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口刺

牛口刺

牛口刺為植物菊科多年草本,高0.3-1.5米。產於中國大部分地區,印度、中南半島有分布。 夏秋采全草,秋季挖根,曬乾,生用,亦用鮮品。有涼血止血、行淤消腫的作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多年草本,高0.3-1.5米。

根直伸,直徑可達2厘米。

莖直立,上部分枝或有時不分枝,全部莖枝有條棱,或全部莖枝被多細胞長節毛或多細胞長節毛和絨毛兼而有之,但通常中部以上有稠密的絨毛。

中部莖葉卵形、披針形、長橢圓形、橢圓形或線狀長橢圓形,長5-14厘米,寬1-6厘米,羽狀淺裂、半裂或深裂,基部漸狹,有長柄或短柄,或無柄,基部擴大抱莖;側裂片3-6對,偏斜三角形或偏斜半橢圓形,中部側裂片較大,全部側裂片不等大2齒裂;頂裂片長三角形、寬線形或長線形,寬0.5-1.5厘米;全部裂片頂端或齒裂頂端及邊緣有針刺,裂片頂端或齒裂頂端針刺較長,長3-6毫米,齒緣及裂片邊緣較短,緊貼葉緣或平展;自中部葉向上的葉漸小,與中部莖葉同形並等分裂並具有等樣的齒裂,或葉不裂,基部漸狹,有葉柄或無葉柄。全部莖葉兩面異色,上面綠色,被多細胞長或短節毛,下面灰白色,被密厚的絨毛。

牛口刺 牛口刺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明顯或不明顯的傘房花序,少有頭狀花序單生莖頂而植株僅含1個頭狀花序的。總苞卵形或卵球形,無毛,直徑2-2.5厘米。總苞片7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逐漸加長,最外層長三角形,寬近1毫米,包括頂端針刺長7毫米,頂端漸尖成針刺,針刺長2毫米,外層三角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寬2-3毫米,包括頂端針刺長8-10毫米,頂端有長約1毫米的短針刺,中外層頂端針刺貼伏或開展;內層及最內層披針形或寬線形,長1.2-1.7厘米,寬1.2-3毫米,頂端膜質擴大,紅色。全部苞片外面有黑色粘腺。小花粉紅色或紫色,長 1.8厘米,檐部長近1厘米,不等5深裂,細管部長8毫米。

瘦果偏斜橢圓狀倒卵形,長4毫米,寬2毫米,頂偏截形。冠毛淺褐色,多層,基部連合成環,整體脫落。冠毛長羽毛狀,長1.5厘米,向頂端漸細。

花果期5-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山頂、山腳、山谷林下或灌木林下、草地、河邊濕地、溪邊和路旁,海拔1300-3400米。

分布範圍

分布青海、甘肅、陝西、河南、山西、河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和廣東。印度、中南半島有分布。

栽培技術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愉土層深厚,疏鬆肥沃 的砂質壤土或壤土栽培為宜。

繁殖方法

 用種子、分株、根芽繁殖,以種子繁殖為主。

種子繁殖:春播3-4月;秋播9月,以秋播為好。7-8月種子成熟後,割下頭狀花序,曬乾,脫粒,扭淨,備用。穴播:按行株距30cm×30cm開穴,穴深3-5cm,種子用草木灰攔勻後播入穴內,覆土。

分株繁殖:3-4月挖掘母株,分成小叢,每穴1叢,覆土壓實,澆水。

根芽繁殖:利用帶芽的根進行栽種。

主要價值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祛瘀,消癰腫。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帶下,腸風,腸癰,癰瘍腫毒,疔瘡。

①《別錄》:根,主養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

②《藥性論》:根,止崩中血下。

③《唐本草》:根,療癰腫。

④《日華子本草》:葉,治腸癰,腹藏瘀血,血運撲損,可生研,酒並小便任服;惡瘡疥癬,鹽研窨敷。

⑤《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兒尿血,婦人紅崩下血,生補諸經之血,消瘡毒,散瘰癧結核,瘡癰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膿。

⑥《玉楸藥解》:治金瘡。

⑦《醫林纂要》:堅腎水,去血熱,泄逆氣。治腸風,腸癰。

⑧《福建民間草藥》:涼血止血,消炎退腫。治肺熱咳血,熱結血淋,疔癤瘡癌,漆瘡,湯火燙傷。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的作用

