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心茶道

牧心茶道是武夷牧心遊學文化傳播公司創立的一種以武夷岩茶為核心,溶合中國現有的多種養身功法和五行音樂而創建的茶道,目前在武夷牧心遊學會館有開設"牧心茶修"的課程。有專業的牧心茶道表演師指導,平常在辦公室、家裡都可以練習。

用具

(1)茶具:若干套,套數等於茶會所有人數除以六,如二十四人,則四套(實際參與人數為24+5=29人),則應具備五套。
牧心茶道練習者:牧心茶具每套茶具中包括:茶池、蓋碗、茶盞3隻、濾網(含濾網架)、茶帕。另各配煮水器具一組。
牧心茶道表演者:牧心茶具每套茶具中包括:茶池、蓋碗、茶盞3隻、濾網(含濾網架)、茶帕。另各配煮水器具一組、奉香盤一隻(可放香爐)。
(2)茶几若干,高度以牧心茶道練習者坐上禪修墊坐禪適宜高度為準。
(3)奉茶盤:若干,長方型,木、竹、陶製均可,大小以擺放三個茶杯為宜,數量與所有參與茶會的人數相等。
(4)其他用具:禪修墊或瑜伽墊,數量與茶會人數相同,條件不具備此項可免;軟坐墊,高兩寸、邊長四五十公分的方形軟墊,數量與茶會人數同;悠揚清雅的牧心音樂。

用茶

茶類不限,以武夷岩茶為佳,。

場地與布局

(1)場地可以在會所(館)內或茶室,也可以在室外環境優雅處。
(2)場地布局總分主席、茶席、客位兩部分,主席位於正上方,客席分列左右及正前方成口字型.寓意為地方。茶席位於中間按照五行布局在客位前端,寓意為天圓。茶席留出寬三米、長六米大約18個平方的空間,左右客席各以瑜伽墊或者禪修墊橫向連線一字排列,如人數眾多,可增加行數。
(3)客席人員於瑜伽墊中央軟墊就坐,左右人員相對。
(4)每個客席人員面前緊靠瑜伽墊或禪修墊邊沿放置牧心茶具。
(5)毎個坐位有明顯的數字編號標誌

規則

(1)與會人員分牧心茶道表演者與特約客人或練習者兩類,前者須身著寬鬆大方之練功裝。
(2)人員分牧心茶道表演者與特約、客人牧心茶道練習者兩組,客人在先、牧心茶道練表演者在後,按入場先後,依序入座,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身份地位,一律平等按序入座。
(3)牧心茶道主持人一名,立於茶席中間。

