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華陽

熊華陽

熊華陽,深圳華空間設計事務所總經理、設計總監。

設計師簡介

熊華陽 深圳華空間設計事務所 總經理/設計總監
熊華陽,出生於書香門弟的教師家庭,畢業於環境藝術專業,自幼喜歡畫畫、藝術創作。畢業後在國內某著名設計公司做設計總監,三年後創立自己的公司,為高端餐飲、會所、酒樓服務。其擅長現代中式風格設計,被媒體譽為“現代中式設計領航者”。12年來,熊華陽設計的項目榮獲國內外諸多設計獎項,作品得到客戶廣泛信賴。早年,曾被央視評為最具潛力的新銳設計師,近年來逐漸退出媒體宣傳,以埋頭做項目為己任。
曾獲IDCFC餐飲空間類銀獎和商業空間類銅獎;2010年榮獲“09年度優秀設計師”稱號;曾獲“中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築師”稱號;所帶領的團隊被IDCFC評為“深圳市2006年度優秀室內設計公司”。
多次赴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等地與行業人士做學術交流。作品多次刊登在《中國建築裝飾裝修》、《現代裝飾》、《精品家居》、《室內公共空間》、《裝潢世界》、《尊品》、《新居室》、《家裝家居》、《家居世界》等行業權威雜誌。

設計理念

成功的設計必須是堅固而且經得起考驗的,讓我們的設計不受時尚和趨勢的影響,遵循我們新穎的設計理念,堅持自己的特色,創造獨特的空間,用自己的設計“創造環境的價值感染力”。

