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詩示劉叟

燕詩示劉叟

《燕詩示劉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寓言詩是借雙燕的遭遇諷勸那些不顧父母痛苦而獨自遠走高飛的人們。它還強調:想要子女對自己盡孝,自己就應先帶頭對父母盡孝;同樣,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詩人寫雙燕的築巢、孵卵、哺雛、教飛等過程,既生動又簡潔,筆端富有感情。

基本信息

原詩

燕詩示劉叟
樑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注釋

原題註: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矣。

譯文:劉叟有個可愛的孩子,不和劉叟打招呼就逃出家去了,劉叟特別悲哀地想念他。劉叟年輕的時候,也乾過這種事。所以就寫了這首燕詩來開導他。

白話

有一天,一位老者向白居易訴苦,“我心愛的兒子離開了家,不養我了。”白居易知道這位老者年輕的時候,也是這樣背離了父母,於是作了一首寓言詩給他。
詩中的故事是這樣的:在一戶人家的樑上,有兩隻燕子,一雄一雌。它們生下了四隻小寶寶。這四個燕寶寶每天都在長大,嘴巴發出孜孜的聲音向父母求食。兩隻老燕生怕燕寶寶被餓著,就不顧勞累,不斷地為它們捉蟲子吃,一會兒就飛了十來個來回。三十天過去了,老燕子變瘦了,小燕兒卻長大了。接下來,老燕子教它們學說話,還幫它們刷毛。有一天,它們的翅膀長好了,就飛到了樹枝上,然後頭也不回地飛走了。老燕子在後面叫它們回來,嗓子喊啞了也不頂用。老燕子回到巢里,不斷地哀鳴。
白居易寫到這裡說,這兩隻燕子應該好好想一想,它們小時候不也是這樣的嗎?
我想,白居易這句話不僅僅是說給燕子聽的。

賞析

借鑑借鑑
賞析此詩的內容,第一要能夠透過雙燕辛勞撫育幼燕的經過,深刻體會父母的養育之恩。第二要接受劉叟的教訓,從小就教育孩子有孝心,樹立孝敬父母的思想,養成孝敬父母的好品德。
借鑑此詩的表達技巧,要準確知道詩中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比如,繪聲——索食聲孜孜,借代——黃口,對比——母瘦雛漸肥,對偶——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擬人——聲盡呼不歸,呼告——燕燕爾勿悲。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漢族,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唐代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