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壺春

玉壺春

玉壺春瓶是瓶式之一。撇口、細頸,圓腹,圈足。定窯、汝窯、耀州窯、磁州窯普遍燒制,是宋瓷中具有時代特點的典型器物。元代南北瓷窯多有燒造。前期器型多承襲宋制,晚期頸部粗短,下腹部肥大,河北保定出上的景德鎮窯青花雙獅戲球紋八方玉壺春瓶十分精美,明,清的瓶式大致相同,口侈、頸較宋短,腹大足肥,有各種色釉和彩繪裝飾。這種瓶的造型定型於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成為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

(圖)南式點心南式點心

二十年代初期,西單北大街菜市場出現了一家南式點心店,名叫玉壺春,設在菜場南側夾道內。傳說“玉壺春”三個字還是乾隆御筆。2005年的煤市街拆遷中,北京松堂齋民間雕刻博物館李松堂館長細心保住了兩百多年歷史的石雕牌樓。

簡介

三十年代以前,北京的真正蘇揚錫滬的飯館不多,三十年代以後才逐漸多起來。專售江南風味的點心,則絕無僅有,有之,則是玉壺春。玉壺春的包子完全常州式,皮薄而不透油,肉餡鮮而不滯,有酒香,有汁水,鮮味突出,清腴爽口,高於同是江南名物的南翔饅頭,甚至我以為勝過鎮揚湯包。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家的炒麵。北京善制麵食,尤其是拉麵(即抻面),南北知名,可是獨不善炒麵。廣式炒麵用生蒸,但不入味;蘇滬尚兩面黃,以重油取長,煎得兩面油糊滿口,但與菜料澆頭兩不相涉,吃起來毫無滋味。但玉壺春炒麵則不然,不採用澆頭的辦法,面與配料在一起炒。不是炒好面澆在面上。面也不是煮好待用,而是隨煮隨炒,所以炒出的面鮮美入味,發揮佐料的作用,且帶酒香。 玉壺春不只炒麵好,其湯麵、餛飩,春卷無一不佳。因此生意越來越興旺。

保護文物

2005年,煤市街拆遷,許多老店鋪在劫難逃。第三天,李松堂趕過去,但是已經被拆得狼狽不堪。
這裡有一家明朝的店鋪,招牌是精美的磚雕,中間一個大大“當”字。在工人的鐵錘下,磚雕招牌瞬間粉碎。
他還記得小時候在這裡的“玉壺春”茶樓買過點心。“玉壺春”茶樓是乾隆年間北京最好的茶樓之一,據說“玉壺春”三字是乾隆皇帝御筆。李松堂看到一家店鋪的門臉上有松樹、梅花圖案的精美磚雕,招牌處用白灰抹著。他回憶了一下,這裡可能就是“玉壺春”。
工人拴繩子,要拉倒牆壁,經過協商,付費用讓工人拆下來的是“南式點心”。隨後李松堂等待工人拆下“玉壺春”的訊息。第二天一早,知道他有收藏愛好的記者朋友打來電話:“你快買份《北京青年報》,北京又發現好東西了。”報紙一版正是拆遷現場“玉壺春”的圖片。但是他一看文字,心裡不是滋味:工人在拆遷中發現了“玉壺春”,最近有一個文物販子,鬼鬼祟祟半個多月了,想把它占為己有。一個有覺悟的下崗工人給我們打舉報電話,我們反映給有關部門得到重視,要保護起來。
最後,“玉壺春”被放置到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李松堂為文物保護做出了自己的獨特的貢獻。

玉壺春”背後的故事音頻資料:松堂齋授權發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