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氏劑

狄氏劑

狄氏劑,Dieldrin,純品為白色無臭晶體,工業品為褐色固體,不溶於水,溶於丙酮、苯和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主要用為殺蟲劑。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狄氏劑和可代謝為狄氏劑的艾氏劑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基本信息

簡介

中文名稱 狄氏劑

英文名稱 Dieldrin

別 名 六氯-環氧八氫-二甲撐萘 ;化合物-497;Octalox

分子式 C12H8Cl6O

分子量 380.9

編號系統

CAS號:60-57-1

MDL號:MFCD00135591

EINECS號:200-484-5

RTECS號:IO1750000

BRN號:91396

物性數據

1.性狀:工業品為褐色固體。

2.熔點(℃):175~177

3.沸點(℃):330

4.相對密度(水=1):1.75

5.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13.2

6.辛醇/水分配係數:5.4

7.溶解性:不溶於水、甲醇、脂肪烴,溶於丙酮、苯、四氯化碳。

毒理學數據

1.急性毒性 LD50:46mg/kg(大鼠經口)

2.刺激性 暫無資料

3.致突變性 微生物致突變性:鼠傷寒沙門菌1mg/L。DNA抑制:人Hela細胞400μmol/L。程式外DNA合成:人成纖維細胞1μmol/L。DNA抑制:人淋巴細胞100mg/L。姐妹染色單體交換:倉鼠卵巢40mg/L。DNA損傷:小鼠成纖維細胞25μmol/L(24h)。

4.致畸性 小鼠孕後6~14d經口給予最低中毒劑量(TDLo)30600μg/kg,致中樞神經系統、眼、耳發育畸形。小鼠孕後6~14d經口給予最低中毒劑量(TDLo)4500μg/kg,致肌肉骨骼系統發育畸形。倉鼠孕後8d經口給予最低中毒劑量(TDLo)30mg/kg,致眼、耳、體壁、顱面部(包括鼻、舌)發育畸形。

5.致癌性 IARC致癌性評論:G3,對人及動物致癌性證據不足。

6.其他 大鼠經口最低中毒劑量(TDLo):336μg/kg(56d,雄性),影響前列腺、精囊、Copwer腺、附屬腺體、尿道、小鼠經口最低中毒劑量(TDLo):30600μg/kg(孕6~14d),致中樞神經系統、眼、耳發育異常。

生態學數據

1.生態毒性

LC50:0.016mg/L(96h)(黑頭呆魚);0.008mg/L(96h)(藍鰓太陽魚);0.006mg/L(96h)(大鱗大馬哈魚);0.25mg/L(48h)(蚤狀蚤)

EC50:1.27mg/L(24h)(水蚤)

2.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h):4200~25920

厭氧生物降解(h):24~168

3.非生物降解性 空氣中光氧化半衰期(h):4~40.5

4.生物富集性 BCF:4860~14500(鯉魚,接觸濃度0.001mg/L,接觸時間10周);5390~12500(鯉魚,接觸濃度0.001mg/L,接觸時間10周)。

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77.48

2、摩爾體積:205.9

3、等張比容(90.2K):573.9

4、表面張力(dyne/cm):60.2

5、極化率:30.71

計算化學數據

1、計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3.7

2、氫鍵供體數量:0

3、氫鍵受體數量:1

4、可鏇轉化學鍵數量:0

5、互變異構體數量:

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12.5

7、重原子數量:19

8、表面電荷:0

9、複雜度:516

10、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8

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共價鍵單元數量:1

性質與穩定性

1.穩定性 穩定

2.禁配物 強氧化劑、強酸

3.聚合危害 不聚合

4.分解產物 氯化氫

貯存方法

儲存注意事項 儲存於陰涼、通風良好的專用庫房內,實行“雙人收發、雙人保管”制度。遠離火種、熱源。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合成方法

