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首山森林公園

牛首山森林公園

牛首山森林公園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由牛首山、祖堂山、將軍山、東天幕嶺、西天幕嶺、隱龍山等諸多大小山組成。牛首山屬於寧鎮丘陵西段南支,山高248米,因山頂南北雙峰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覽古》曰:“遙望兩峰爭高,如牛角然。” 牛首山周圍有感應泉、虎跑泉、白龜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虛閣、地湧泉、飲馬池等自然景觀及佛頂寺、佛頂宮、宏覺寺、弘覺寺塔、鄭和墓和抗金故壘等人文景觀。牛首山風景宜人,每歲屆春金陵百姓傾城出遊,故有“春牛首”之稱。清乾隆年間“牛首煙嵐”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牛首山景色 牛首山景色

南朝梁時,司空徐度在牛首山興建寺院,取名佛窟寺。唐代改名長樂寺。

唐代大曆九年(774),代宗李豫感夢,在東峰建造了一座七級浮屠,即仍然巍然屹立牛首山巔的弘覺寺塔。弘覺寺塔有碑,詩人劉禹錫撰寫碑文《牛首山第一祖法融大師新塔記》。

唐朝天寶初,牛首山改名為“天闕山”。

南唐後主李煜時,長樂寺改名為弘覺寺,弘覺寺塔便因寺得名。宋、元、明時,寺院名稱屢易,到明正德年間才又恢復原名。清代,為避乾隆皇帝之諱(愛新覺羅·弘曆),將寺名改為宏覺寺,塔也改稱宏覺寺塔。現存的弘覺寺塔經文物部門考證,是明初重建的。

在“大煉鋼鐵”的年代,發現了牛首山有鐵礦,經數年採挖,一隻牛角便做了“貢獻”,牛首山已成為了一頭獨角牛。

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省級森林公園,2002年4月正式掛牌運營。

2008年,牛首山景區的保護性開發啟動,初步打造出了一個集旅遊休閒、觀光健身、踏青攬勝為一體的休閒旅遊景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牛首山地區位於南京的南郊,距中華門10公里,由牛首山(海拔248米)、祖堂山(海拔256米)、將軍山、東天幕山、西天幕山、隱龍山、象山、獅子山、韓府山、塔園山等諸山丘組成。牛首山山脈,屬寧鎮山脈西段三個中的南分支,屬沿江低山丘陵的一部分。

氣候

牛首山地區地處北亞熱帶中部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無霜期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6℃,無霜期237天。年平均相對濕度77%,平均降雨量1005.7毫米。

土壤

牛首山地區的地帶性土地以黃棕壤為主,在牛首山、將軍山一帶,受基岩風化的堆、坡積物的成土母質影響。分布在山頂、山脊的土層較淺,有機物含量較高,表土為深灰色,微酸性。山地土壤pH值5.5-6.5。

自然資源

牛首山盛產松、竹、茶、蘭。其茶,香色俱佳,名天闕茶。其蘭,一莖十數花(蕙蘭),葉少而闊,色碧香馥。其桃李爛若雲霞,漫坡杜鵑、山茶。

此外,牛首山中還出產十分珍貴的矽化木化石,可與南京雨花石相提並論。

地區文化

“天闕”由來

公元317年,晉元帝司馬睿渡江初建東晉王朝時,定都建康(今南京)。大興年間,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門宣陽門外建立雙闕,以示皇權的至尊。當時眾官議論紛紛,都說義興(宜興)漢司徒許玉墓前的二闕高壯,可以遷到這裡。丞相王導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東晉政權草創,財力不足,連城牆都還用竹籬笆代替,哪有條件建闕。王導思索了幾天,有一天,他陪晉元帝乘輿出宣陽門,往南眺望,只見牛首山兩峰對峙,十分壯觀,便遙指山峰說:“此天闕也,豈煩改作!”元帝明白王導的苦心,就聽從他的意見,取消建立雙闕的計畫,稱牛首山為天闕山。《昭明文選》中陸倕的《石闕銘》里即有“乃假天闕於牛頭”的記載。

