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豎

牧豎,又名《牧豎捕狼》,短文,收錄在蒲松齡《聊齋志異》一書。牧豎,即牧童。該文是精煉與生動的典範。不到二百字的篇幅,牧童的智慧與勇氣、狼的急迫焦躁與疲於奔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篇短文告訴我們,對於像狼一樣的壞人,我們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從愛護動物的角度看,倆牧童的行為屬惡作劇。過於殘忍,不值得提倡。

注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牧豎:牧童。豎,童僕。

倉皇:慌亂。驚惶失措。

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豪強子:強梁霸道的人。

搏噬:攫而食之。搏,攫取。

閻扇:關門。扇,指門扇。

暢然自雄:得意地自命為英雄。

弄之:捉弄他。

謀:謀劃,商量。

去:距離。

少頃:不久。

譯文

有兩個牧童,在山裡發現了一個狼穴,裡面有兩隻小狼。牧童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隻各自爬到一棵樹上,兩棵樹之間大約相隔幾十步遠。一會兒,大狼回來了,進洞一看,兩隻小狼不見了,非常驚慌。一個牧童在樹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讓小狼嗥叫。大狼聽見後,仰起頭尋找,憤怒地奔到樹下,一邊嚎叫著一邊抓爬著樹幹。另一棵樹上的牧童也扭著小狼讓它哀鳴。大狼聽到後,停止嚎叫,四面環顧,發現了另一棵樹上的小狼,於是便丟下這個,急奔到另一棵樹下連抓帶嚎。這時,前一棵樹上的小狼又嚎叫起來,大狼又急忙轉身奔到第一棵樹下。就這樣,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來回跑了幾十趟,漸漸地腳步慢了,嚎叫的聲音也弱了,最後奄奄一息地僵臥在地上,很久不再動彈。兩個牧童從樹上爬下來細看,大狼已經斷氣了。

當今世上豪強的人,怒目猙獰,手按寶劍,彷佛要和別人搏鬥甚至恨不得吃掉他人,但人家不理他,合上扇子,安然的離去。這個豪強聲嘶力竭後,由於沒有人和他爭辯,豈不得意,自以為了不起?殊不知這是禽獸的威風,人家不理他,實在戲弄他而已.

基本注釋

(1)選自《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現在山東省淄博)人,清代文學家。牧豎,牧童;豎,童僕。

(2)謀分捉之:商量好每人捉一隻小狼。

謀:謀劃,商量。分:分別。

(3)去:距離。

(4) 少頃:片刻,一會兒。

(5)入穴失子:進到窩裡,發現兩隻小狼丟了。

(6)意:神情,神態。

(7)甚:程度副詞,“很”。

(8)倉皇:慌張。

(9)故:故意。

(10)令:使。

(11)嗥(háo):吼叫。

(12)號(háo))大叫。

(13).且:並且。

(14) 彼:另外的。

(15)致:導致,致使。

(16)輟聲:停止了叫聲。

(17)四顧:四面張望。

(18)始:才。

(19)乃:於是。

(20)舍此趨彼:離開這隻小狼奔向那隻小狼。趨:跑向。

(21)跑(páo):同“刨”,獸用前爪刨地。

(22)前樹又鳴:前樹上的小狼又叫。

(23)口無停聲,足無停趾:嘴裡不停地嗥叫,腳不停地奔跑。

(24)趾:通“止”,停止。

(25)數十往復:倒裝句,“往複數十”意為“來來往往不下數十次”。

(26)遲:遲緩,緩慢。

(27)弱:微弱。

(28)既而:不久。

(29)奄奄:氣息微弱的樣子。

(30)僵:僵硬。

(31)豎:筆直。

(32)下:向下。

(33)之:代詞,文中代指母狼。

(34)絕:斷。

(35)矣:語氣詞,表示語氣“了”。

(36)號且爬抓:一邊號叫,一邊抓撓樹身。聊齋志異(卷09)_18牧豎

寓意

①我們要善於用智慧來戰勝比自己強大的敵人。

②我們不能利用母愛來殘害動物,這種行為是可恥的。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基本簡介

作者簡介蒲松齡生於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於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中國短篇小說之王。出身沒落地主家庭,一生熱衷科舉,卻始終不得志,71歲。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