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色環

牛頓色環
英國科學家牛頓在1666年發現,把太陽光經過三稜鏡折射,然後投射到白色螢幕上,會顯出一條象彩虹一樣美麗的色光帶譜,從紅開始,依次接臨的是、橙、黃、綠、青、藍、紫七色。
在牛頓色環上,表示著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間的相互關係,如果將圓環進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別填入紅、橙、黃、綠、青、紫六個色相,那么他們之間表示著三原色、三間色、鄰近色、對比色、互補色等相互關係。牛頓色環為後來的表色體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又發展成10色相環、12色相環、24色相環、100色相等。
牛頓色環的發明雖然建立了色彩的色相關係上的表示方法,但是色彩的基本屬性還有明度與純度。顯然,二維的平面是無法表達三個因素的,所謂色立體,就是藉助於三維空間的模式來表示色相、明度、純度關係的一些表色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