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信

王之信

王之信[1917年一2000年],字九成,漢族,1917年九月出生於山東省壽張縣東王法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現台前縣人,1939年秋,王之信同志在魯西壽張縣黃河南四區秘密參加地下黨組織,系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工作員。王之信同志於1940年入黨,任壽張縣抗日獨立營宣傳員。他積極宣傳我黨抗日主張,奔走於冀魯豫邊區黃河兩岸,從此開始了他南征北戰血雨腥風的革命生涯。

個人簡介

王之信[1917年一2000年],字九成,漢族,1917年九月出生於山東省壽張縣東王法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現台前縣人,1939年春,王之信同志在魯西壽張縣黃河南四區秘密參加地下黨組織,系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工作員。王之信同志於1940年入黨,任壽張縣抗日獨立營宣傳員。他積極宣傳我黨抗日主張,奔走於冀魯豫邊區黃河兩岸,從此開始了他南征北戰血雨腥風的革命生涯。

生平事跡

1942年冬,壽張縣黃河南區域的地下黨組織遭受了嚴重破壞,抗日獨立營被迫轉移,王之信到黃河北岸尋找黨組織。1943年春,與八路軍壽張縣武工隊王鞏同志取得了聯繫,繼續參加武裝鬥爭。當時孫梅閣任武工隊隊長,王鞏任副隊長,王之信任幹事。王之信同志信仰堅定,在抗日烽火中成長,多少次衝鋒陷陣,死裡逃生。從冀魯豫邊區的武工隊到鋤奸隊,深入敵後圓滿完成鋤奸任務。
1944年12月5日,魯西二軍分區和壽張縣縣大隊武工隊聯合作戰,攻克北城門解放了壽張縣城,壽張回到了人民的懷抱。日本投降後,八路軍在壽張縣成立了抗日反攻營,劉玉清任營長,王之信任敵工股長。反攻營奮戰於黃河兩岸,穿越敵人的封鎖線,護送來往于山東、蘇北和冀魯豫邊區的抗日幹部,多次受到冀魯豫邊區黨委的表彰。由於國民黨急於爭奪抗日戰爭果實,國民黨頑固派堅持打內戰,解放戰爭拉開了序幕。
1946年秋,國民黨軍統特務潛伏在壽張縣境內,企圖破壞我新生政權,煽動地富反革命分子和會道門抗糧抗稅,殺害我軍地幹部,並封官許願委任反共匪徒對抗我解放區。這一情況被縣委楊村夫同志及時得知,經研究,派王之信打入敵人內部。王之信帶領幾名偵察員,夜間去村莊、白天去集市偵察敵情。
一天,王之信回縣委匯報工作時,在路上碰到了反共分子孫繼余(蘆里村人)。二人是臨村,相互認識。孫繼余便問王之信,你現在發什麼財,好幾年沒見你了。王之信講,我在外地賣豆餅(解放前王法村油坊商號較多孫繼余不會懷疑)。孫繼余便讓王之信去他家喝酒,孫繼余酒後便試探王之信,說如今世道混亂,你跟著我乾吧,保你官運亨通。我現在是國民黨[范觀壽]三縣反共總司令,後天晚上特派員就來我家頒發委任狀,共委任11人,請你那天也來吧。王之信遇大事而不驚,當機立斷說,我來。兩人寒暄幾句後,王之信便出村走人。
因敵情重大,王之信連夜趕回縣委匯報,縣委敵工部做出細緻部屬。二區王魯光區長帶領區基幹隊遠距離包圍村莊,縣公安局敵工科王鞏帶領偵察員埋伏入村。王之信如約而至孫繼余家,王之信臨危不懼,不動聲色,巧妙周旋。當晚十點,反共匪徒全部到齊,我偵察員以信號燈為令,飛身出擊,王之信當場捕獲兩名反共匪徒。在土坑席底搜出委任狀11份,繳獲手槍9支,除蔣匪特派員外,無一漏網。王魯光命令隊員把反共匪徒全部押解到侯廟二區,通過司法科長張立亞審判,以孫繼余為首的反革命分子被嚴懲處決。對惡貫滿盈的反革命分子堅決鎮壓,使解放區的民主政權得到鞏固,為解放區的土改工作提供了安全保障,激發了農民革命生產的積極性。
1947年4月,王之信接到任務:為劉鄧大軍尋找擴軍地,配合大軍先遣人員擴軍。第二天早晨,王之信和劉鄧大軍先遣隊的3位同志來到了劉奎齋村。該村定為劉鄧大軍補充兵員的中轉兵站,並請了山東梆子大戲造勢助威。壽張縣各區、村積極傳達上級會議精神,全縣青壯年掀起了積極報名參加解放軍的熱潮。從擴軍開始到結束僅僅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在劉奎齋村參軍的戰士就達到了兩千多人。他們被分批送到了張秋縣境內參加訓練,後編入了晉冀魯豫第11縱隊。
1947年6月,壽張縣抗日反攻營接受改編,編入了晉冀魯豫第11縱隊31旅三營,王之信同志任三營副政委,時刻準備隨大軍南下作戰。27日早晨,縣公安局敵工科王鞏同志通知王之信晚上有行動,任務艱巨,一號、二號首長要來我們縣,只有兩天時間,肅清地方還鄉團反動會道門和敵特反革命分子,確保首長的絕對安全。當晚一夜之間,就逮捕處決了九人。後來王之信才知道二位首長是劉伯承司令員和鄧小平政委。有的同志因工作需要就留到了地方,王之信隨大軍南下繼續作戰。王之信告別了家鄉、告別了老戰友王鞏等同志、告別了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強渡黃河奔向前線。
王之信相繼參加了魯西南戰役,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部隊過長江後在贛東北休整,待命進軍大西南貴州。1949年11月15日,貴陽人盼到了解放,貴陽人的命運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當時貴州匪患猖獗,土匪十分囂張,我軍鐵壁合圍剿匪,王之信同志任17軍剿匪偵察營政委。1950年秋,王之信入南京軍校學習。全國解放後,美帝國主義不甘心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和全面勝利,又挑釁發起韓戰。
1950年底,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王之信在軍校積極報名參戰。1953年王之信凱旋迴國,身經百戰負傷多處,調防濟南軍區,任濟南軍區總醫院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授少校軍銜,後轉業煙臺地區交通委任材料處處長(縣級)。在文革期間,王之信同志受到了嚴重衝擊、錯誤審查,事因鵝鴨廠戰役時有一逃兵曾受過王之信的嚴厲批評,該逃兵在文革期間給組織寫信陷害王之信是特務。經組織調查核實,由老革命王鞏同志和南下幹部證明,證實王之信同志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在戰爭年代對黨,忠不避危,鞠躬盡瘁。他見證了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的屈辱與抗爭,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
1973年,王之信同志恢復工作,任煙臺地區公路段段長、黨委書記。1984年離休,1995年,經組織批准,享受副廳級醫療待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