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濕化痰

治療學術語。中醫祛痰法之一。指燥濕藥與化痰藥同用,以治療脾虛痰濕的方法。燥濕化痰法主治濕痰證。症見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脹滿、噁心嘔吐、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潤或膩,脈滑。治以理氣燥濕化痰,方如二陳湯等。

基本信息

濕痰病因

濕痰證多因脾陽不振,脾不健運,運化失司,濕聚成痰所致。

常見證候

證見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脘痞悶,噁心嘔吐,頭眩心悸,四肢睏倦,舌苔白滑或膩,脈緩或等。

治則與方藥

治則:燥濕理氣化痰,和中利膽。濕痰宜燥之、溫之、化之。

1.常用藥物

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皂莢、桔梗、鏇覆花、白前等。

2.常用方劑

(1)二陳湯。方藥:半夏、橘紅、白茯苓、甘草(炙)。

二陳湯方加枳實、膽星主治一切痰厥,或痰飲留積不散,喘急痰嗽,飲食不思等。二陳湯方加乾薑、細辛、五味子,可用於治療寒咳痰稀而多者。

(2)溫膽湯。方藥: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甘草(炙)、茯苓。

注意事項

燥濕化痰藥大多辛烈溫燥,有毒。故凡陰虛燥咳、熱極生風、血虛動風者忌用,孕婦慎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