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買加音樂之父

牙買加音樂之父

牙買加音樂之父作為Reggae的最卓越的和象徵性的人物,Bob Marley是第一個把自己祖國的音樂傳傳播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牙買加本地藝術家。

基本介紹

作為Reggae的最卓越的和象徵性的人物,Bob Marley是第一個把自己祖國的音樂傳傳播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牙買加本地藝術家。
“我們的音樂是用來對付我們生存環境的,音樂正如新聞。音樂影響人,服務人,並為人指明出路。” -- Bob Marley

Bob Marley——雷鬼

雷鬼,它是世界上所有窮人與死難者得以自信微笑的揚聲器,當他們沒有資本去消費搖滾樂時,他們就發明了雷鬼樂。馬利小時候聽到的牙買加音樂全是用葫蘆和竹子演奏出來的,所以在他成年之後,他依然酷愛坐在離家不遠的岩石上幾個小時一動不動地用一隻木吉他訴說他的過去、目前和將來。馬利創作時總喜歡把孩子們留在屋裡,他毫不羞澀地告訴他遇到的每一個人,“我的歌就是唱給孩子們聽的。”雖然身為一名世界超級巨星,但只有在孩子中間,他才是真正的自己。
在Bob Marley已經告別人世二十多年的今天,在牙買加的每一所學校,各種膚色學生聯合到一起的第一工具就是雷鬼。在全球,無論是歐洲街頭遊蕩的少年還是美洲大峽谷里低頭前進的哈瓦蘇派印第安人,當他們偶而停下腳步仰望天空里一隻翱翔的小鳥時,他們就會想起一個人,並且說他是一個預言家和英雄。

Bob Marley一生的大事與小事

1945 2月6日 羅伯特·納斯特·馬利在牙買加聖安妮出生。
1957 馬利隨家遷往金斯頓。
1960 馬利結束學業,成為一名焊工;發行第一張單曲《別去判斷》。
1964 馬利組建“哭泣者”樂團。
1966 剛度過21歲生日的第4天,馬利與麗塔·安德森結婚,第2天馬利就離家去了美國。

Bob MarleyBob Marley

1967 馬利收到美國政府參加越南戰爭的徵兵令,於是馬利全家回到牙買加。
1968 馬利去歐洲為美國IDA公司錄製背景音樂。
1970 “哭泣者”自組公司“最佳勳章”,這是馬利在貧民窟時的綽號。
1971 “哭泣者”與島嶼公司簽約。
1973 “哭泣者”發行第一、二張專輯《抓住一團火焰》和《燃燒》。
1974 發行第3張專輯《整潔的恐怖》後,“哭泣者”的兩位成員退出樂團。
1975 發行第4張專輯《現場》。
1976 發行第5張專輯《拉斯特人的驚恐》,正值牙買加大選前夕,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並實行審查制度,馬利的許多歌曲被定為非法禁播之列;“哭泣者”赴北美巡迴演出;馬利在首都金斯頓遭槍擊之後離開了牙買加,在此之前,他正計畫舉辦一場名為“微笑的牙買加”的個人音樂會以此感謝他的祖國。
1977 發行第6張專輯《出埃及記》和第7張專輯《卡婭》,前者在英國專輯榜停留一年。
1978 發行第8張專輯《談論布魯斯》,4月,重回牙買加參加“一份愛,一份和平”音樂會。在這場盛會上,馬利將這個國家兩個最大政黨領袖的手握在了一起——這是象徵和平的手勢,這緊緊相吸的三隻手被全世界的人鑄進了心裡。同年,馬利訪問了非洲。
1979 發行第9張專輯《倖存者》,開始全球巡演
1980 “哭泣者”展開第二輪全球巡演,4月18日第一場在辛巴威獨立慶典上,在那裡,馬利發現人們已把他的歌作為了他們新的國歌。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哭泣者”的演出打破了ABBA和鮑伯·迪倫觀眾人數的記錄,接下來的是柏林、巴塞隆納、都柏林、米蘭,這時,人們甚至差一點忘記了“批頭士”和“滾石”。發行最後一張專輯《起義》。9月21日,馬利在紐約中央公園散步時倒下了,醫生說他只能再活幾個星期,馬利踏上了返家的路。
1981 5月11日,在麥阿密,Bob Marley去世!

