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救之舌

獲救之舌

《獲救之舌》作者:[英] 埃利亞斯·卡內蒂 ,譯者: 陳恕林 / 寧瑛 / 蔡鴻君 。本書最新版於2015年10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1994)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文學大師之一,198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一般認為他的意義遠非諾貝爾文學獎所能涵蓋。卡內蒂是二十世紀惟一一個在政治哲學和文學原創兩大領域均取得重要成就的人,所著《民眾與權力》一書早已被政治哲學界奉為經典之作。

卡內蒂是世界上一位有名的“難以歸屬”的作家:他生於保加利亞北部,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猶太人,1938年遷居英國,但終生使用德語寫作。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說:“卡內蒂,這位萍蹤不定的世界作家有自己的故鄉,這就是德語。”

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Canetti,1981年因“他的作品具有廣闊的視野在、豐富的幻想和藝術力量”獲諾貝爾文學獎。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德語傳記文學作品。埃利亞斯·卡內蒂自傳三部曲。

“卡內蒂,這位萍蹤不定的世界作家有自己的故鄉,這就是德語。”

“人們應該把卡內蒂的自傳體作品看成他創作的一個高峰。……二十世紀的中歐--特別是維也納--許多政治和文化生活在他的自傳作品中得到了反映。使卡內蒂成長起來的獨特的環境,他所經歷的許多引人注目而動人心弦的遭遇以及為求廣博知識而獨一無二的受教育的過程,都在他的自傳體作品中別具一格、非常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我們這個世界德語自傳體文學中像這樣的作品為數甚少。”--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

目錄

第一部 魯斯丘克(1905-1911)

我幼年時期的回憶

為家族而自豪

“卡科小母雞”/狼群一狼形人妖

亞美尼亞人的斧/爺爺與外公

普珥節/彗星

有魔力的語言/火災

蝮蛇和字母

謀殺

詛咒旅行

第二部 曼徹斯特(1911-1913)

糊牆紙和書籍/在默西河畔散步

小瑪麗/鐵達尼號沉沒/斯科特船長

拿破崙/吃人的客人/星期日的樂趣

父親之死/最後的說法

天上的耶路撒冷

日內瓦湖畔學德語

第三部 維也納(1913-1916)

墨西拿地震/家中的城堡劇院

不知疲倦的人

戰爭的爆發

美狄亞和奧德修斯

保加利亞之行

惡的發現/維也納要塞

阿麗克·阿斯利爾

諾伊瓦爾德格的草地

母親的病/講師先生

大鬍子在博登湖中

第四部 蘇黎世一紹伊希策大街(1916-1919)

誓言

一間裝滿禮物的房間

間諜活動

希臘的誘惑/認識人類的學校

大腦殼/與一個軍官辯論

日課與夜讀/饋贈

催眠術和嫉妒心/重傷員

堯特弗里德·凱勒慶祝會

維也納在危難中/來自米蘭的奴隸

第五部 蘇黎世--蒂芬布魯倫(1919-1921)

書摘

我們院子大門前的街道,遍地塵土,非常荒涼,令人討厭。下大雨的時候,它成了泥濘路,出租馬車在路上留下深深的轍印。我不能在街上玩耍,我們的院子里有的是玩兒的地方,而且安全。有時我聽見外邊一陣咯咯的狂叫聲,不久叫聲變得更加響亮和激動,隨後一個身穿黑色襤褸衣服的男子,咯咯地叫著,害怕得哆哆嗦嗦地衝進大門來,他是在逃避街上那些遊蕩的少年。他們尾隨著他,高喊“卡科!卡科!”並像母雞那樣咯咯地叫個不停。他害怕母雞,因此他們追逐他。他比他們領先幾步,在我看來,他把自己變成了一隻母雞,使勁地咯咯叫,懷著絕望的恐懼,並用雙臂做撲撲振翅的動作。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衝上樓向祖父的房子走去,卻從不敢進去,然後從另一邊樓梯跑下去,動也不動地躺著。孩子們站在院子大門口咯咯地叫著,他們不能進入院內,見他像死了一樣躺著,他們有點害怕,於是就跑開了。但不久他們便在外邊唱起了他們的凱鏇曲:“kakolagallinica!kakolagaujnica!”——“卡科小母雞!卡科小母雞!”——只要聽見他們叫嚷,卡科就一動不動地躺著,剛剛聽不到他們的聲音,他便站立起來,用手摸摸自己的身體,小心翼翼地環視四周,仍驚恐不安地傾聽一會兒,隨後便彎著背悄悄地溜出院子。現在他已不再是母雞,不再撲撲振翅和咯咯地叫了,他又是住宅區里精疲力竭、四肢無力的白痴了。

有時候,當孩子們在街上不遠的地方窺伺著他的時候,可怕的惡作劇又重新開始了。這種惡作劇多半移至另一條街上,我無法再見到。也許我同情他,當他跳躍的時候,我總是擔驚受怕,但是沒出什麼大事。我每次以同樣激動心情見到的,都是他把自己變為一隻龐大的母雞。我不明白,孩子們為什麼要追蹤他,每當他跳躍後靜靜地躺在地上的時候.我都擔心他起不來,再也變不成母雞了。

多瑙河在保加利亞境內一段的下游,非常寬闊。河對面的城市朱爾朱屬羅馬尼亞,據說,我的奶媽是從那裡來的。她是個強壯的農民,給我餵過她的奶,同時也給她自己的孩子餵奶,她將孩子也帶來了。我常常聽她講述扣人心弦的事情,雖然我想不起她來了。為了她的緣故,“羅馬尼亞的”一詞在我的記憶中保留著親切的聲調。多瑙河冬天冰凍是罕見的,關於這條河流的冰凍情況,人們講了諸多激動人心的故事。母親年輕時候有時乘坐雪橇到羅馬尼亞那邊去,她給我看了她當年坐雪橇時穿過的暖烘烘的皮大衣。天寒地凍、寒氣襲人的時候,飢腸轆轆的狼群就下山來,向雪橇前的馬猛撲過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