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犢山

牛犢山

第十世班禪大師出生於循化縣文都鄉“維拉山”,即牛犢山。 文都,又名邊都,藏語意為“牛犢山上部”之意。 文都位於牛犢山上部,故名。

循化縣牛犢山

班禪大師的故鄉——循

文都鄉牛犢山——文都大寺文都鄉牛犢山——文都大寺
化撒拉族自治縣的文都牛犢山。
第十世班禪大師出生於循化縣文都鄉“維拉山”,即牛犢山。“畢烏”(即牛犢之意)在藏傳佛教中擁有重要地位。二世班禪索南卻朗幼時就能追述班禪第一世生前的事跡,後到噶丹寺出家為僧,當時擔任噶丹寺赤巴拔梭·曲結堅贊座前頂禮時,赤巴問他叫什麼名字?回答“畢烏”(即牛犢之意)。赤巴曰:“犢長成牛。”牛,藏語稱“朗”,因此賜法名索卻吉朗布,簡稱索南卻朗。文都鄉牛犢山是循化縣佛教名山。
循化縣文都鄉:
文都,又名邊都,藏語意為“牛犢山上部”之意。文都位於牛犢山上部,故名。文都,位於古代青海南部通道的咽喉之處,南接保全,可至黃南、果洛;北越黃河,直達西寧;西進古什郡峽,接連尖扎、貴德;東迤河州,溝通祖國內地。由於所處的重要位置,自古以來,文都就成為青康藏地區的藏族人民與內地各族人民相互親善,建立友誼的樞紐。
文都是藏族聚居地。據記載,早在宋末元初西藏地區的吐蕃名宦昆氏家族的一支即遷來青海黃南地區,其中有位名叫阿丹的,因其“堅定之良智”、“公正慈祥”深得部民愛戴,成為一方之主。到明太祖朱元璋時,阿丹的後裔賞思古被封為邊都溝地區(即文都)世襲百戶,管理當地七寨藏族。自明至清,阿丹的後裔在任職期間,臣服中原朝廷,守護屬地,貢馬易茶,同內地各族人民建立了友好關係。解放前,這個地區的頭領是文都千戶(清末由百戶升為千戶),轄文都七族。文都千戶也是阿丹後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