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韭菜荸薺餃

玉米韭菜荸薺餃屬於精品主食,主要原料是白面、玉米、韭菜/韭黃,口味是鮮香,工藝是煮,難度屬於中級,是人們生命活動時所需“能量”的主要提供者,是人類賴以生存的主要食品。

原 料

餃子皮:中筋麵粉250克、水135克、鹽1克。
餃子餡料:豬絞肉260克、玉米130克、韭菜80克、荸薺60克、胡蘿蔔100克、香油1大勺、草菇老抽1勺、鹽1勺、雞精1勺、白鬍椒粉1勺。

操 作

一、餃子皮製作過程:
1、麵粉、水、鹽混合,用筷子攪拌成絮狀。
2、把麵團原料揉勻成光滑的麵團,反覆揉面,直到麵團表面光滑即可。
3、麵團完成後,表成蓋上濕布鬆弛半小時,鬆弛過程可以製作餃子餡。
二、餃子餡製作過程:
1、豬肉切塊,用攪拌機攪拌成豬肉泥。
2、玉米剝粒,加水煮熟,瀝乾水備用。
3、韭菜洗淨切粒備用。
4、荸薺卻皮洗淨,切碎備用。
5、胡蘿蔔洗淨,去皮搓成胡蘿蔔泥備用。
6、把步驟1-5的材料加入油1大勺、草菇老抽1勺、鹽1勺、雞精1勺、白鬍椒粉1勺攪拌均勻,餃子餡完成。
三、包制過程:
1、把餃子麵團搓成細條長柱狀,切成小劑子。
2、案板上撒上乾麵粉,把小擠子壓扁,用擀麵杖擀成圓形面片。
3、取小部分餡料放入面片中,對半折起並掐緊或掐出褶子即可。
4、燒一鍋開水,水開後下餃子,把水煮開後,分二次加入小部分涼水,第一次沸騰後再加下一次,直到餃子第三次沸騰,並浮起,餃子即可煮熟。

營養價值

麵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除熱止渴的功效。
玉米是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種子。原產於中美洲墨西哥秘魯,16世紀傳入我國,至今有400餘年的栽培歷史。目前全國各地都有種植,尤以東北、華北和西南各省較多。東北地區普遍種植硬粒型玉米,華北地區多種植適於磨粉的馬齒型玉米,品質次於硬粒型玉米。玉米是粗糧中的保健佳品,食玉米對人體的健康頗為有利。
玉米的胚特別大,占總重量的10%-14%,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可從玉米胚中提取油脂。由於玉米中含有較多的脂肪,所以玉米在貯存過程中易酸敗變質。玉米既可磨粉,又可制米。玉米粉沒有等級之分,只有粗細之別。玉米粉可製作窩頭、絲糕等。玉米粉中的蛋白質不具有形成麵筋彈性的能力,持氣性能差,需與麵粉摻和後方可製作各種發酵點心。用玉米制出的碎米叫玉米渣,可用於煮粥、燜飯。尚未成熟的極嫩的玉米稱為“玉米筍”,可用於製作菜餚。
韭菜屬百合科植物韭的葉,多年生宿根蔬菜。
原產東亞,我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尤以東北所產者品質較佳。
非菜的種類可分為葉用、花用和花葉兼用三種。葉用韭菜的葉片較寬而柔軟,抽苔少,以食葉為主。花韭的葉片短小而硬,抽花苔較多,以採花莖為主,花葉兼用的花葉均佳,我國栽培的以此類占多數。
由於葉型的不同又可分為寬葉韭與細葉韭兩種。寬葉韭,性耐寒,又名口韭,在北方栽培的較多。葉寬而柔軟,葉色淡綠,纖維少,品質優,但香味不及細葉韭;細葉韭,性耐熱,多在南方栽培。葉片狹小而長,色深綠,纖維較多,富有香味。
溫室避光栽培的韭菜又稱韭黃,其根圓,白色,葉呈淡黃色,微帶土味,葉嫩柔軟,但不如韭菜清香。
韭菜,在北方是過年包餃子的主角。其顏色碧綠、味道濃郁,無論用於製作葷菜還是素菜,都十分提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