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追問:康德關於先驗原理的學說

《物的追問:康德關於先驗原理的學說》是德國著名思想家馬丁·海德格爾對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的解讀,書中從哲學的角度、科學的角度對物進行追問,來尋求物的真理性。

圖書信息

物的追問:康德關於先驗原理的學說 物的追問:康德關於先驗原理的學說

書 名: 物的追問:康德關於先驗原理的學說

作 者:馬丁·海德格爾(Heidegger.M.)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6月1日

ISBN: 9787532749874

開本: 16開

定價: 28.00元

內容簡介

鑒於物的重要性,海德格爾在該書中專門論述了物,分析物與人的生存的關係,使讀者真正了解了“物是什麼?”的問題就是“人是誰”的問題。

作者簡介

作者:(德國)馬丁·海德格爾(Heidegger.M.) 譯者:趙衛國

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是20世紀著名的德國哲學家,現象學的重要代表和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他的著作除了《存在與時間》具有完整的統一結構外,其他著作大多都是以論文集或講演集的形式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形上學是什麼?》、《康德和形上學問題》、《真理的本質》、《形上學導論》、《現象學的基本問題》等。

圖書目錄

前言

A 追問物的不同方式

1.哲學和科學的追問

2.物這個詞的多義性

3.與科學和技術不同的追問物性的另一種方式

4.日常的或科學的物的經驗;關於其真理的問題

5.個別性和每個性,作為物之規定的空間和時間

6.物作為每個這一個

7.主觀的一客觀的,關於真理的問題

8.物作為諸特性之載體

9.真理、物和話語的本質結構

10.規定物的歷史性

11.真理一話語(陳述)一物

12.歷史性和決斷

13.總結

B 康德追問物的方式

I.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的歷史根基

1.康德著作在其生前的反響;新康德主義

2.康德主要著作的標題

3.範疇作為被陳述的方式

4.A6Yoratio-理性

5.近代數學的自然科學和一種純粹理性批判的形成

a) 近代自然科學與古代和中世紀自然科學不同的特徵

b) 數學的東西

c) 近代自然科學的數學特徵;牛頓的第一運動定律

d) 與近代經驗相比較凸顯希臘人的自然經驗

d1) 亞里士多德和牛頓的自然經驗

d2) 亞里士多德的運動學說

dg) 牛頓的運動學說

e) 數學籌劃的本質(伽利略的落體實驗)

f) 數學之物的形上學意義

f1) 基本原理:新的自由、自我約束和自我論證

f2) 笛卡爾:cogitosum;作為卓越主體的我

f3) 作為最高根據的理性;自我律,矛盾律

6.追問物的歷史;總結

7.理性形上學(沃爾夫、鮑姆伽登)

II.康德主要著作中的物的問題

1.康德的“批判”指的是什麼?

2.純粹理性的“批判”與“一切純粹知性的基本原理體系”的關係

3.對先驗分析論的第二個主要部分“一切純粹知性的基本原理體系”的解釋

a) 康德的經驗概念

b) 作為自然物的物

c) 關於原理體系主要部分的三步劃分

4.一切分析判斷的至上原理,知識和對象

a) 作為人的知識的知識

b) 作為知識的兩個組成部分的直觀和思維

c) 康德雙重規定的對象

d) 感性和知性,接受性和自發性

e) 思維表面上的優先地位;與純粹直觀相關的純粹知性

f) 在康德那裡的邏輯和判斷

5.康德對判斷的本質規定

a) 傳統的判斷學說

b) 傳統學說的不足之處;數理邏輯

c) 在康德那裡判斷的對象相關性和直觀相關性;統覺

d) 康德對分析和綜合判斷的區分

e) apriori(先天的)一aposteriori(後天的)

f) 先天綜合判斷如何可能?

g) 避免矛盾的原則作為判斷之真理的消極條件

h) 避免矛盾的原則作為同一性原理的消極表達

i) 康德的先驗考察;普通邏輯和先驗邏輯

j) 一切知識必然以先天綜合判斷為基礎

6.一切綜合判斷的至上原理

7.純粹知性的一切綜合原理之系統展現

a) 使對象之對象性得以可能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的可論證性

b) 作為源泉和規範能力的純粹知性;統一性,範疇

c) 作為形上學原理的數學的和動力學的基本原理

d) 直觀之公理

d1) Quantum(量)和quantitas(定量)

d2) 作為quanta,作為純粹直觀形式的空間和時間

d3) 第一條基本原理的證明;所有基本原理都基於一切綜合判斷的至上原理

e) 知覺之預期

e1)“經驗”這個詞的多義性;關於經驗的學說和近代自然科學

e2) 康德的實在性概念;強度的量

e3) 康德先驗理解的感覺;第二條基本原理的證明

et) 預期的奇怪之處;實在性和感覺

es) 數學的基本原理和至上的基本原理,證明的循環進程

f) 經驗之類比

f1) 類比作為類推,作為諸關係的關係,作為存在情況的規定

f2) 作為普遍時間規定之規則的類比

f3) 第一類比及其證明;作為時間規定的實體

g) 一般經驗思維之公設

g1) 範疇的客觀實在性;作為主觀綜合原理的模態

g2) 公設符合經驗之本質;模態涉及經驗,而不再涉及可構想的性質

g3) 存在作為經驗之對象的存在;與認識能力相關的模態

g4) 證明和解釋的循環進程

h) 一切綜合判斷的至上原理;居間的東西

結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