對離體蛙心活動的影響: 蛙12隻,按Starub法,製備離體蛙心,Ringer's液中加大薊,濃度大於20mg/L時,心率無明顯改變,濃度達200mg/L時,心收縮幅度變小,心率減慢,繼而出現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如換以Ringer's液,可恢復正常心律的收縮幅度。

對離體兔心灌流實驗: 家兔6隻,雌雄不拘,按Langendorff's法,進行離體兔心灌流,待心臟活動穩定後,從心臟插管的側支注入大薊0.5g/kg,立即記錄給藥後心率和心收縮振幅,並與給藥前比較。
在體犬心實驗 犬6隻,套用3%戊巴比妥鈉30mg/kg進行麻醉。開胸人工呼吸,套用生理藥理多用儀同步記錄血壓和心臟收縮曲線,iv大薊1.5g/kg後,血壓明顯降低,由原來的15.8±0.9kPa降低到11.8±0.8kPa(X±SD,n=6,P<0.05=。心收縮振幅由原來的100±1%降到39±7%,心率由原來的103±7%減到72±6%,全部實驗過程中可見到這種降壓效應。在給藥後即刻升高趨勢,而1分鐘後開始逐漸下降,血壓下降作用可持續近20±7分鐘,而反覆給藥這種降壓效應並不明顯。
大薊的快速耐受性: 犬3隻,血壓為17.9±0.9kPa,第1次iv大薊1.5g/kg後血壓下降,12±1.1kPa,待血壓恢復至原始水平後,再第2次iv同量本藥時,有2隻犬血壓反下降3.7±0.8kPa,另有1隻犬血壓下降值與第1次iv降壓值相同,提示其有產生快速耐受性的可能。

對閉塞頸總動脈(BCO)加壓反射的影響: 麻醉犬,每隔5分鐘用動脈夾閉塞雙側頸總動脈15s,如此共2次,測得iv大薊前BCO升壓值(從16.6±1.6升高到20.8±2.4kPa),然後iv大薊1.5g/kg,當血壓下降最低時,BCO使血壓從9.1±2.1升到10.3±2.4kPa。按公式:加壓反應值(%)=[血壓升高值/原血壓-60]X100加校正計算。結果在給藥前加壓反應為48%,而給藥後為33%,提示大薊有抑制BCO加壓反射的作用。
水浸劑、乙醇一水浸出液和乙醇浸出液,套用於狗、貓、兔等均有降低血壓的作用。大薊水、大薊鮮根或乾根水煎劑、根鹼液、酸性醇浸出液及葉水煎劑對麻醉狗均有降壓作用,葉鹼液、全草鹼液及全草水煎液作用不明顯。

2、抗菌作用 體外試驗大薊(品種未鑑定)根煎劑或全草蒸餾液,在1:4000濃度時能抑制人型有毒結核菌的生長。酒精浸劑1:30000時對人型結核菌即有抑制作用,但水煎劑的抑菌濃度要比此大。

3、對腹水癌細胞的作用 取健康的小白鼠接種腹水癌細胞液0.1ml.7-8d後生長癌液較多,抽出癌液加1滴至玻璃片上,並加1滴20%大薊煎劑以及1滴伊紅台氏溶液,在顯微鏡下觀察癌細胞的死亡情況,如被殺死則細胞染成紅色,未殺死則仍為無色透明狀。同時,採用唾液腺細胞和精巢細胞2種正常細胞,進行對照試驗。結果表明,大薊可全部殺死腹水癌細胞,並對精巢細胞亦有同樣作用。但對唾液腺細胞無損害。

臨床套用

1、牛口刺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出血、感染性疾病和高血壓。取大薊全草和根,搗爛,絞汁,每次服一小杯,頻服,治口乾、吐血、鼻出血。

