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漢語漢字]

狗[漢語漢字]

狗,漢語常用字 ,讀作gǒu,最早見於西周金文 。狗由“犬”和“句”構成,“句”字表示互相之間又聯繫又分離,整個字的意思是與母犬又聯繫又分離的犬,由此產生幼犬的含義,後引申表示所有的犬,又引申表示野蠻的、可鄙的、該死的(口語)。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

字源演變

狗[漢語漢字] 狗[漢語漢字]
狗[漢語漢字] 狗[漢語漢字]

“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馬廠時期的彩陶上就繪有“岩畫”形圖案。“狗”這種動物最早是用“犬”字表示的(甲骨文1),線條簡潔,造型生動,突出了犬的卷尾特徵。金文寫作“金文1”,猶如犬的投影畫,再次印證了“書畫同源”的理論。小篆寫作“小篆犬”,已失形。同時另作“狗”的形聲字,以“犬”作形符,以“句(勾)”作聲符(“句”是“勾”的本字)。但在這裡“句”字只表發聲,組成“從犬,句聲”的“狗”。

甲骨文還沒有發現“狗”字,目前最早的“狗”字見於西周早期的長子狗鼎,由“犬”和“句”構成。其構型與現代構型相反,右部是形旁“犬”;左部是聲旁“句” 。“狗”由“犬”和“句”構成,“句”字表示互相之間又聯繫又分離,整個字的意思是與母犬又聯繫又分離的犬,由此產生幼犬的含義,引申表示所有的犬。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gǒu名詞狗犬的通稱。dog;canine 狗,犬也。大者為犬,小者為狗。——《說文》 艮為狗。——《易·說卦傳》 故斗運狗三月而生也。——《春秋·考異郵》 以狗御蠱。——《史記·秦本紀》 效犬者左牽之。——《禮記·曲禮上》 狗矢,狗屠,狗竇
古代特指未長毛的小狗崽。pup;puppy (犬)未成豪,狗。——《爾雅》 貂不足, 狗尾續。——《晉書》
比喻壞人。evildoer 而今俯首爾就擒,仍自教爾分人狗。——陳毅《示郝鵬舉》 狼心狗肺,狗鼠
十二生肖之一。屬狗
星名。狗二星,在南斗魁前,主吠守。——《晉書·天文志上》
形容詞詈詞,該死的。(表示極端蔑視)cursed狗漢奸,狗腿子
指事之失度或人之失意。dejected 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明·顧起元《客座贅語》
動詞諂媚,奉承。flatter窮人要是狗著有錢的,往高處爬,比什麼也壞。——老舍《柳家大院》狗事

(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犬部】狗

孔子曰:“狗,叩也。叩氣吠以守。”從犬,句聲。古厚切

說文解字注

(狗)孔子曰:“狗、叩也。叩氣吠以守。”

註:吠以當作以吠。許書有扣無叩。扣訓牽馬也。疑古本有叩字、而許逸之。叩、觸也。從卩、口聲。叩氣者、出其氣也。一說叩即敂之俗。敂者、擊也。幾以此擊彼皆曰敂。犬敂氣吠亦是以內御外。《鴻範五行傳》注曰:“犬、畜之以口吠守者也。屬言。”按《釋獸》云:未成豪、狗。與馬二歲曰駒、熊虎之子曰豿同義。皆謂稚也。

從犬。句聲。

註:古厚切。四部。

康熙字典

《唐韻》古後切。《集韻》《韻會》《正韻》舉後切,並音苟。《說文》:孔子曰:狗,叩也。叩氣吠以守。從犬,句聲。《爾雅·釋畜》:未成毫,狗。註:狗子未生㲦毛者。又:尨,狗也。《易·說卦》:艮為狗。《禮·曲禮》:尊客之前不叱狗。

又《汲冢周書》:正西崑侖狗國。《五代史》:狗國人身狗首,長毛不衣,語為犬嘷。其妻皆人,生男為狗,生女為人。自相婚嫁,穴居食生。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

又鳥名。《爾雅·釋鳥》:鴗,天狗。註:小鳥也。靑似翠,食魚,江東呼為水狗。

又《揚子·方言》:螻蛄,南楚謂之杜狗。

又木狗。《正字通》:熊大古冀越集云:木狗,生廣東左右江山中,形如黑狗,能登木。皮為衣,能運動腳氣。元世祖足疾,取其皮為袴。

又溪狗,蟲名。《正字通》:陳藏器曰:生南方溪㵎處,狀如蝦蟇,尾長三四寸,治溪毒游蠱。

又草名。《爾雅·釋草》:蘻,狗毒。疏:蘻,一名狗毒。

又地名。《齊語》:以燕為主,反其㑴地,柴夫吠狗。註:燕之二邑。

又人名。《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適衞說瑗史狗。

又姓。《正字通》:漢狗未央。見印藪。

又《韻會》:通作㺃。荀子,曾不如相雞㺃之可以為名也。《埤雅》:狗從苟。韓子曰:蠅營狗苟。狗苟,故從苟也。按:荀子儒效篇今本作狗。

又《集韻》許切,音詬。本作。熊虎子名。或作豿。《爾雅·釋獸》:熊虎醜,其子狗。註:律曰: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疏:郭引當時之律,以證虎子名狗之義也。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篆書 篆書
隸書 隸書
草書 草書
行書 行書
楷書 楷書
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參考資料: )

音韻匯集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koːʔ
廣韻 古厚 上聲
蒙古字韻kəw上聲
中原音韻尤侯開 尤侯 上聲
洪武正韻 舉後 十九有 上聲
分韻撮要第五修叟秀陰上

(參考資料: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