音樂簡介

雷鬼樂(又被譯作雷吉樂)是一種特殊的牙買加風格的音樂,它從Ska(一種UPTEMPO風格的音樂)直接發展而來,然而,在它的風格中卻有著明顯的紐奧良節奏與布魯斯音樂的影子。其實,在一種類型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往往會不斷吸收其它不同風格音樂的精髓,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而這豐富和完善的過程卻沒有什麼規律可循。
起先許多牙買加藝人只是通過收聽美國的音樂廣播節目來獲取最新的音樂資訊,而這一習慣就為那時的Ska音樂人帶來了新的靈感。他們從自己的電晶體收音機中,聽到了動人的紐奧良節與布魯斯的樂音,於是就靈機一動,這樣激情的牙買加Ska音樂加上極富穿透力的紐奧良節奏與布魯斯音樂便“聯姻”了。
其實,事情發生的本沒有那么簡簡單單。在一種好的、廣為聽者接受的樂風產生之前,執著的音樂人們就已經將多種音樂風格和不同表現形式嫁接在一起,作不同的嘗試了。其實,對於更多的“音樂玩家”來說,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以一種固定的音樂形式突現自我固然是最終的理想目標,但在向著這美好理想大步前進的過程中,不免要將各種不同的曲風涉獵個遍,從而增進對音樂作為一個整體,作為一門藝術的理解。同時,在這個艱苦卓絕的歷程中找尋自己對於音樂的理解,和自己在風格上的定位。
牙買加的藝人們當然也要在這樣的考驗中成熟,同時也使自己的音樂日臻成熟起來。就是在一個人們聽ska有些不耐煩的燥熱的夏天,雷鬼樂的蛋顯露出了雛形。那還是在六十年代的早期,ska吃力的用跳躍式的吉他彈法和時而間歇的節奏詮釋著節奏與布魯斯音樂,而在那時這種風格還勉強為人接受也頗為流行,但人們的耳朵需要更新鮮的填充物來得到滿足。這樣玩雷鬼樂的大玩家們如TheMelodians、PrinceBuster、以及JimmyCliff等,就得以大展拳腳了。
牙買加音樂之父牙買加音樂之父