2、將大薊鮮根洗淨,搗碎,加水煎服,治咳血、小便熱澀、疼痛、尿血。
3、大薊配伍艾葉、白雞冠花子、黃柏,治婦女白帶不止、崩漏。
4、鮮大薊葉,榨汁,加白酒飲用,治跌打損傷、疼痛不止。
5、大薊新鮮根,用冷開水洗淨後搗爛,外敷,治漆瘡、湯火燙傷、疔癤、瘡瘍、紅腫疼痛。
6、大薊加水煎服,治膿胸、鼻竇炎。
7、將大薊加水煎服,或將大薊做成注射劑由氣管滴入,治療肺結核,過半數患者病灶能逐漸吸收,甚至完全吸收,部分人咳嗽、排痰、胸痛、發熱等症狀可有不同程度的減輕。個別服藥者會出現胃部脹滿不適,可改為飯後服藥,或加生薑、半夏,可使反應減輕。
8、將大薊根或葉煎湯內服,治高血壓,多數人有不同程度的療效,但根的療效優於大薊葉。腹部冷痛,得暖則舒,屬中醫學所謂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大薊。

常用配方

①治心熱吐血、口乾:刺薊葉及根,搗,絞取汁,每服一小盞,頻服。(《聖惠方》)

②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薊一握。搗,絞取汁,服半升。(《本草匯言》)

③治肺熱咳血:大薊鮮根一兩。洗淨後杵碎,酌加冰糖半兩,和水煎成半碗,溫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④治熱結血淋:大薊鮮根一至三兩。洗淨搗碎,酌沖開水燉一小時,飯前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⑤治婦人紅崩下血,白帶不止:大薊五錢,土艾葉三錢,白雞冠花子二錢,木耳二錢,炒黃柏五錢(如白帶,不用黃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⑥治腸癰、內疽諸證:大薊根葉、地榆、牛膝、金銀花。俱生搗汁,和熱酒服。如無生鮮者,以乾葉煎飲亦可。(《本草匯言》)

⑦治肺癰:鮮大薊四兩。煎湯,早晚飯後服。(《閩東本草》)

⑧治疔癤瘡瘍,灼熱赤腫:大薊鮮根和冬蜜搗勻貼患處,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⑨治跌扑損傷,瘀血作痛:大薊汁,和熱酒飲。(《本草匯言》)

⑩治結核於項左右,或栗子瘡紅腫潰爛出膿久不收口者:獨根大薊,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豬肉,或單用,煨點水酒服。外用新鮮大薊搗爛,入發灰、兒茶、血竭同拌,敷瘡口,生肌。(《滇南本草》)

⑾治湯火燙傷:大薊新鮮根,以冷開水洗淨後搗爛,包麻布燉熱絞汁塗抹,日二、三次。(《福建民間草藥》)

⑿治婦女乾血癆或肝癆,惡寒發熱,頭疼,形體消瘦,精神短少:新鮮大薊二兩,黃牛肉四兩。共入罐內煮爛,天明吃畢後復熟睡。忌鹽。(《滇南本草》)

⒀治漆瘡:大薊鮮根一握。洗淨,加些桐油搗爛,用麻布包燉熱絞汁塗抹,日三、四次。(《福建民間草藥》)

⒁治副鼻竇炎:鮮大薊根三兩,雞蛋二至三個。二味同煮,吃蛋喝湯。忌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全展選編·五官科》)

⒂治帶狀皰疹:大薊、小薊、鮮牛奶各適量。將大、小薊放在鮮牛奶中泡軟後,搗成膏,外敷。(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用藥禁忌

1、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2、《品匯精要》:忌犯鐵器。
3、《本草經疏》:不利於胃弱泄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食之證。
4、不良反應:大薊煎劑、片劑亦可引起少數人胃內不適或噁心等胃腸道反應。

化學成分

新鮮葉含柳穿魚甙(pectolinarin)。地上部分含有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φ-taraxasteryl acetate),β-香樹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三十二烷醇(dotriacontan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柳穿魚素(pectolinari-genin)。
根含油,內有單紫杉烯(aplotaxene),二氫單紫杉烯(dihydroaplotaxene),四氫單紫杉烯(tetrahydroaploaplotaxene),六氫單紫杉烯(hexahdroaploataxene),1-十五碳烯(1-pentadecene),香附子烯(cyper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羅漢柏烯(thujop-SENE),α-雪松烯(α-himachalene),順式的8,9-環氧-1-十七碳烯-11,13-二炔-10-醇(8,9-epoxy-heptadeca-1-en-11,13-diyn-10-ol).
根中還含蒲公英甾醇乙酸酯(ataxasteryl acetate),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菊糖(inulin)。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