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詞語概念]

燭光,zhú guāng,漢語辭彙,意思是燭炬的亮光或者 發光強度的舊單位。現改用“坎德拉”

1. 燭炬的亮光。亦指光亮。

《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臣聞貧人女與富人女會績,貧人女曰:‘我無以買燭,而子之燭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無損子明而得一斯便焉。’”

宋 楊萬里 《燭下瓶中江蠟二梅》詩:“江梅蠟梅同日折,白晝看來兩清絕;如何對立燭光中,只見江梅白於雪。”

明 高啟 《姑蘇台》詩:“燭光遠落 太湖 波,驚起魚龍出沒多。”

巴金 《軍長的心》三:“ 上海 通訊員剛剛用雨布和木板遮好了窗里、門內的燭光,軍長就推開木板門進來了。”

2. 傳說中 舜 女之名。

《山海經·海內北經》:“ 舜 妻 登比氏 ,生 宵明 、 燭光 。” 郭璞 註:“即二女字也,以能光照,因名雲。”

《淮南子·墬形訓》:“ 西王母 在 流沙 之瀕…… 宵明 、 燭光 在 河州 。”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帝之二女游 湘沅 兮, 宵明 、 燭光 ,向焜煌兮。”

3. 俗稱電燈泡的功率單位。即瓦。

《人民文學》1982年第10期:“昏暗的臥房裡,只有一盞五燭光的燈泡,散發著幽微的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