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根紅韭菜

獨根紅韭菜

為保證獨根紅韭菜的品質,要選擇粒大飽滿、最好是當年的新種子。 獨根紅韭菜的種子發芽速度比較快,通常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出苗了。 2—3茬最好,收割茬數過多,會破壞韭菜來年的生長環境,造成減產。

歷史記錄

壽光栽培韭菜歷史悠久,早在1500多年前的《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壽光農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栽培習慣和食用愛好,經過多年的選育形成獨特的地方品種。人們形象的稱為馬藺韭。經過數代壽光人對馬藺韭不斷提純復壯,從中選出了性狀不同的品系,即獨根紅、大根青、小根紅等:其中挑選出的分孽能力弱,假莖粗壯(區別於小根紅――分孽能力強,假莖相對較細)。在早春露地栽培條件下,假莖地上部分是深紅色(區別於大根青――假莖地上部分是淡紅色)的獨根紅。

獨根紅韭菜獨根紅韭菜

特點

1.植株高大;假莖特高;葉片寬厚;葉色濃綠;生長勢強、產量高。可生產韭青、韭苔,更適合生產韭黃。
2.抗寒、抗病、抗逆性強,適應性廣。
3.芳香性物質含量高,香味濃,品質極優。

現狀

近年來壽光獨根紅韭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成為壽光韭菜中的當家品種。
保護種質資源,發展民族種業,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一項戰略決策,壽光獨根紅韭菜是我國韭菜品種當中的佼佼者。我們決心保護好、發展好,讓獨根紅韭菜在蔬菜王國里占有一席之地。

產業布局 

壽光市文家街道作為“中國韭菜第一鄉”,久負盛名。文家韭菜也一直是壽光特產。從壽光市文家街道先鋒營村進行經濟結構調整開始,村內韭菜種植便漸成規模,1989年成為韭菜種植專業村。此後規模不斷擴大,如今該村直接帶動周邊16個韭菜種植專業村,種植面積發展到2.8萬畝,近2萬人專業從事韭菜生產,產值接近2億元。2004年1月,壽光市申報的文家韭菜標準化示範區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立項。經過3年的努力,於2007年9月順利通過驗收。在壽光文家街道和壽光市韭菜協會的支持下,文家街道在北馬店村濰高路南側的一片土地上,新建了200畝有機韭菜生產基地,在這個基地里,按照國內最高標準定位生產規程:示範園內每100米安裝一個幼蟲捕殺裝置;用生物製劑和植物製劑代替農藥噴施;全部採用40目超密度防蟲網;採用經過有機認證的有機肥;對砷鉻鉛等重金屬進行吸附提取;把豆粕肥改為豆餅肥。2009年,“獨根紅”韭菜成功通過農業部專家評審,成為壽光市首批獲得地理標誌認證的蔬菜產品,文家韭菜也被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批准使用“文家坡”商標。現在品牌效應已經顯現,經過精包裝後,先鋒營村的韭菜暢銷國內,也進入了國際市場。

地理位置

壽光獨根紅韭菜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山東省壽光市境內,轄侯鎮、洛城、聖城、文家4個鎮、街道,219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8°32′-119°10′,北緯36°41′-37°19′。