流程與技法

(1)主持人介紹與會員嘉賓與茶會規則;
(2)播放牧心茶道音樂:牧心茶道表演者捧香爐平胸隨音樂進場。按照最前一名到最後一個方位並以此為順序進入相應的方位。,雙手捧爐向前、向下,上身隨之前傾,放爐於地,保持五秒.起身直立、左手在里、右手在外雙手拇指相對同合於胸前,躬身向客席所有人員行禮。
(3)會員嘉賓集體做回禮;
(4)會員嘉賓與牧心茶道茶表演者同步,完成如下牧心茶道程式::“高沖水,低斟茶。”即將水壺提高,向蓋碗內沖水,使碗內的茶葉隨水浪翻滾,起到用開水洗茶的作用。 “春風拂面”是用碗蓋輕輕地颳去茶湯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碗內的茶湯更清沏潔淨。
第一式—“松竹雙修”:直身,雙手自胸前向左右平展、同時掌心向上結智慧印,雙腿仿“樹式”、眼光聚焦專注於正前方一點,雙手自兩側向上在頭頂與頭同寬、讓手臂與頸部向上舒展至極限,保持數秒;
第二式—“蝶夢雙飛”:雙腳並立、雙手回到左右平展,同時掌心向上五指併攏同時向內觸雙肩部.由上往下旋轉,同時儘量讓雙手的肘部相觸,做二個回合後,改變方向由下往上旋轉,同時儘量讓雙手的肘部相觸;
第三式—“峰迴路轉”:雙腳與肩同寬站立,雙手由上往下回到左右平展,同時保持掌心向下,右手向前橫行觸肩部同時左手向後掌心向外觸腰部,保持雙腳不動.旋轉至自己的極限.
第四式—“開弓映月”: 雙腳弓步站立,雙手由兩側拉到胸前握緊拳頭; 左手食指拇指伸出向上,右手作拉弓狀,兩邊同時慢慢平展,同時頭部向左看;將左右兩臂拉到最大(滿月)。慢慢收回,雙手由兩側拉到胸前握緊拳頭;向右邊作同樣的動作;重複一遍,收回.
第五式—“鯤鵬正羽”:收腳並立,雙手前伸掌心向下與肩同寬、雙手從上向下隨身體半蹲翻轉到身後,起身直立,雙手儘量向上抬至自己的極限,保持數秒。重複此動作二次。
第六式—“順勢乾坤”:雙手前伸掌心向下與肩同寬,同時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掌心相對,雙手距離30CM成抱球狀,由左到右重複二次。同時腳步隨著球的方向旋轉。
第七式—“牧心養生”:牧心茶道表演者引導會員嘉賓緊盤雙腳端坐,雙手相疊拇指相觸,掌心向上,隨音樂靜思凝神,閉目冥心。然後兩手交差抱頸後枕骨之下,默數9下,注意不要出聲,在移手分別捂住兩耳以第二指節中指彈擊後腦24次。睜開雙眼。
(5)行茶:
1、取出茶具。依次取出來茶盤、蓋碗、公道杯、茶盞3隻、茶濾網(含濾網架)、茶帕放置於茶盤之內。隨及取出來茶池與配煮水器具一組、
2、活煮山泉
3、雙兩手對握,左上右下。然後搖頭左右顧看,連做9次,向前後聳肩各6次,在把兩手心掉轉。
4、就是用開水澆燙蓋碗,其目的是洗蓋碗並提高溫度。
5、烏龍入宮:將茶葉放入蓋碗,向下往上搖3次,開蓋後,初聞乾茶香。結合調息二次。
6、高山流水、春風佛面
7、烏龍入海:品飲武夷岩茶講究“頭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頭一泡衝出的茶湯我們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為茶湯呈琥珀色,從壺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龍入海,所以稱之為烏龍入海。
8、重洗仙顏、二探蘭芷: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處摩崖石刻,在這裡意喻為第二次沖水。二探蘭芷:指的是第二次聞杯蓋香,請客人細細地對比,看看這清幽,淡雅,甜潤,悠遠,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單純的蘭花之香更勝一籌數。
9、祥龍行雨、鳳凰點頭:把蓋碗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公道杯。 將公道杯中的茶湯快速而均勻地依次注入茶盞,稱之為“祥龍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當公道杯的茶湯所剩不多時,則應將巡迴快速斟茶改為點斟,這時手勢一高一低有節奏地點斟茶水,形象地稱之為“鳳凰點頭”,象徵著向嘉賓行禮致敬。
10、初品奇茗,叩齒集神:端起茶盞,喝三分之一後,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咽下,而是吸氣,使茶湯在口腔中翻滾流動,使茶湯與舌根,舌尖,舌面,舌側的味蕾都充分接觸,以便能更精確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含著茶湯叩齒9次後咽下,在喝三分之一,含著茶湯叩齒9次後咽下。最後在喝剩下的三分之一含著茶湯叩齒9次後咽下。
11、:重新注入沸水,後坐杯。
12、叉手接頂:先兩手掌相搓,再用口呵掌心5次,然後反叉雙手,向上托空,接著向下按頂,連做9次。
13、三斟石乳,赤龍攪海、盪氣迴腸”:“三斟石乳”即品第三道茶。赤龍攪海指的是端起茶盞,喝三分之一後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咽下,以舌攪上齶9次後咽下,後將剩下的三分之二喝完。盪氣迴腸“是第三次聞杯底香。品啜武夷岩茶,聞香講究“三口氣”即不僅用鼻子聞,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後從鼻腔呼出,連續三次,這樣可以全身感受茶香。
14、再斟流霞:重新注入沸水,品第四道茶。端起茶盞,喝三分之一後茶湯入口後不要馬上咽下,以舌攪上齶9次後咽下,將剩下的三分之二喝完後,在舌攪上齶9次後咽下。
15、君子之交,水清味美:古人講“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飲了三道濃茶之後,再喝一口白開水。喝這口白開水千萬不可急急咽下而應當像含英咀華一樣細細玩味,直到含不住時再吞下去。咽下白開水後,再張口吸一口氣,這時您一定會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甘甜,無比舒暢。多數人都會有“此時無茶勝有茶”的感覺。這道程式反映了人生的一個哲理---平平淡淡總是真。
16、行茶完畢:此時牧心茶道表演者在次向會員嘉賓行禮後退場
17、默坐觀想(十至十五分鐘),牧心茶道冥想音樂配合。
18、賓主起立,盡杯謝茶:主持人引導與會嘉賓做腿部運動後茶會結束。

注意事項

(1)客席人員除接茶、品茶之外,均宜放鬆黙坐、感受場內的溫馨與寧靜。
(2)茶會規則純熟後,亦無須主持人,一切均以默契及音樂引導進行。
(3)茶會結束後,若眾人意猶未盡,品第二泡茶,。
(4)以上流程只是通用概要之約定,根據參與者人數、身份的不同,可在上述流程基礎上加以變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