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洞石窟

玉皇洞石窟

玉皇洞石窟位於張家界城西約7公里的麻空山南壁,為清代本地鄉紳李京開獨資捐修。李京開請工匠,耗巨資,憑藉麻空山天然溶洞,按上、中、下方位布局,巧妙構思,開鑿成“天堂”、“人間”、“地府”三層共八個洞。玉皇洞石窟上層為玉皇洞,人間層有玉金洞、毫筆洞、墨池洞、虎龍洞、雄獅洞、孔聖洞,地府為因果洞,八洞組成一個完整的混沌世界。玉皇洞作為湖南省最大的石窟,在1959年就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玉皇洞石窟玉皇洞石窟
玉皇洞石窟位於張家界城西約7公里的麻空山南壁,為清代本地鄉紳李京開獨資捐修。上層為玉皇洞,人間層有玉金洞、毫筆洞、墨池洞、虎龍洞、雄獅洞、孔聖洞,地府為因果洞,八洞組成一個完整的混沌世界。居八洞之首的玉皇洞,雕有玉皇大帝神像,意為“天堂”至尊,統帥中層的“人間”和下層的“地府”,故八洞統稱玉皇洞。此洞於1799年動工,到1807年完成,歷時八年。洞內雕鑿了一些歷史人物的神像以及大量詩詞匾對,不僅石雕精湛獨特,雕像神韻生動,書法遒勁大氣,而且在石窟藝術的主題構思上,抒發了主持捐修者李京開懷才不遇、憤世嫉俗、嚮往太平盛世的情感,鞭撻了腐朽的科舉制度,對於研究清代社會和科舉制度,以及當時一般讀書人的思想情感,都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整座洞窟東西長300餘米,現存石像19尊,石刻50多處,是我省唯一保存完好的石窟藝術群,1959年玉皇洞被列入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洞窟布局

玉皇洞石窟玉皇洞石窟
李先生又叫李五瑞,別名九洞樂,號識破生。他生於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道光乙酉年(1825年)去世,享年83歲。當年家道殷實,富甲一方。少時勤奮讀書,頗有才華,數十年奔波仕途,但屢試不第,官場無望,於是看破紅塵,另尋安慰,請工匠,耗巨資,憑藉麻空山天然溶洞,按上、中、下方位布局,巧妙構思,開鑿成“天堂”、“人間”、“地府”三層共八個洞。另外,在離此約3公里的峰泉洞另鑿一洞,故有“九洞樂”別名。玉皇洞石窟上層為玉皇洞,中間的七個洞穴幾乎在同一位置並列而生,設有唐堯,后稷、契、皋陶等雕塑,是為人間,人間層有玉金洞、毫筆洞、墨池洞、虎龍洞、雄獅洞、孔聖洞。最低位置的洞穴叫因果洞,設有閻王的雕塑,是為地獄;,八洞組成一個完整的混沌世界。居八洞之首的玉皇洞,雕有玉皇大帝神像,意為“天堂”至尊,統帥中層的“人間”和下層的“地府”,故八洞統稱玉皇洞。是湖南省唯一保存完好的石窟藝術群,1959年玉皇洞被列入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人文資源。

主要洞窟

玉金洞又叫土地洞。此洞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建成。請大家抬頭看,石壁上端坐的就是人人皆知的土地神。土地神是古代傳說中管理一個地面的神,有關人世間的修屋建房、挖土鑿石工程,都是他的職權範圍。傳說中的土地神有天門土地、地府土地、街坊土地、橋樑土地以及山神土地等。我們都知道,土地是整個人類以及世間萬物賴以生存的載體,也是一切生命之源,按照我們過去的風俗,凡動土,必擇吉日,以免犯煞;每逢大年三十吃團年飯之前,各家各戶都要拿著香紙,端上豬頭,在各自的土地廟前祭祀,感謝土地的賜與,祈求來年的豐收。李京開先生也在各洞修成之後,立此土地神以謝之。