那時的雷鬼樂節奏較R&B舒緩,其特有的變換尺度也如布魯斯般自由和隨意,於是它得到了萬般寵愛。鏇律搖滾樂手AltonEllis、民謠搖滾樂歌者BobMarley、以及Dub樂藝人Lee“Scratch”Perry都先後受到雷鬼樂的啟迪和影響。通過“ReggaeSunsplashing”音樂節,和諸多藝人及組合的推廣和發展,雷鬼樂迅速擠身主流音樂。與此同時,一些富於冒險精神的雷鬼樂者,如Marley和Perry則以他們在雷鬼音樂上的大膽嘗試影響了很多後來的雷鬼樂、民謠樂、搖滾樂以及舞曲音樂的藝人。他們對於音樂的貢獻也得到了許多流行音樂人的承認,同時他們大膽的方式也為這些流行音樂人所仿效。
從一般意義上說,雷鬼樂的祖先是門特(Mento),由四方巡遊的教士,運用吉他、土製手鼓和鋼片琴,即席創作的一些諷刺性的小調,歌詞內容上與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Calypso游吟歌相似,措辭巧妙詼諧,往往是貝司奏出極具攻擊性的切分低音,而吉他則顯得粗糙和隨意些。門特的基礎模式上融入美式靈歌的演唱,同時混雜了節奏和布魯斯的演奏,稱為斯卡(Ska),一般是以一組富於彈性的四拍鼓點為基本架構,二四拍為重拍,全曲由具有進行感的貝司貫穿,之後重拍切分節奏用吉他和弦掃弦進一步突出,鏇律部分則通過增加管樂和鍵盤來體現。斯卡(Ska)雖然放棄了門特一些古老的民間樂器,但是詼諧的論題和音樂上的特點都延承下來,再加上當時來自北美的節奏布魯斯的影響,牙買加本土的民族音樂為根基,形式上被當時流行的紐奧良的R&B渲染,並一直流進成熟期的雷鬼樂。
1964年,MillieSmall的一首《MyBoyLollpop》在美國流行,作為國際音樂圈關注斯卡音樂的開始。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拉絲特法倫主義傳入牙買加,強烈的黑人聯盟使命,使泛非信念迅速擴散,眾人將衣索比亞大帝海爾賽拉西視為導師,將衣索比亞視為聖地。隨著斯卡的傳播,拉絲特法倫宗教信徒迅速擴大,斯卡(Ska)急促的節拍也相應發生了變化,貫穿全曲的貝司頻率變緩,吉他演化為主要節奏器樂,這是成熟雷鬼樂的標誌;貝司進一步凸顯,與演唱鏇律相對應;鼓作為背景,往往體現即興段落或者複雜節奏的變化。此時,失業的晃蕩的年輕人開始跳一種舞蹈,一些緩慢的並帶有威脅意味的姿勢。民間舞蹈和雷鬼樂的布道,迅速遍及北美黑人社區。當年BobMarley和他的TheWailers樂隊以狂飆一般所向披靡的氣勢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傳遍了北美和歐洲,一時間,金斯敦當然也就成為他們心中的“聖地”。

音樂的起源

雷鬼音樂發源於牙買加,其根源來自New OrleansR&B。當時牙買加的樂手根據廣播中聽到的NewOrleans快節奏R&B,發展成屬於自己的R&B音樂。這種稱為Ska的音樂型態,在當時60年代相當盛行。然而在一次非常熱的夏天,當地的人無法在高溫的戶外彈奏如此快節奏的音樂及跳舞。當地的樂手就將音樂放慢,而形成了Reggae音樂。Reggae這個字是源自於“Ragged”,代表牙買加不修邊幅的舞蹈形式。

音樂型態

雷鬼音樂結合了傳統非洲節奏,美國的節奏藍調及原始牙買加民俗音樂,這種風格包含了弱拍中音節省略,向上拍擊的吉他彈奏,以及人聲合唱。歌詞多以拉斯特法里(牙買加黑人教派)的宗教傳統為主,強調社會,政治及人文的關懷。
牙買加音樂之父牙買加音樂之父

雷鬼音樂的發展

BobMarley跟他的樂團——the Wailers,是Reggae音樂的鼻祖。隨著電影《TheHarderTheyCome》(1973),Reggae成功的流傳到美國,逐漸影響了白人樂手,在搖滾樂及饒舌音樂中經常可以發現雷鬼音樂的蹤跡。在BobMarley死後,Reggae音樂漸漸沒落。直到80,90年代,一種融合了饒舌音樂及雷鬼音樂的新型態出現,這種叫做dub或是toasting的新音樂型態為雷鬼音樂注入了新的生命。Bob的兒子——ZiggyMarley,也是這段時間雷鬼樂界的代表人物。

雷鬼音樂對世界音樂的影響

雖然只有少數的牙買加樂手的音樂流行於世界,但在過去的20年間,Reggae對其他各種音樂都有深遠的影響。主流搖滾樂手Eric Clapton及Stones到Clash及Fugees,都將Reggae融入他們的音樂中,這其中影響最大的要算是在舞曲方面。牙買加特有的舞廳文化——百萬瓦特的音響系統,,獨一無二的“one-off”錄音,強調drum及bass,以及饒舌的人聲覆蓋在鏇律音軌上的運用,影響了全球的Dance文化,其它像DubRemix也被流行音樂廣泛的模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