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蠅蚴病

牛的皮蠅蚴是由狂蠅科皮蠅屬的牛皮蠅和紋皮蠅的幼蟲寄生於皮下組織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這兩種皮蠅蚴病常同地發生,牛體也同時感染。

【病因】

牛皮蠅,蠅卵呈淡黃白色的,表面有光澤,單獨固著於牛毛上,成蟲體形像蜜蜂。紋皮蠅,它們成排地固著在牛毛上,成蟲體形似蠶蛹。牛皮蠅和紋皮蠅的發育史大致相同,整個生活周期大約需1年左右。由卵孵出的幼蟲鑽入牛體內寄生9~11個月,並進行3個發育階段,成熟的幼蟲從皮膚中爬出落在外界環境裡變成蛹。再經1~2個月,蛹變成為蠅爬出,不久就會飛翔。成蠅不食不螫,只生活5~6天,在牛被毛上產卵後即死亡。

【症狀】

牛皮蠅 產於牛腿下部毛上的卵,經4—7天后孵出幼蟲,幼蟲沿毛孔鑽入皮膚到牛體內,先在食道的肌肉上寄生一個時期,最後到牛背皮下寄生,多在下一年的春季即達背部皮下。該期幼蟲能在局部引起瘤狀腫脹,形成一指頭大的隆起,隆起上有綠豆大的小孔(直徑為0.1—0.2n皿)作呼吸孔,最後完全成熟的幼蟲由小孔鑽出,落到地面化成蛹,再經1~2個月後,蛹即羽化為成蟲。
幼蟲鑽人皮膚可引起病牛騷癢,恐懼不安和局部疼痛,影響牛的休息和採食。幼蟲在牛體內長期移行,嚴重影響牛皮革的商用價值。皮蠅蚴的毒素使牛的血液和血管壁受到損害,因此出現貧血、消瘦、產奶量下降,嚴重感染時可導致病變部位血腫和皮膚蜂窩組織浸潤。
當成蠅的雌蟲產卵時,引起牛隻不安、恐懼、瞪目、豎尾而奔跳、搖尾、蹴踢等症狀。日久採食減少,導致身體消瘦,有的可造成外傷和流產。

【診斷】

當皮蠅幼蟲移行到牛背部皮下時,在牛背部皮下可摸到長圓形的結節,在皮膚上可觀察到小孔,以後可在結締組織囊內找到幼蟲,所以較易確診。

【防治】

消滅本病的關鍵就是除掉在牛背部皮下的幼蟲,使其不再變成為蠅,切斷其以後的傳播。
1.直接滅蟲法:在春季檢查牛背時,發現牛皮膚上的皮孔增大,可看到幼蟲的後端,以手指用力擠出蟲體並消滅之。或在每個腫脹處注入2%敵百蟲溶液,效果很好。
2.在嚴重的流行區,每年冬季用10%敵百蟲溶液,按每kz體重30~40mg,進行肌肉注射;也可用倍硫磷,按每kg體重4mg,肌肉注射,殺蟲率可達82%以上。若按每kg體重7mg的劑量,效果可達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