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黃檀

黑黃檀

黑黃檀(學名: Pierre)是豆科、黃檀屬的高大喬木;枝纖細,具皮孔。羽狀複葉,小葉革質,葉片卵形或橢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伏貼柔毛。圓錐花序腋生或腋下生,小苞片線形,先端急尖,花萼鍾狀,花瓣具長柄,旗瓣闊倒心形,翼瓣橢圓形,龍骨瓣彎拱;子房無毛,莢果長圓形,兩端鈍,種子腎形,扁平。 分布於中國雲南,越南、緬甸也有分布。 該種木材之珍品。可通過種子繁殖。種子壽命約為半年。播種前宜剪去果翅,條播,覆蓋淺土,或點播於營養袋中。據試驗,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不高,採用半年生營養袋苗或一年生截乾苗造林效果較好。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黑黃檀 黑黃檀

高大喬木;木材暗紅色。枝纖細,薄被伏貼絨毛,後漸脫落,具皮孔。

羽狀複葉長10-15厘米;托葉早落;小葉(3-)5-6對,革質,卵形或橢圓形,長2-4厘米,寬1.2-2厘米,先端圓或凹缺,具凸尖,基部鈍或圓,上面無毛,下面被伏貼柔毛。

圓錐花序腋生或腋下生,長4-5厘米;分枝長2-3厘米,被毛;小苞片線形,先端急尖,長約1毫米;花梗長約2毫米,被毛;花萼鍾狀,萼齒5,上方2枚圓錐,近合生,側方2枚三角形,先端急尖,下方、1枚較其餘的長1/2;花冠白色,花瓣具長柄,旗瓣闊倒心形,翼瓣橢圓形,龍骨瓣彎拱;雄蕊10或9枚,單體;子房無毛,具柄,有胚珠3粒。

莢果長圓形至帶狀,長6-10厘米,寬9-15毫米,兩端鈍,果瓣薄革質,對種子部分有細網紋,有種子1-2粒;種子腎形,扁平,長約10毫米,寬約6毫米   。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雲南。越南、緬甸也有分布。   黑黃檀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耐旱、耐瘠薄。在自然狀態下,森林遭受破壞以後,黑黃檀是最先生長出來的樹種。  

繁殖方法

黑黃檀 黑黃檀

採種期與種子成熟特徵:黑黃檀種子成熟期因地區、年份而略有差異,一般為12月至翌年2月。當莢果由青綠色變為棕褐色,剝開莢果,若種皮呈黃褐色,子葉變硬時表明種子已經成熟。種子成熟後宿存期可達2-3個月。

種子採集與貯藏:營造黑黃檀人工林宜選用20-40年生、生長健壯、乾形好、無病蟲害的優良母樹上的種子。待種子成熟後,宜于晴天採摘。先將採集到的莢果晾曬於陽光下,乾後搓去果莢邊緣,收穫帶莢的種子。種子可用布袋裝,置於通風陰涼處保存。在室溫下貯藏的黑黃檀種子有效期為6個月;5℃低溫貯藏的種子有效期長達18個月。

黑黃檀 黑黃檀

種子處理及播種:播種前將果翅剪去,用50℃水浸種24小時,自然冷卻,撈出後晾乾備用。播種時間應根據當地氣候、造林季節和管理水平來確定,一般在造林前6個月左右播種。播種時,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已消毒的苗床上,覆蓋細土約1厘米,以不露種子為宜,澆水1次,以澆透為限。可在苗床上覆蓋1層薄的松針,以便保濕和防止澆水時沖濺苗床;搭建薄膜拱棚,並覆上1層遮蔭網,以提高地溫,減少水分蒸發,避免陽光直射。黑黃檀種子萌發的適宜溫度為30℃。

苗期管理:一般播種5天后開始發芽。當幼苗大量出土時,應揭去苗床的覆蓋物,但還需適當遮蔭。為了預防病害發生,每周可輪流噴施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當幼苗子葉變綠,真葉長出時即可移苗。選用直徑10厘米,高13厘米的營養袋為育苗容器。一般用60%森林土+20%火燒土+20%腐熟農家肥作為育苗基質。移苗時需搭建遮蔭網,2周后便可逐漸拆除。約半個月後可勤施薄肥,且每隔15天結合澆水施濃度為5‰的複合肥1次。適時除草、防病、防蟲。  

栽培技術

黑黃檀 黑黃檀

造林地選擇:應選擇光照充足、土質疏鬆、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立地條件培育黑黃檀人工林。

林地清理及整地:對地形較平緩的立地採用全面清理的方式,可採用砍雜歸堆、砍雜煉山或化學清理法;若造林地的坡度≥30°,則應採用帶狀清理方式,頻寬為2米。清理林地時應保留一部分喬灌木作為遮蔭條件。整地應在造林前3-6個月進行。若林地坡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