。倫見康王言和議事,康王大喜,遷倫官,並官其子弟。宋方與齊用兵,未可和。
金史天會十五年,康王聞天水郡王已薨,以倫假直學士來請其喪,使倫請撻懶曰:“河南之地,上國既不自有,與其封劉豫,曷若歸之趙氏?”是歲,劉豫受封已八年,不能自立其國,尚勤屯戍,朝廷厭其無能為也,乃廢劉豫。撻懶以左副元帥守汴京,於是倫適至。撻懶,太祖從父兄弟,於熙宗為祖行。太宗長子宗磐以太師領三省事,位在宗幹上。宗翰薨已久,宗乾不能與宗磐獨抗。明年,天眷元年,撻懶與東京留守宗雋俱入朝,熙宗以宗雋為左丞相。宗雋,太祖子也。撻懶、宗磐、宗雋三人皆跋扈嗜利,陰有異圖,遂合議以齊地與宋,自宗乾以下爭之不能得。以侍郎張通古為詔諭江南使,遣倫先歸。
金史明年,宋以倫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進金器千兩、銀器萬兩,復來請天水郡王喪柩,及請母韋氏兄弟宗族等。保信軍節度使藍公佐副之。是歲,宗磐、宗雋、撻懶皆以謀反屬吏,熙宗誅宗磐、宗雋,以撻懶屬尊,赦其死,以為行台尚書省事左丞相,奪其兵權。右副元帥宗弼奏曰:“撻懶、宗磐陰與宋人交通,遂以河南、陝西地與宋人。”會撻懶復謀反,捕而殺之於祁州。倫至上京,有司詳讀康王表文,不書年,閱進奉狀,稱禮物不言職貢,上使宰相責問倫曰:“汝但知有元帥,豈知有上國耶。”遂留不遣,遣其副藍公佐歸。
金史三年五月,宗弼復取河南、陝西地,遂伐江南,已渡淮。皇統元年,宋人請和。二年二月,宋端明殿學士何鑄、容州觀察使曹勛進誓表。三月,遣左副點檢賽里、山東西路都轉運使劉祹送天水郡王喪柩,及宋帝母韋氏還江南。五月,李正明、畢良史南歸。七月,朱弁、張邵、洪皓南歸。
金史四年,以倫為平州路轉運使,倫已受命,復辭遜,上曰:“此反覆之人也。”遂殺之於上京,年六十一。
歷史人物(清,?~1774)
清乾隆三十九年,山東兗州人王倫聚眾起兵,連陷壽張(今山東陽穀東南)、堂邑(山東聊城西),欽差大臣舒赫德擊之,王倫眾潰,自焚死。

歷史人物(明,1453~1510)

字汝言,號節齋。先世居陝西銅川,五代時遷居浙江慈谿。出生於官僚家庭。1484年舉進士,歷官禮部郎中、廣東參政、湖廣右布政使、副都御使、湖廣巡撫。因父病精醫,兄經,進士,亦知醫。王氏從政期間,堅持醫事活動。
著有《明醫雜著》6卷、《本草集要》8卷、《醫論問答》、《節齋胎產醫案》、《節齋小兒醫書》等。
王氏在醫理上主張,“宜專主《內經》,而博觀乎四子”。認為仲景、東垣、河間、丹溪四子之書“各發明一義”,博觀乎四子之學,“斯醫道之大全矣”。

安徽師範大學博導

(圖)王倫王倫

男,漢族1956年11月23日出生,安徽合肥人,碩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安徽師範大學副校長。中國化學會理事,安徽省化學會理事,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安徽省學術和科技帶頭人,安徽省模範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範院校優秀教師獎三等獎”。
198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獲學士學位。
1989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獲碩士學位。
1982年-現在 安徽師範大學 助教 講師 副教授 教授
1995年12月-2004年7月 安徽師範大學 科研處處長 教務處處長
2002年-現在 安徽師範大學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分析化學研究所所長(兼)
1999年-現在 中國化學會理事 安徽省化學會理事 安徽省學術和科技帶頭人
2004年7月-現在 安徽師範大學 博士生導師 副校長
2007年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現任現為安徽省跨世紀學術與技術帶頭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中國化學會理事,安徽省化學會理事,安徽省高校設定與專業評審委員會委員,安徽師範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安徽師範大學分析化學學科(重點學科)及碩士點負責人。
主要研究領域為:光分析化學、納米化學發光、納米螢光探針的合成及其分析套用、環糊精修飾的螢光探針的合成及其分析套用、電致化學發光。主講高等分析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近代儀器分析、現代光學分析法、專業英語等課程。主持完成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教育部、安徽省多項資助項目,主編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教材《化學實驗》等,在國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
主持項目
生物大分子有機納米螢光探針的製備及其套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375001 ), 44 萬元,( 2004 .1 – 2006 .12 ),主持
紅外納米晶體螢光生物探針研究及套用,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基金( 99JL079 ), 12 萬元,( 1999 .1 – 2002 .12 ),主持
功能高分子納米材料的製備、表征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套用,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 03044904 ), 5.6 萬元,( 2003. 1 – 2004 .12 ),主持
高分子納米微球的製備、表征及其在生物大分子分析中的套用,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首期資助項目( 2002HLB07 ), 4.2 萬元,( 2002. 1 – 2004 .12 ),主持
電致螢光的研究及套用,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 95 – 化 – 01 ), 3.0 萬元, 1995. 1 – 1997. 12 ,主持
微波合成均分散高分子納米微球的機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9773001 ), 10 萬元,( 1997 1 – 2000 12 ),合作
安徽省沿江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培育及對策研究,安徽省科委軟科學基金, 4.5 萬元, 1998 1 – 1999 12 ,合作
納米晶體的功能化修飾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套用,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2001KJ114ZD ), 5.0 萬元, 2002. 1 – 2003 .12 ,合作
會議論文
專 利
論 著
《化學實驗》(上、下冊)(國家教育部“十五”規劃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編。
《人文·社會·自然科學基礎》,安徽省教育出版社,主編。
獲獎情況
2005年,“生物大分子發光探針的研究與套用” 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5年,“高等師範院校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研究”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7年,“有機納米粒子的製備及其在分析中的套用”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1年,獲“安徽省師德先進個人”稱號
1999年,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高等師範院校優秀教師獎三等獎”
1999年,安徽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1998年,被評為安徽省教育系統勞動模範並被授予安徽省模範教師稱號
1998年,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
1997年,“發光分析”獲安徽省首屆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第一完成人)
1997年,“饒丹寧衍生物螢光試劑的合成和螢光性質研究” 獲安徽省首屆自然科學獎三等獎(第三完成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