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替

獻替

獻替,讀作: xiàn tì。“ 獻可替否 ”,省作“ 獻替 ”、“ 獻可 ”。 進獻可行者,廢去不可行者。 語出《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

基本含義

獻可替否”,省作“獻替”、“獻可”。進獻可行者,廢去不可行者。謂對君主進諫,勸善規過。亦泛指議論國事興革。
語出《左傳·昭公二十年》:“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
意思:國君認為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不可以,巨下進言指出不可以的,使可以的更加完備;國君認為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進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

示例

齊國子祭酒張雕,以經授齊主為侍讀,帝甚重之。雕與寵胡何洪珍相結,穆提婆、韓長鸞等惡之。洪珍薦雕為侍中,加開府儀同三司,奏度支事,大為帝所委信,常呼“博士”。雕自以出於微賤,致位大臣,欲立效以報恩,論議抑揚,無所迴避,省宮掖不急之費,禁約左右驕縱之臣,數譏切寵要,獻替帷幄,帝亦深倚仗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