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板龍

燈板龍

燈板龍亦稱“凳板龍”、“擋龍”。漢族民間龍燈的一種,流行於浙江溫州地區,用樟木或泥木雕刻製成,龍身有二十節(檔),第節長五尺,各置一級人物造型,有《牛郎織女》、《白蛇傳》、《西遊記》、《濟公傳》等。龍頭、龍尾上,還雕有亭台樓閣,都描金上彩,顯得富麗堂皇,春節出舞巡遊,由專人演唱參龍調,祝頌吉詞,祈求人壽年豐,合境平安,正月十六日夜收燈。

詳細介紹

流行於樂清永嘉等地。這是一種國內罕見的而又獨具一格的木質龍燈,民間相傳,至少已有八十多年歷史。它是由一條條厚薄不同的狹長木料(俗稱“檔身”或“檔板”)連結起來,在板與板的連結之處還以木雕戲曲人物的座柄為栓。兩頭分別裝有鏤雕、浮雕和漆繪兼施的龍頭龍尾、屈伸自如。檔板上裝篝燈和旗桿,桿系三角小旗和銅鈴;檔身下裝木柄,供握持負行。檔身和檔板多有圖案,或雕或繪,現樂清縣柳市鎮呂岙村還保存了一條光緒年間製作的燈板龍,這條木龍是已故著名木雕藝人葉阜如製作的,龍身共十八節,節和節之間用一條板連線起來,名叫“燈板”。龍頭、龍尾全部用樟木之類的優質木材精心雕刻而成。人們為了把龍燈裝飾得更加美麗,每節雕上樓台亭閥和許多小型圓雕的戲劇人物,整個有近六十組戲曲劇目,如《牛郎織女》、《白蛇傳》、《濟公傳》、《西遊記》等。雕刻精工,並且描繪上彩,成為彩木雕。每節之上,裝有燈籠,入夜燈亮,巡遊於村落,燈光映著人物和花鳥,配合整個龍燈,顯得更富麗堂皇。

燈板龍

燈板龍是用樟木等貴重木材精雕而成。節數一般為二十節,節間以活動木栓連在一起。龍頭、龍尾刻有樓台亭閣,每節龍身雕有戲曲場景,如《八仙過海》、《麻姑獻壽》、《白蛇傳》、《西遊記》等等,全身約有六十多組。每節裝有燈籠,入夜上燈,巡遊村落。燈彩輝映人物和彩旗,顯得十分富麗堂皇。燈板龍身長且重,每次舉舞,需壯漢三十人左右。龍雖沉重,但舞起來也能蟠屈起伏,平地迥鏇。舞時還有一人攜長鼓、隨龍唱起各種吉祥祝詞,稱為“贊龍”。此龍在每年元宵節前後舞弄,平時則拆開裝箱,專人保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