栽培技術

獨根紅韭菜屬多年生宿根性蔬菜,與普通韭菜相比,它的假莖比較粗壯,每年的二月份,假莖基部還會呈現紫紅色。普通韭菜一般株高50-60厘米,單株重30-40克,而獨根紅韭菜則植株高大、直立,通常株高在70-80厘米,單株重達50克左右。獨根紅韭菜比普通韭菜葉片肥厚,顏色呈濃綠色,普通韭菜葉片呈淡綠色。獨根紅韭菜適應性強,在我國各地均宜栽培種植。與普通韭菜相比,它的耐寒性比較強,最適宜保護地冬韭生產栽培管理。
所謂保護地冬韭生產栽培就是根據獨根紅韭菜耐低溫的生長特點,反季節給它創造一個生長的環境,春季、夏季及秋季,把苗子培育的非常粗壯,韭菜在深秋開始休眠,冬季給它創造一個生長的環境,冬季收穫獨根紅韭菜,效益比較好,與普通韭菜相比較,每畝地增產30%以上。
由於獨根紅韭菜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經濟效益比較好,因此農民朋友們比較重視它的種植技術,獨根紅韭菜可採用直接播種、育苗移栽和老韭翻新等多種繁殖方法,但較為常見的還是育苗移栽方式,因此下面節目將圍繞育苗移栽方式詳細介紹獨根紅韭菜栽培技術:
一、播種
1、苗地的選擇每年四月上中旬育苗較為適宜,基地應選擇在空氣清新、地勢平坦、排灌方便、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塊。近二、三年內沒種過蔥、蒜、韭菜,有機質含量在2%以上,全氮含量在0.08%以上,土壤pH值7-8,呈微鹼性的沙質土壤進行育苗。
2、整地作畦選好的地塊可在入冬前後深翻一遍,使土壤風化膨鬆;開春後整好育苗畦,畦寬1.4米,長度不限。如果育苗地不肥沃,每畝地可撒施蔬菜專用肥30千克。
3、種子處理為保證獨根紅韭菜的品質,要選擇粒大飽滿、最好是當年的新種子。播種前先將種子用30℃的溫水浸泡3小時,漂去雜質,準備待播。
4、播種 四月上中旬播種,此時地下五厘米地溫一般穩定在15℃左右,很適合韭菜種子發芽。先將準備好的育苗畦澆透水,待水充分滲下去以後,將準備好的種子均勻撒於畦內,採用育苗移栽方式,通常每畝地用種量為6.5-7千克。種子撒完後,要覆上一層薄土,覆土厚度通常為2厘米,覆土後的第二天,可將畦面輕輕耬平。
二、苗期管理
苗期是獨根紅韭菜整個生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時期之一。這個階段管理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到日後的產量,因此,管理起來要格外的細心。
獨根紅韭菜的種子發芽速度比較快,通常一個星期左右就可以出苗了。為了培育出優質的小苗,在這個時期我們就要辛苦一些了。在小苗長出3-4片真葉時,要根據苗畦的墒情和當地的氣溫適時澆水,可在水中加施少量的速效氮肥,每畝地施優質氮肥10千克左右。
獨根紅韭菜在整個育苗過程中,畦中會滋生一些雜草,跟植株爭奪養分,所以要及時拔掉雜草。
在育苗期間,獨根紅韭菜容易發生韭蚜等蟲害,可以噴施阿維菌素生物製劑進行及時防治,農民朋友們要按照外包裝上的說明合理進行稀釋。
韭菜苗移栽前10至15天,要停止施肥,這樣有利於蹲苗,防止徒長。
從播種算起,大約50至60天左右,小苗長出4到6片真葉的時候,便可以定植到大田裡了。
三、移栽定植
定植前,首先要起苗。起苗時可以用鐵楸從韭苗根部挖下,注意不要傷害韭菜苗的鬚根,用手輕輕甩去根部的泥土,然後進行挑選,選用真葉4-6片、苗高15-20厘米的壯苗、好苗,以備定植。
