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臭柴(原變種)

狐臭柴(原變種)

狐臭柴(原變種),馬鞭草科、豆腐柴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甘肅、陝西南部、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福建、廣西、廣東西北部等地。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狐臭柴(原變種)PremnapuberulaPamp.var.puberula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65(1)卷||馬鞭草科VERBENACEAE||豆腐柴屬PremnaLinn.||五齒萼組Sect.Premnos(Hassk.)Briq.||塔序系Ser.PyramidataePeietS.L.Chen||狐臭柴(原變種)PremnapuberulaPamp.var.puberula
2a.狐臭柴(原變種)圖42
PremnapuberulaPamp.var.puberula

植物形態

狐臭柴(原變種)狐臭柴(原變種)
狐臭柴(原變種),直立或攀援灌木至小喬木,高1-3.5米;小枝近直角伸出,幼枝綠色,常疏被柔毛,老枝變無毛,黃褐色至紫褐色。葉片紙質至堅紙質,卵狀橢圓形、卵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通常全緣或上半部有波狀深齒、鋸齒或深裂,長2.5-11厘米,寬1.5-5.5厘米,頂端急尖至尾狀尖,基部楔形、闊楔形或近圓形,很少微呈心形,綠色,乾時帶褐色,兩面近無毛至疏生短柔毛,無腺點,側脈在葉背面較表面顯著隆起,細脈極細,在葉表面有時下陷,微顯現,在葉背面極清晰可見;葉柄腹平背凸,長(0.5)1-2-(3.5)厘米,通常無毛。聚傘花序組成塔形圓錐花序,生於小枝頂端,長4-14厘米,寬2-9厘米,無毛至疏被柔毛;苞片披針形或線形;花有長1-1.2(-3)毫米的柄;花萼杯狀,長1.5-2.5毫米,外被短柔毛和黃色腺點,頂端5淺裂,裂齒三角形,齒緣有纖毛;花冠淡黃色,有紫色或褐色條紋,長5-7毫米,4裂成二唇形,下唇3裂,上唇圓形,頂端微缺,外面密被腺點,喉部有數行較長的毛,花冠管長約4毫米;雄蕊二強,著生花冠管中部以下,伸出花冠外,花絲無毛;子房圓形,無毛,頂端有腺點,花柱短於雄蕊,無毛,柱頭2淺裂。核果紫色轉黑色,倒卵形,有瘤突,果萼長為核果的1/3。花果期5-8月。

分布與用途

狐臭柴(原變種)產甘肅、陝西南部、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福建、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西北部等地。生於海拔700-1800米的山坡路邊叢林中。模式標本采自貴州爛土(三都南)。
狐臭柴(原變種),在貴州用根、葉入藥,治月經不調、清濕熱解毒;用葉制涼粉食用;四川用皮煮水治牙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