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郵票圖案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特49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郵票信息

志編號 特49
版別 膠版(無背膠)
名稱 中國民間舞蹈(第一組)
全套枚數 6
發行日期 1962-10-15
全套面值 1.22元
全套售價 1.22元
發行機構 郵電部
印製機構 北京郵票廠
原作者 倪常明
設計者 盧天驕
整版枚數 50(10×5)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6-1 漢族花鼓燈 0.04 28.5×38 P12.5 300
6-2 蒙古族鄂爾多斯舞 0.08 28.5×38 P12.5 500
6-3 壯族撈蝦舞 0.10 28.5×38 P12.5 200
6-4 藏族弦子舞 0.20 28.5×38 P12.5 100
6-5 彝族朋友舞 0.30 28.5×38 P12.5 100
6-6 維吾爾族手鼓舞 0.50 28.5×38 P12.5 100

郵票介紹

民間舞蹈作為專業舞蹈創作的基礎,在我國舞蹈藝術發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國成立後,在文藝戰線上貫徹“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使民間舞蹈創作研究空前活躍,出現了不少成功的傑作,從不同側面反映了各族人民的鬥爭、理想和生活,深受人民民眾的喜愛。同時,又對我國許多傳統民間舞蹈,進行了大量的蒐集、整理工作,使我國的民間舞蹈事業出現了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
花鼓燈源於宋朝,是漢族民間舞蹈的典範,也是淮河文化的代表之一,曾被周總理譽為“東方芭蕾”,有“淮畔幽蘭”的美譽。民間舞蹈花鼓燈歌舞者,扮男的叫“鼓架子”,扮女的叫“拉花”。是漢族藝術傳統的舞蹈、詩歌、音樂融為一體的綜合藝術。
蒙古族天生就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鄂爾多斯舞”極為典型地表現了內蒙古人民特有的爽朗豪邁的性格,以及鄂爾多斯人民獲得解放之後自豪、歡樂的精神風貌。壯族的撈蝦舞,流行於廣西德保縣一帶,它形象地描繪了壯族女青年在明媚的春光下,到小河去撈蝦,遇上幾個男青年在河邊釣魚的情景。
藏族的弦子舞,流行於四川、雲南等省藏族地區及西藏昌都一帶。舞時圍成圓圈,領舞者邊歌邊舞,拉著弦子伴奏,余者隨之,時而向圈內聚攏,時而散開,雙手甩動長袖,動作優美。曲調豐富,每個不同曲調都配以不同舞蹈。歌詞內容多是歌頌愛情、勞動和自然景物。
彝族是生活在西南崇山峻岭中勇敢頑強的一個民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的諺語說:不會跳舞的只有老牛,不會唱歌的只有木頭。從彝族走出了眾多享有盛譽的藝術家、舞蹈家和歌唱家。
維吾爾族的手鼓舞,是一種表演性民族舞蹈。是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舞蹈形式,流行於新疆各地。表演多由一女子在手鼓的伴奏下進行。舞蹈的特點是動作敏捷、節奏多變,多用高難度的旋轉與腰部技巧。
郵電部發行《中國民間舞蹈》特種郵票共3組,每組6種,共18種,畫面均採用我國畫家倪常明創作的原畫進行設計。展示了我國六個民族的六種不同的舞蹈,表現出我國在舞蹈藝術方面的成就。這套郵票為第一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