在幼苗定植之前,每畝地施4000-5000千克優質圈肥作為底肥,施肥後對土壤進行深翻,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拌在一起。然後用耙子將土壤耙平,將地做成寬2米左右的平畦,長度可根據需要而定。這些工作做好了,我們就可以把剛才挑選好的小苗進行定植了。
通常按照行距29-30厘米,南北拉線開溝,溝深3-5厘米。每溝一行,單株均勻栽植,株距4厘米,一行栽完後覆土埋平,再開第二溝,這樣依次栽種。
幼苗移栽完成後要立即澆一次定根水,以促進根系發育。
獨根紅韭菜移栽後,就進入了它的田間管理階段,韭菜各個階段的管理都要跟上,在這需要提醒農民朋友們,獨根紅韭菜移栽後,夏季、秋季都不要進行收割,直到冬季才進行收割。
四、韭菜的田間管理
(一)初期管理 
 從移栽定植以後至夏至以前的管理為初期管理,這一時期是獨根紅韭菜養根壯莖的基礎階段,為了促使它根莖生長粗壯,葉片肥厚,給深冬保護地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時期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適當追肥提苗,如果播種時施足了基肥,就不要急於追肥,如果基肥施得少的話,每畝地可隨澆水酌情撒施蔬菜專用肥25-30千克。
在韭菜初期管理中還要及時進行劃鋤,劃鋤能使土壤鬆軟,提高地溫,防止雜草叢生。
這一階段對韭菜生長危害較大的蟲害之一是韭蛆,上午9-11點用40%辛硫磷乳油稀釋成1000倍液進行噴霧,可有效防治韭蛆。
(二)中期管理
自夏至以後至立冬季節以前為中期管理階段,這時幼苗經過春末夏初一段旺長之後,株高葉茂,擁擠郁蔽,影響通風透光,容易發病,因此在管理上是一個關鍵時期,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計畫保護地生長的韭菜既使長得再茂盛,此時也不要進行收割,因為收割後會奪去韭菜養分,影響韭菜冬季的生長,進而影響它的產量和效益。
這一時期獨根紅韭菜需水需肥能力增強,在澆水的同時,每畝地可隨水撒施30千克蔬菜專用有機肥,以促使植株健壯生長。
由於獨根紅韭菜在這一時期植株比較高大,很容易出現倒伏,綁縛韭菜可有效防止倒伏,具體在韭菜地兩頭用竹竿和木樁固定住,然後橫拉幾條耐用的尼龍繩,把竹竿分別有序地插入這些線繩中,即可有效防止韭菜倒伏。
獨根紅韭菜在這一時期容易發生薊馬蟲害,這種蟲害能使韭菜葉片發白,影響韭菜品質,農民朋友們可用2.5℅溴氰菊酯1000—2000倍液進行噴施。
五、保護地生產管理
這一時期具體時間是指從立冬以後到第二年清明,是保護地生產韭菜的大忙季節,這一時期的重要措施就在於造就一個溫度、濕度、光照等方面適宜韭菜生長的環境,具體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要趁大地尚未封凍迅速架設好防風障。具體方法是:在平畦北邊25厘米處,開寬深各20厘米的溝,順溝把高粱秸或小竹竿埋好砸實,秸稈埋好後,用高粱秸或小竹竿橫著夾住草繩紮緊,形成防風障。
覆蓋韭菜前,還把畦內枯黃老化的韭菜用鐮刀割除乾淨,然後搭建小拱棚。搭建小拱棚主要使用竹片和塑膠薄膜。農民朋友可以選用這種不劈不裂,柔韌性好的竹片,竹片的實際長度為3米,寬度為3-5厘米,塑膠薄膜可以選用透明度高的白色或蘭色薄膜,一般溫室大棚使用的薄膜都可以,塑膠薄膜的寬度要求為3米。竹片要延著韭菜畦的兩端插結實,在韭菜畦中間還要插上一根高為40-50厘米的竹片,以支撐固定上面的拱形竹片,然後用尼龍繩把兩個竹片繫結實。農民朋友可以每隔70厘米插一根拱形竹片,這樣搭建起來的小拱棚,地面的寬度為2米左右,棚的高度為40-50厘米,總長度等於畦的長度。