由艾氏劑經過過氧乙酸或過氧苯甲酸氧化而得。

用途

1.狄氏劑為接觸性殺蟲劑,無內吸性,有一定特效,對大數昆蟲有強觸殺和胃毒的活性。

2.用作殺蟲劑。

環境影響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對神經系統、肝臟、腎臟有明顯的毒性作用。

急性中毒:可迅速經皮吸收而中毒,症狀類似艾氏劑和滴滴涕,蓄積於脂肪中。

吸入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狀;誤服中毒可出現頭昏噁心、嘔吐、全身無力、共濟失調、肌肉抽動、震顫、四肢無力、食欲不振、情緒激動等。部分患者可有肝、腎損傷及周圍神經炎。

毒理及毒性

毒性:該品屬高毒性。

急性毒性:LD5046mg/kg(大鼠經口);60mg/kg(大鼠經皮);LC5043毫克每立方米,4小時(大鼠吸入);人經口5mg/kg,最小致死劑量。

致癌性:小鼠經口最小中毒劑量730mg/kg(52周,連續)致癌陽性;大鼠經口最小中毒劑量1.80g/kg(2年,連續)致腫瘤陽性。

致畸性:小鼠經口最小中毒劑量15mg/kg(妊娠期9天)致畸胎陽性。

用作土壤殺蟲劑的艾氏劑是環境中狄氏劑(高達97%)的主要來源。艾氏劑和反應產生狄氏劑很快被土壤吸收,特別當土壤含有豐富有機質時,因而幾乎不滲透土壤而且通常不發生地下水的沾污。兩種化合物的遷移主要經由土壤侵蝕(像隨風漂移)和沉積遷移(地表涇流),而不是通過溶滲。艾氏劑和狄氏劑在農業上使用,產生了土壤中殘留物(主要是狄氏劑),持續期以年計。估計半衰期在4~7年。這些化合物在熱帶條件下比溫帶條件下存留期要短。由於處理莊稼和土地,或直接由於殺蟲劑的施用,艾氏劑和狄氏劑通過揮發而進入空氣。狄氏劑又隨水洗刷和乾塵降返回到土壤和水表面。因而這些化合物可在氣相中測得(很低水平,通常在1~2ng/立方米),或吸附在塵顆粒或降水中(大約10~20ng/l)。

水中生物體對狄氏劑有很高的富集能力,水中很低的含量水平可導致生物體達到有毒的水平。通過水中食物鏈富集的重要性不及從水中直接的生物吸收。

在地球系統中,艾氏劑和狄氏劑以各種形態積累在生物體內,但主要以狄氏劑形式存在。狄氏劑很可能要對田野哺乳動物的死亡和某些物種數量下降(如水獺)負責。

降解:狄氏劑屬高毒有機氯殺蟲劑,在光照下光解,成光化狄氏劑,毒性更高。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

監測方法

現場應急監測

果蔬類農藥殘留量的簡速檢驗 薄層色譜法——(姜增武;李宗盈),《營養學報》,1984,6,No1,55-56(中文)。《分析化學文摘》,1985.1

實驗室監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GB17378.4-1998)(海水)

氣相色譜法(美國《水和廢水標準檢驗法》)

氣相色譜法(奶製品、肉類)《農藥殘留量氣相色譜法》國家商檢局編

環境標準

前蘇聯 車間衛生標準 0.01mg/m3(皮)

聯合國規劃署(1974) 保護水生生物淡水中農藥的最大允許濃度0.005μg/L

美國EPA規定 飲用水和海產品中濃度上限 不應超過71 pg/l

加工食品中殘留允許範圍 0~0.1 ppm

應急處理方法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周圍設警告標誌,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學防護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心掃起,置於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無害處理後廢棄。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生產操作或農業使用時,應該佩帶防毒口罩。緊急事態搶救或逃生時,建議佩帶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可採用安全面罩。

防護服:穿相應的防護服。

手防護:必要時戴防護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及流動清水徹底沖洗污染的皮膚、頭髮、指甲等。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徹底沖洗。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注意保暖,必要時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患者清醒時給飲大量溫水,催吐。可用溫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徹底洗胃。立即就醫。

滅火方法:霧狀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UN 2811 6.1/PG 1

安全標識:S22S45S60S61S36/S37

危險標識:R25R27R40R48/25R50/5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