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圈樑村

牛圈樑村位於朔城區南榆林鄉西南部,距鄉政府10公里。全村有94戶,總人口297人,耕地面積約1700畝。農民收入來源主要為種植、養殖、勞務輸出,主要農作物為小雜糧、玉米。

村情概況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區南榆林鄉下轄村
牛圈樑村位於朔城區南榆林鄉西南部,距鄉政府10公里。全村有94戶,總人口297人,耕地面積約1700畝。農民收入來源主要為種植、養殖、勞務輸出,主要農作物為小雜糧、玉米。

農村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現狀

牛圈樑村算是全鄉的落後村,2010年人均收入3433元,遠低於全鄉的平均水平。牛圈樑村村民的生活來源主要有以下兩種渠道:一是靠傳統農業,種植小雜糧、玉米等糧食作物,這是村民最主要的生活來源,除此之外,畜牧業以養豬、雞、羊等幾個傳統養殖類為主,幾乎每家都有養殖動物家禽,但由於結構、資金、銷售等因素制約,沒有形成規模。其次就是依靠外出打工賺錢。據統計,牛圈樑村2010年外出打工的人數達到187人,占總人口的1/2還多。

產業結構調整

農業方面。以前村民是靠天吃飯,管好自家田地,留下自己吃的,多的就拿去賣。現在一部分村民在兩委幹部帶領下種植綠豆、茴香等特色產業,大力推進中高效農作物規模種植。為提高民眾的耕地畝產量,灌溉方便,本村籌集資金擴建電路、鋪設管道,共建機井1眼,解決了50多戶村民耕地用水問題。

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設施建設

村兩委成員在主任楊戰國的帶領下,努力學習科學理論,不斷加強和完善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全村共有黨員11人,入黨積極分子2人,村兩委成員5人,其中大學生村幹部1人。村兩委班子精誠團結,齊心協力,分工明確,圓滿完成村裡的各項工作。村兩委幹部堅持與時俱進,採取多項措施,以改革創新精神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進行新探索、總結新經驗,全面、深入、紮實、持久地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水平,加快基層組織建設步伐,努力為實現“加快經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信訪穩定

加強農村信訪穩定工作,是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環節。村兩委一直對本村的信訪穩定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近年來,牛圈樑村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沒有發生重大惡性群體治安案件和集體上訪事件。全村綜合治理工作也穩步開展。兩委幹部本著公平、公正、客觀的原則,經常深入組戶,積極幫助廣大民眾消除糾紛,化解矛盾,及時發現不穩定因素,從根本上消滅一切可能引起上訪的不良因素,實現小事不出戶,大事不出村,確保村子和諧穩定。

“創先爭優”活動

在這次“創先爭優”活動中,牛圈樑村確定了“積極服務項目建設,從我做起爭創佳績”的活動主題,要求幹部黨員亮身份、比奉獻、爭先進、促發展,通過黨員示範帶動,比學趕超,著力營造創先爭優活動的良好氛圍。爭做先進黨組織。村兩委幹部在村主任的帶領下,心繫民眾,想民眾所想,急民眾所急,為民眾多做好事、實事,得到了村民廣泛好評。一是整修村部,解決村部漏水問題。二是延長電路,鋪設管道,新建1眼40米深水井,解決民眾抗旱吃水問題方便村民用水,今年我村300多畝玉米都及時完成了澆水,這讓許多民眾切實得到了實惠。爭做優秀黨員。在活動中,村中11名黨員亮身份,做承諾,用實際行動率先垂範。截至目前,牛圈樑村的黨員在創先爭優活動中,各自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向全村民眾公開承諾事項11件,內容涉及搞好農村政策法規宣傳、提供農業科學實用技術服務、義務維修村組道路、帶領民眾發展各種種植、養殖業等方面。

幾點看法

1.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發展集體經濟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尋求有價值招商線索。鼓勵引導自主創業,發展外放型高效農業,帶動本村經濟發展和就業,解決我村出現的空巢現象、留守問題以及無年輕黨員問題。積極排查招商引資線索,尋找好的招商信息平台,以前我村在這方面重視不夠,前兩年大規模種植的茴香長勢良好,最後卻因銷售信息閉塞,受制於一家收購商而慘澹收場。要鼓勵優秀青年創業,以一帶百,全民致富。本村幾乎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村級財政情況窘迫,無疑直接影響到我村的發展,許多基礎設施建設的開展和公用事業的進行都因資金不足而擱淺。建議考慮籌建村辦創業項目,由村委會和村民共同參入股份,這樣既可以增加本村的財政收入,也可讓廣大村民共享發展成果,走共同富裕之路。
2. 培訓黨員建議大力宣傳鼓勵、引導農村青年、致富能手、回鄉退伍軍人和大學生積極加入黨組織,不斷壯大黨員隊伍,為基層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確保黨的事業後繼有人。把一些有知識、有文化、工作能力強,具有開拓創新、事業心強的年輕人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去,增強我村基層組織活力,更好地與時俱進。
3. 充分利用遠程教育平台今後我會充分利用好現代遠程教育平台,實施“對口培訓”。對本村黨員幹部和民眾定期組織收看,為黨員幹部播放政教視頻,提高黨員幹部綜合素質,加強其對農業科技、法律法規等知識的學習;指導農民觀看種植、養殖科教視頻,用科學知識與“土”經驗結合發展生產,促進農民增收。
4.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除了電視和遠程教育平台外,村里基本上沒有其他的文化基礎設施和文化載體。村民勞作之餘,只能請戲班,聽聽大戲,精神文化生活極為單調。建議想方設法籌集資金,開闢村精神文明活動室和文體活動和健身活動場地,購置圖書報刊供村民閱覽,組織有技術的村民,辦起各種編織、刺繡、木工等學習班,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讓自己可以娛樂自己,既可以豐富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增長他們的致富本領,更好地促進我村鄉風文明。
5.發揮優勢,注意各類信息動態及時收集各類科技、農產品供求信息,農作物銷售渠道,及時發放到農戶手中,教會他們用網路與外界溝通,開闊視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