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急跳崖處

世界遺產介紹

牛急跳崖處牛急跳崖處
北美野牛“死亡之澗”(牛急跳崖處)
英文名稱: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 Complex
編號:711-005
相關聯接:http://www.unesco.org/whc/sites/158.htm
198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 C(VI)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艾伯塔省的西南部,發現了一個土著人的營房和墳地,裡面存有大量的野牛骨骼,展示了近六千年前的北美土著人的習俗。他們利用對地形的熟悉和對野牛習性的了解,將牛群追趕到懸崖上殺死,然後在下面的營房裡分割屍體。 簡右

歷史淵源

簡介:
北美野牛“死亡之澗” 亦稱美洲野牛澗,坐落在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境內,東距麥克雪奧德堡19千米,南距老人河48千米。曾經是史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最大的圍獵場之一。是古代北美土著人的一個重要居住區。它反映了人類在社會早期創造的偉大的原始文化,這讓每一個到過野牛澗的人都為古代土著人巧妙地利用大自然提供的一切有利條件,求得生存的智慧和高超技能驚嘆不已。
幾千年來,美洲野牛是在北美大平原上居住的土著居民謀生的物質來源:牛肉可以充飢,牛皮可以做成帳篷及衣服,牛糞可以生火取暖,牛的腱、骨和角可以製成工具。史前期,美洲野牛澗是印第安土著居民一個最大的圍獵場。艾伯塔西南的箭獵山中的野牛跳崖處北美最大、最古老,得到最完善保護的圍獵場,它包括圈牛區、屠宰區和加工處理場幾個部分。
歐洲人到達美洲時,美洲野牛分布在北美洲大部分土地上,曾多達6000萬頭,是平原印第安人的經濟支柱。後來向西移動的白人以任意屠殺美洲野牛為樂,許多印第安人與白人之間的矛盾即由野牛群的減少而引起。自然主義者為如此眾多的野牛之慘死而扼腕。到1900年前後,美洲野牛已趨絕跡。
美洲野牛澗,這個宰殺野牛的場所。包括圈牛區、屠宰區和加工處理場。
圈牛區
圈牛區面積32平方千米左右,美洲野牛被圈到這裡後,即被趕下懸崖摔死。
屠宰區
屠宰區內有一道約18米高的懸崖。從5700年前到19世紀中期,被趕下這道懸崖摔死的野牛不計其數,懸崖下白骨累累。今天,在11米左右深的存骨坑內仍然可以看見許多野牛骨骼。
加工處理場
加工處理場是人們對野牛進行加工的地方。位於圈牛區附近,人們在這裡加工野牛。這裡遺留的一些土坑是專為貯存、燃煮食物而挖的,土坑周圍有用野牛骨壘成的骨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