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時代的故事

爵士樂時代的故事

《爵士樂時代的故事》,作者是(美)菲茨傑拉德著 徐天池,由華夏出版社於2009年出版,本書里的11個短篇小說,大都反映了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青年對於這個時代的感受,尤其是對於上層資產階級的不滿情緒。其中,《班傑明·巴頓的一生》(又譯《返老還童》)於2008年被美國好萊塢拍成電影,頗獲好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爵士樂時代的故事爵士樂時代的故事

1922年,《爵士樂時代的故事》出版,這部短篇小說集的題名後來成為一個時代的名稱。所謂“爵士樂時代”,用作者的話說,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上世紀20年代經濟危機爆發這十年。這是美國歷史上“最會縱樂、最講炫麗的時代”。年輕一代發現在這個時代里,“一切神祗統統死光,一切仗都已打完,對人的一切信念完全動搖”。

收錄在《爵士樂時代的故事》里的11個短篇小說,大都反映了中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青年對於這個時代的感受,尤其是對於上層資產階級的不滿情緒。其中,《班傑明·巴頓的一生》(又譯《返老還童》)於2008年被美國好萊塢拍成電影,頗獲好評。

作者簡介

弗蘭西斯·司各特·菲茨傑拉德於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美國明尼蘇達州 聖保羅市一個商人家庭。他在中學時代就對寫作產生了興趣,在普林斯頓大學學習期間也熱衷於為學校的刊物和劇社寫稿,1917年輟學入伍後,更在軍營中開始了長篇小說的創作。1918年,在阿拉巴馬蒙哥馬利附近駐紮期間,菲茨傑拉德愛上了18歲的南方少女澤爾達·賽爾,對以寫作來獲得成功有了比以往更強烈的渴望。退伍後,他繼續堅持寫作,終於在1920年發表了第一部長篇小說《天堂的這一邊》。

菲茨傑拉德(1896-1940),美國小說家。1920年出版長篇小說《人間天堂》,從此出了名;1925年《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問世,奠定了他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使他成為美國“爵士樂時代”的發言人和“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

菲茨傑拉德不僅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也頗有特色。他的小說生動地反映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夢”的破滅,展示了大蕭條時期美國上層社會“荒原時代”的精神面貌。其主要作品還有《爵士樂時代的故事》、《美麗與詛咒》、《夜色溫柔》等。

目錄

我最後的稿頁

吉利豆

駱駝的後半部

五一節

藍浴缸與粉紅色

奇幻故事

大鑽石

班傑明·巴頓的一生

齊普賽街的塔昆

噢,褐色女巫!

未分類的傑作

幸福的庇護所

伊季先生

山裡的女孩吉米娜

前言

文學的歷史和生活的歷史一樣,充滿著埋沒、墮落與憂傷。作為這個星球上最年輕的文明之一,美國在和其國家歷史同樣短暫的文學歷史中,天才般地製造出了絲毫不亞於其他歷史悠久的國家所製造出來的血淚。有多少傳道者像托馬斯·潘恩一樣在幫助這個民族獲得獨立之後被同一個民族拋棄?有多少詩人像歐德伽·愛倫·坡一樣靠出賣恐怖故事度完潦倒的一生後暴死街頭?有多少思想者像亨利·大衛·梭羅一樣在短暫的生命中只能用貧困和孤寂陪伴沉思冥想?有多少天才像赫爾曼·麥爾威爾一樣在寫出真正的傑作之後被無知的公眾遺忘?在所有這些悲劇主人公中,司各特·菲茨傑拉德以他短暫的一生(正好和他祖國的短暫歷史形成對應)奏出了與不朽的約翰·克里斯朵夫在其漫長的一生中所奏出的同樣輝煌而悲愴的樂章:一章叫“美國夢想”,另一章叫“美國悲劇”。

弗朗西斯·司各特·凱伊·菲茨傑拉德,1896年9月24日出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的聖保羅。他的愛爾蘭移民祖父靠經營水果生意發了財,但留下的財富只夠供司各特度過較為富足的幼年時代;菲茨傑拉德那位長相英俊的父親,也許是受他們家族祖上那位創作了著名的《星條旗》(美國國歌)歌詞的遠親弗朗西斯·司各特·凱伊(這就是菲茨傑拉德那一長串名字的來歷)的影響,稱得上是個文學愛好者,常對兒子朗誦拜倫勳爵和愛倫·坡的詩句,但顯然他對兒子更大的影響在於即使生意失敗(事實上這次失敗在菲茨傑拉德十二歲時降臨)也要保持著闊綽派頭的習慣。這種來自遺傳的虛榮心隨著菲茨傑拉德的成長而與日俱增,在不滿自己祖輩寒酸的愛爾蘭背景和不夠有錢的家境的同時,他對真正的富人的生活充滿嚮往。“我告訴你一句話:有錢人和你我是不同的,他們認為比我們好。”菲茨傑拉德後來在《有錢的年輕人》中寫到的這句話成了那個享樂與欲望的時代的名言,也表現出了他本人對“有錢人”充滿矛盾的態度。聯繫菲茨傑拉德起伏的一生來看,這句話其實無比沉痛。

書摘

南希、那個薩凡納人、瑪麗琳?瓦德,還有喬?尤恩都站在門道上談笑。南希看到了吉姆,向他鬼黠地擠了擠眼。

他們漫步走到一張桌邊,圍著桌子坐了下來,等待侍者端來薑汁汽水。吉姆感到有點不自在,他轉頭去看南希,卻見她已跑到鄰桌去了,和那兩個男孩用硬幣玩起擲骰子的遊戲來。

“把他們帶到這邊來。”克拉克建議道。

喬向四面望了望,說:“我們不能在這裡聚賭,這是違反俱樂部規定的。”

“這裡沒有別人,”克拉克堅持道,“除了泰勒先生以外。他正像個野人一樣跑來跑去,想要找到放光了他車裡的汽油的人。”

大夥都笑了起來。

“我賭一百萬,南希的鞋子又粘上了什麼東西。你可不能把車停在有她在場的地方。”

“噢,南希,泰勒先生在找你。”南希玩骰子玩得正酣,興奮得滿臉放光。她頭也不回地說道:“我有兩個星期沒見到過他的破車了。”

吉姆感到一種突然的靜寂。他轉過身,見一個看不出年齡的人站在門道里。克拉克的聲音打破了尷尬:“來和我們一起喝一杯吧,泰勒先生。”

“謝謝。”

作品評價

一曲爵士樂時代的輓歌,淺吟低唱中道盡一代人的悲觀離合,美國“爵士樂時代”代言人的經典集錦,與海明威齊名的“迷惘一代”代表作家的巔峰之作,美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流社會的“清明上河圖”,經濟危機和大蕭條時期的人百態。

它是奇蹟的時代,它是藝術的時代,它是不加節制的時代,它是諷刺的時代。

——菲茨傑拉德評價“爵士樂時代”

菲茨傑拉德就像一個沒有受到邀請的小男孩,臉緊貼窗戶,看著裡面的聚會,想知道誰將去付賬。

——評論家麥可姆·考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