代表作品圖

媒介報導

功夫在詩外——商業空間設計師熊華陽的E時代設計觀 
讓我們想像一下,一身時尚打扮的室內設計師,隨身攜帶的包里除了手機,還裝著些什麼?這天,華空間機構創作總監熊華陽為我們展示了他的答案:一本名為《免費商業的未來》的書,一個相機,一支錄音筆,一個捲尺。捲尺不必多說,歸於職業必備工具一列;書,是熊華陽隨身一定會帶的物品,而且類別不限,因為他的涉獵範圍之廣常常出人意料;相機,用來隨時紀錄靈感;錄音筆,能讓他在與客戶溝通方案的時候非常方便且準確地記下客戶的要求。
這身“與時俱進”的裝備讓中華室內設計網記者切實感受到了他積極的學習觀。與熊華陽接觸過的人都知道,和他聊天,談得最多的往往並非是設計,而有可能是“一個網站怎么做才能更符合GOOGLE百度的搜尋規律”,“SNS社區型網站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或者是“服務業要怎么樣建立自己的品牌”等等非設計專業的話題。
網際網路與室內設計的距離有多遠?如果你不感興趣,那么它們毫無關聯;如果你喜歡並且願意花時間去學習,那么你總能從中找到它們的相通之處。就像“E時代”這個詞,可以被解釋為“資訊時代”,也有人稱它作“環境時代”。
從網際網路中悟到的設計觀——重視“用戶體驗”
【記者】您曾經說過好的商業環境設計應是一張好的立體名片,這樣才能將品牌的連鎖效應發揮得最好,請您聊聊最近的項目以及設計感想?
【熊華陽】最近我們主要是做餐飲、專賣店的設計,都是連鎖的,今年我們做的這些項目看似不相同,其實都是相通的。IT行業有個說法——“用戶體驗”,我覺得“用戶體驗”在我們設計上也是可用的,因為設計出來的東西就是給用戶用的,好比蘋果公司的包裝設計,他們就會讓客戶在每個細節都可以體會到蘋果的不同之處,讓他們對蘋果的產品產生興趣,享受使用的過程。我覺得這些都是專業性的東西,而我們現在就需要把這些專業性的東西融入到我們的設計和生活當中來。
不久前我去一家餐廳吃飯,就有過一次不好的體驗,餐廳為了方便客戶放包,在桌子的下方加了個格子框,但是我一坐下去就碰到膝蓋,而且很痛。其實它這個設計的用意是好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考慮得不是很周到,所以導致這樣的情況。我比較注重用戶的體驗,也是因為我們接觸過這方面的東西,對這些就會格外的關注,作為設計師也應該要考慮這些細節,只有專業了你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而不是忽視它們,這也是很多設計師都需要提高的地方。
做設計有個這樣的現象,很多人說一個作品好,大部分是說這個作品設計得漂亮。實際上,我覺得設計的好壞不僅僅在於好不好看,各個方面都要經過仔細推敲,這也是為什麼說我們做設計的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你有了體驗設計出來的東西就會更加的切合實際。目前我們中國的設計行業大部分還只是停留在這種“好不好看”的階段,這是需要我們去提升,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去努力的地方。
【記者】我們能不能理解為,“用戶體驗”是評判一個商業空間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熊華陽】我覺得是這樣,一個好的空間設計要滿足很多條件,而且隨著社會的變化,人們需求的不斷變化,這些條件都會發生變化,但是本質是不變的:客戶的體驗,通俗的講就是你要讓客戶用得舒服、用得舒心,這是最主要的。
《論語》第一篇叫作“學而第一”。智者亦常說“活到老,學到老”。
熊華陽現在如此精於行銷理論與網際網路知識,並非一日之功。與所有人一樣,當對這個行業毫無了解的時候,他也看不懂那些用字母簡寫的專業術語,但是因為興趣與堅持,最後獲得了樂趣,也獲得了更多的設計靈感。行銷大師科特勒所寫的《專業服務與行銷》,他看了兩遍。“服務業與設計業是不同領域,它自身有很多的特點,那么你怎么克服弱點,然後你怎么樣去推廣?怎么樣去建立品牌?這本書有很好的借鑑作用。”每次去到熊華陽的辦公室,總能看到桌面上放著不同的書,也總能分享一些他從不同的書中體會到的收穫。
人們常說“功夫在詩外”,對於熊華陽來說,這正是最好寫照。在信息高度發達的E時代,設計師除了設計本身的功底,還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其它領域的知識,來充實和提升自己的設計觀、世界觀。讓人一見高下的,往往已不是設計本身,而是那些設計之外的優勢。
“功夫在詩外”——網路、行銷與商業空間的相通之處 
【記者】 我們知道您的興趣愛好比較多,最近有哪些新的收穫?
【熊華陽】我最近看了一些書,像《沸騰三十年》,像一些關於SNS、產品經理、網路界面等等網際網路方面的書。這些書看完之後讓我受益匪淺,就說那本有關產品經理的書《結網: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改變世界》,我覺得做產品經理和設計總監是一樣的,都是要考慮用戶的體驗,每個細節都要關注,我們要量化細節以做到最好。回到我們的中餐發展,每一個細節我們都要仔細地去觀察、體驗、考核才會有好的發展機會、對每個細節都好好去考慮才可以做到完美。之前我還看過一本書叫《Google將帶來什麼》,這本書有一點讓我體會很深,就是要把主動權交給客戶,實際上是更加信任客戶的體現,讓客戶自己有思考的空間、有選擇的餘地,這個道理放在連鎖行業也是一樣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到一家餐廳吃飯,最想知道的是今天哪個菜點的人最多?因為點的人越多,說明這個菜越受歡迎,之後熱門菜會變得更加熱門,當然哪些屬於冷們的菜也會應運而生,餐廳就可以相應做出一些菜譜的調整,這對整個餐廳的運作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記者】華暘設計今年的計畫和目標是什麼?
【熊華陽】除了做好項目,今年的主要計畫是內部的整合規劃,我們已經正式更名為華空間機構,華暘商業設計是其下屬的一個專業團隊。等到把流程管理、企業形象等等一些內部事務、準備工作做好之後,明年或者以後的工作就不會有後顧之憂了。
【記者】您非常擅於學習,而且也經常到國外去看,您覺得對於商業空間設計而言,國內外目前最大的區別在哪裡?
【熊華陽】其實說到區別,還是體現在發展程度上,國外的商業空間設計發展更早,更完善,也更加關注細節。我去第五大道時逛遍了所有的店,逛完之後你會發現有些店的設計很普通,沒有特別吸引眼球的地方,但它有它的歷史紀念價值。國內的商業空間發展程度還不夠成熟,目前很多設計還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沒有自己的創意體現,這是我們要努力改進的地方,總的來說我們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