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現象

特朗普現象

特朗普現象是圍繞2016年美國大選候選人特朗普產生的一個熱詞。“特朗普現象”可以說是多年來美國諸多社會、政治和經濟矛盾集中爆發的表征。特朗普現象集中反映了民眾的三種價值取向,凸顯了美國主流價值的迷失:一是“反建制派”,二是推崇“本土主義”,三是“反智主義”。而現象的產生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包括民眾對傳統政治的不滿,經濟現實不滿,中產階級的數量持續減少,社會結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而美國白人對美國主流文化的走向感到擔憂。亨廷頓曾在《我們是誰》一書中提出警告,美國內部正在發生“文明的衝突”。

基本信息

簡介

特朗普現象特朗普
2016年美國大選,美國共和黨總統競選人、房地產大亨特朗普迅速成為焦點。民調顯示,雖然特朗普在一系列公開發言中口無遮攔引發激烈爭議,但他依然領跑共和黨陣營。這位大亨不但消遣了美國政治,同時還為首場電視辯論帶來超過NBA總決賽的收視率。這種現象在美國總統競選史上實屬罕見,被媒體稱為特朗普現象。競選活動但凡有他參加,無不成為媒體關注的中心,並打上了特朗普現象的烙印。

表現

娛樂化

特朗普現象特朗普現象
多家美國媒體概括首場電視辯論堪稱一場“特朗普真人秀”。特朗普口吐蓮花,笑料不絕。他一開始就拒絕承諾不會在共和黨初選落選後以獨立人士身份參選,結果引起觀眾喝倒彩及噓聲一片。他再曝猛料,形容美國領導人和政治人物為“蠢貨”,並稱自己曾捐錢給台上所有候選人和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

特朗普的答非所問,等於抖了不少包袱,讓大選變得好笑好玩,富有戲劇化。在回答必答題移民問題時,他我行我素地答道,需要在美墨之間建一座牆,建好牆後再建一個漂亮的大門,這樣人們就可以合法進入美國了。

此外,他的每一次出場都與眾不同。在宣布參選的時候,他從高樓的電梯上“從天而降”,而出席愛荷華州的農業展覽時,特朗普以更吸引眼球的方式乘坐私人直升機來到會場,搞笑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反叛性

不同於傳統政客,代表“局外人”形象的特朗普敢於大膽觸碰政治禁忌。他痛批美國移民政策,斥罵美國政客“無能”“失敗”,揶揄美國的問題在於總是搞“政治正確”。他說,美國處在大麻煩之中,我們正在輸給所有人,政治家卻無法解決問題,他作為競選人沒有時間搞“政治正確”。

八卦

特朗普以招搖炫富著稱,成為八卦雜誌的常客,也一度讓他成為美國“最討人嫌的富翁”。福克斯新聞網女主播凱利是辯論提問者之一。特朗普事後受訪時似暗示她因為生理周期,所以對他態度嚴厲。這番話立即導致在亞特蘭大舉行的重要保守派論壇撤回對他的邀請。特朗普在接受CNN的電話採訪時還為自已辯護,稱只有有病的人才會那么想。儘管如此,特朗普不願道歉,且再次指責凱利在辯論時提問不公平。

空洞化

電視辯論為核心競選人提供了一個向公眾展示自己執政理念和個人才華的平台,對選舉結果影響重大。然而,雖然特朗普在首場辯論中自我炒作成功,但執政理念乏善可陳。浮華熱鬧的背後是治理國家政策的空缺,相互攻擊代替嚴肅的政策辯論,這充分說明美國民主制度的墮落。有媒體指出,特朗普雖信誓旦旦要復興美國,但具體如何復興仍是個謎。

分析

特朗普現象特朗普現象
作為億萬富翁,特朗普在共和黨初選階段呼風喚雨,不足為奇。這種現象產生凸顯美國政治制度失靈。正如美國前總統卡特所說:“現在,美國只有寡頭政治,無限制的政治賄賂成為提名總統候選人或當選總統的主要影響因素。所以,現在我們的政治體系已經遭到顛覆,它只是用來為主要的獻金者提供回報。”特朗普現象是美國金錢政治的最好註腳。

另一方面,特朗普現象也是美國民眾對政治失望的一種宣洩。不少美國民眾對美國政治和經濟體制不滿,期盼改變現狀,於是暫時把希望寄托在了政壇主流之外的“局外人”。

特朗普現象能持續多久,一時還不好說。如果他不能為選民製造新的興奮點,特朗普現象或將壽終正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