佛教興盛

南朝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461),牛首山西峰南坡山洞裡,曾住過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立地成佛,上天為仙”,因此住過的山洞稱辟支佛洞,又稱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稱仙窟山。

唐太宗貞觀六年(632),牛首山成了佛家“牛頭宗”(一名“牛頭禪”)的發祥地。佛家稱“江表牛頭”即指此。

自梁代到明代的千餘年間,牛首山一直是僧人鹹集,群賢畢至之地。余賓碩描寫它:“秀宇層明,松嶺森陰,綺館繡錯,漂渺玲瓏”。在牛首山東峰捨身崖的感應泉旁,有明景泰六年(1455)詩刻。鳳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詩刻外,還有4龕石刻佛像,多者達75尊,大者近2米。足見明代佛教盛況之一斑。明、清時代牛首山上古木參天,寺院依山而築,猶如蜂房鴿舍,鱗次櫛比。寺僧每於春秋二季在“天闕山房”種植蘭花,以待遊人。

主要景觀

宏覺寺

宏覺寺 宏覺寺

宏覺寺,原名佛窟寺,司空徐度建於梁天監二年(503),位於牛首山南,後更名普覺寺。唐法融和尚在此講經說法,創立了“牛頭禪”,名聲大振。南唐時,又在普覺寺基礎上擴建毗盧殿、辟支佛塔、天王殿、白雲梯等,規模宏偉,香火盛極一時。明洪武初年,寺院大規模整修復稱佛窟寺,後更名為宏覺寺。並在崖壁上雕鑿佛像、文字,形成摩崖石刻,然歷經兵燹和幾百年的侵蝕風化,如今寺廟僅存遺址,摩崖石刻字跡已模糊難認了。

弘覺寺塔

弘覺寺塔 弘覺寺塔

弘覺寺塔,位於牛首山東峰南坡,唐大曆九年(774)代宗李豫感夢“修峰頂七級浮屠”而建,磚砌。明代重修,塔高36.65米,七級八面,每面有壺門一座,小窗兩扇,雕木飛檐,古樸端莊,為南京地區著名的古建築之一。1956年,在塔下發現一座地宮,內藏明代鎦金銅塔,佛像、金瓶和青衣瓷罐等珍貴文物,均收藏於南京市博物館內。1992年市、縣文管部門將塔修復如故。

鄭和墓

鄭和墓 鄭和墓

鄭和墓,位於牛首山南麓,南唐二陵西側,為明代偉大航海家三寶太監鄭和之墓。《上江江寧兩縣誌》載該墓系“永樂中賜葬山麓”,東、北、西三面有祖堂、牛首、翠屏、岱山、吳山環抱。墓前可眺長江滾滾東流水。1985年為紀念鄭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寧縣文教局重建。在鄭和墓旁,還加築了陳列室一座,展覽陳列有關文物。

抗金故壘

抗金故壘 抗金故壘

抗金故壘,位於牛首山東側至將軍山、韓府山一帶。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金兀朮兵分二路渡江,連破建康等重鎮,在遭到江南人民英勇抵抗後於建炎四年(1130)北撤,途經鎮江復遭南宋名將韓世忠的水軍阻擊,金兀朮率兵逃往黃天盪,退路被封,只好取道建康,岳飛在牛首山到韓府山一帶築壘伏兵,大戰金兀朮,逼使金兀朮退回黃天盪。

出遊指南

最佳出遊時節:春季

餐飲:農家土菜、特產茶等

購物:土特產、茶

公交:

•南京捷運1號線小行站三號出口乘坐155路直達牛首山,終點站為祖堂山。

•南京捷運1號線和南京捷運10號線安德門站轉乘安丹線。

•搭乘154路到水閣下,向前走300米。

駕車:

沿寧丹公路出城,過公路收費處走8公里,右側就是牛首山入口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