玉皇洞石窟玉皇洞石窟
毫筆洞又叫魁星洞。這副雕像的內容是“魁星點斗,獨占鰲頭”。魁星足有八尺多高,它赤足袒胸,腳踏鰲頭,左手握拳,右手舉筆,昂著仰望,飄然有騰雲駕霧、直飛北上之勢。而他腳下的鰲魚則鱗斑迭迭有致,魚翅翩翩欲飛,形象生動,栩栩如生。大家也許要問,為什麼魁星的模樣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站在鰲魚頭上是什麼意思?大家知道,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顆星的總稱,又稱奎宿。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魁星是主宰文章興衰的神,明清之際的大學者顧炎武認為神像不能像“奎”而改“奎”為“魁”,又不能像魁,而取之字形,為鬼舉足而起其斗。故魁星神像頭部像鬼,一腳向後翹起,如“魁”字的在彎鉤;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間的“斗”字,一手執筆,意思是用筆點定中試人的姓名。鰲頭,我國唐宋時期皇帝殿前陛階上鐫刻有巨大的鰲魚,凡翰林學士狀元和承旨官朝見皇帝時立於陛階正中的鰲頭上,故稱入翰林院為“上鰲頭”。這就是“魁星點斗,獨占鰲頭”的由來。
兩邊“毫毛拔到南天月,筆陣追回北斗星”的對聯和上面“洞放青雲”的匾額。這是李京開先生隱喻自己才華過人,有應試奪魁、獨占鰲頭之凌雲壯志,可惜當時不合理的科舉制度埋沒了他的才華,他只好在這些洞裡施展,所以在洞口題寫“洞放青雲”的巨大匾額以表情懷。
洞壁正中上方有一尊石像,這就是被古今建築木工尊為祖師的魯班。楹聯是“毫釐不外規矩,筆墨深藏準繩”,匾額寫著“方圓至也”。表面看來是稱讚魯班工藝之所以精美高超,並為人們所尊崇,是因為他按一定的準繩尺度雲辦事,實際上李京開先生巧妙借喻,抨擊當時的科考取錄不能像魯班那樣堅持嚴格的規矩和遵循一定的準繩,致使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金榜題名,得到重用,進而感嘆“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也。
墨池洞又叫文昌洞。建成於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洞裡塑像為晉代張亞子的像,上面的匾額有“文學赤膽”四個字。相傳張亞子在晉做官,為人清正,忠心赤膽,文武全才,為中國神話中主宰功名祿位的神,舊時多為讀書人所祭祀。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將梓潼(東漢、西晉時地名)帝君張亞子封為“輔文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以後便合二為一稱“文昌帝君”,掌管人間功名祿位。李京開塑此歷史人物像,其用意大概在二。一是作為讀書人,表示自己對文昌帝君的尊崇與紀念;二是憧憬當時能有象文昌帝君這樣的人掌管科考祿位,讓那些真才實學的讀書人有顯露自己才華並得到重用的機會。然而這一切都是幻想文昌不復再世,功名也完全無望。他在文昌帝君石像兩側題聯嘆息:“淡墨題名固是文章蓋世,丹池變化無非祖德驚天”。一方面炫耀自己才華出眾,另一方面又自我解嘲,認為屢試不第是因為沒有驚天的祖德。
雷電洞。是指玉帝以雷鳴閃電代言。您看,那位頭戴金冠、身穿龍袍的就是主宰乾坤世界的玉皇大帝。他手持乾坤帶,神態威然,端坐正中。周圍有青藤綠樹,奇花異草。有時雲霧繚繞,紫氣升騰,站在上面,俯瞰人間,看那田園村莊,錯落有致;道路縱橫,人來車往;如置身於幻境之中,有飄然登天之感,仿佛一下子由凡夫俗子變成了仙風道骨。
虎龍洞。成於嘉慶七年(1802年),洞裡塑有上古時間中國最古老的四個歷史人物唐堯虞舜后稷皋陶。在“巍巍蕩蕩”匾額下的唐堯。傳說他是父系氏族社會後期的部落聯盟領袖,歷史上稱為唐堯。他曾設官吏掌管時令,制定曆法。唐堯為人賢德,因他的兒子丹朱不肖,他不願兒子作自己的接班人,於是廣泛徵求天下民眾意見,推選出舜為其接班人。堯對舜進行三年考核以後,便讓舜接任職務,行使權力。唐堯去世後,百姓哀痛不已,如喪考妣。在“遍地書香”匾下的是虞舜,姓姚,有虞氏,名重華,歷史上稱虞舜。舜繼位也效法堯的榜樣,廣泛聽取人民意見,挑選賢人治理民事,選拔治水有功的禹為接班人。據說後來被禹所放逐,死在南方的蒼梧。在“高天粟滿”的匾下的塑像是后稷,他是古代周族的始祖,關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曾經在堯舜時代做過農官,教民耕種。他發明種麥種稷,他的功績在於使中國從古代遊牧生活轉向定居的農業生活,具有劃時代意義。在“靜靜安安”匾下的石刻像是皋陶,他也是舜的臣子。大禹繼承舜帝位以後,皋陶被選為禹的繼承人。皋陶死,禹又推舉皋陶的兒子伯益作繼承人。後來禹的兒子奪伯益之位而自立,禪讓制度從此結束。

石窟特點

玉皇洞石窟玉皇洞石窟
玉皇洞石窟臨近茅岩河漂流終點碼頭,是西線旅遊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麻空山又名月斧山,屬咯斯特地貌,沿石壁頗多溶洞,石窟便利用這些天然洞穴天鑿而成。整座洞窟東西長300餘米,總計8洞,分上中下三層,現存石雕像19尊,石刻50餘處,保存較為完整,是中國西南唯一的石窟雕刻與塑造群像,是珍貴的歷史文物。石窟上層“天堂”為雷電洞;“人間”居中,自東至西依次排列為玉金、毫筆、墨池、虎龍、獅子、孔聖六洞;下怪為因果洞,即所謂“地府”。從“天堂”到“人間”,自“人間”至“地府”,上下三層距離分別為60米和70米,其間由寬不盈尺的曲徑於懸崖峭壁上相溝連,氣勢十分險峻。玉皇洞8個石窟,反映的內容十分豐富,且各具特色,雖雜而不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