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花[中藥]

玉簪花[中藥]

玉簪花,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玉簪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的花。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具有清熱解毒,利水,通經之功效。常用於咽喉腫痛,瘡癰腫痛,小便不利,經閉。

入藥部位

花。

性味

味苦、甘,性涼,小毒。

歸經

歸肺、膀胱經。

功效

清熱解毒,利水,通經。

主治

咽喉腫痛,瘡癰腫痛,小便不利,經閉。

相關配伍

1、治咽喉腫痛:玉簪花3g,板藍根、玄參各15g。水煎服。(《山東中草藥手冊》)

2、治牙痛、咽喉痛:玉簪花適量。水煎含漱。(《青島中草藥手冊》)

3、治小便不通:玉簪花、蛇蛻各6g,丁香3g。共為末,每服3g,酒調送下。(《綱目拾遺》引《醫學指南》玉龍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不可過服、久服。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在7-8月份花似開非開時採摘,曬乾。

二、炮製方法

《品匯精要》:“去土搗汁用。”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玉簪,又名白玉簪、小芭蕉、金銷草、化骨蓮、棒玉簪、田螺七、玉香棒。根狀莖粗厚,粗1.5-3厘米。葉卵狀心形、卵形或卵圓形,長14-24厘米,寬8-16厘米,先端近漸尖,基部心形,具6-10對側脈;葉柄長20-40厘米。花葶高40-80厘米,具幾朵至十幾朵花;花的外苞片卵形或披針形,長2.5-7厘米,寬1-1.5厘米;內苞片很小;花單生或2-3朵簇生,長10-13厘米,白色,芬香;花梗長約1厘米;雄蕊與花被近等長或略短,基部約15-20毫米貼生於花被管上。蒴果圓柱狀,有三棱,長約6厘米,直徑約1厘米。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陰濕地區。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性狀鑑別

飲片性狀:多皺縮成條狀。花被漏斗狀,白色或淡棕黃色。先端6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6,下部與花被筒貼生。氣微香,味略苦。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毒性:玉簪全株有毒,可損傷牙齒而致牙齒脫落。

現代套用

治療燒傷。

相關論述

《品匯精要》:“未開時采,以拖面煎食,肥滑香美。至秋作莢,四瓣如馬藺子,其實若榆錢而狹長也。”

附註

該物種在貴州野生資源量小,應加以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