小拱棚骨架搭建好以後,不要急於覆蓋塑膠薄膜,每畝地要先撒施磷酸鉀複合肥25千克,然後澆水沖施,一定要將地面澆透,這次畦面澆透以後,第一茬韭菜收穫前就不用再澆第二次水了。待水充分滲下去以後,要用塑膠薄膜蓋結實。為了防止大風把塑膠薄膜刮跑,可以用土將薄料薄膜的兩邊壓得結結實實。
隨著氣溫下降,要準備好葦毛苫等覆蓋物,溫度低的時候,要在拱棚的上面及時蓋好一層葦毛苫。每天根據陽光的強弱,早上八九點挑開葦毛苫,下午三點前蓋好。陰冷雨雪天氣可全天覆蓋。為確保保護地韭菜生長快,質量好,畦溫一般白天保持在14℃-20℃,夜晚保持在5℃-10℃。
水分對於韭菜的生長是十分重要的,這一時期要保持畦內的地面潮濕鬆軟。
這一時期還要預防韭菜灰霉病的發生,預防灰霉病,農民朋友可以選用高效低毒的廣譜性藥物多菌靈等,要按照說明書的要求進行合理稀釋噴施。
六、收穫
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獨根紅韭菜通常移栽後一直不收割,直到冬季才進行收割。元旦前十天,待獨根紅韭菜長到7葉1心就可以收穫第一茬韭菜了,此時獨根紅韭菜葉片寬而長,假莖粗而圓,以冬季清晨收割最好,收割時先將上面的葦毛苫全部挑開,然後輕輕揭開塑膠薄膜,先由一人用銳利的鐮刀輕輕割下韭菜的根部,然後由另一人收穫剛割下的韭菜。割完韭菜後要把塑膠薄膜蓋嚴實。割下的韭菜,先把根部枯萎老化的葉子去掉,然後把根部攏齊,捆成捆就可以上市銷售了,農村朋友們也可以把捆好的韭菜整齊地放在包裝盒內,這樣可以更好地提高它的經濟效益。
韭菜收穫10天后可以通過培土軟化,使獨根紅韭菜韭白潔白細膩、味道鮮美,成為佳品,具體培土方法為:韭菜覆蓋後一周左右,可用預先在取土畦內準備好的細土,逐壠填充,使之成為高5-8厘米的三角形,待3-5天后,韭菜長高10厘米左右可培第二次土。25天—30天之後,就可以收穫第二茬韭菜。
獨根紅韭菜收割茬數不宜過多,2—3茬最好,收割茬數過多,會破壞韭菜來年的生長環境,造成減產。
到第二年清明時,要將防風障和小拱棚拆去,拆小拱棚時,要先將塑膠薄膜輕輕揭去,拔下拱形竹片,然後再拔去中間的支撐竹片。小拱棚拆去後,不要急於澆水,以防止韭菜徒長,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是把前一年的培土,用耙子全部從地里摟出來,然後在韭菜畦內撒上1-2厘米厚的農家土雜肥,以便於獨根紅韭菜“跳根”的生長。
咱們常說的韭菜跳根,是指韭菜在多年生長的過程中,因為韭菜通過不斷地分櫱,要產生一個新的莖盤,根莖盤產生新的根系,供應這一年韭菜的生長,要用她來吸取營養,如果第一年的這些根莖,這些地下根,它就逐步地衰老,沒生命力了,她就通過跳根現象,通過分櫱發芽產生的這種地下根莖上移,這種現象叫跳根)。
獨根紅韭菜定植後第一年產量較低,2-5年為生長盛期,產量最高,二到五年的管理與前一年的管理相同,都是冬季才進行收割。獨根紅韭菜連續生產4-5年之後,農民朋友可採用根繁殖,具體方法就是在穀雨時節,用鐵鍬挖下要繁殖的韭菜,然後把韭菜根塊分開,分別掰成單棵,在這需要提醒農民朋友的是,一定要把韭菜底部前幾年長出來的老根全部掰去,這樣韭菜移栽後,更利於茁壯生長。掰好的韭菜在準備好的地塊上就可以栽植時,通常溝深為4-5厘米。每溝一行,單株均勻栽植。採用根繁殖方法,一棵韭菜根部可以緊挨著另一棵韭菜根部進行栽植,不用留出株距。一行栽完後覆土埋平,再按照行距30厘米開第二溝,這樣依次栽植就可以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