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陂鎮

焦陂鎮

焦陂鎮系歷史文化古鎮,陂意為湖面或斜面,源於焦陂城東西兩處的陂塘,因此也被誤寫成焦坡。春秋時為焦邑城,為楚國名將伍舉的封地。因陂塘兩岸廣種花椒、吳茱萸等麻辣佐料;被廣泛喚作椒陂塘,焦邑城也稱椒邑城。伍舉奉命於城東挖掘通商渠,以便大船南通往淮河,北抵達潁河。唐永徽年間,潁州刺史柳寶積,率民於焦陂鎮北廣修椒坡塘,引潤河水溉田200傾。五代時通商渠被刺史王祚易名為清河。北宋時焦陂成為汝陰十大鎮之首。明清二朝經濟發展緩慢。民國時期為阜陽縣三區所在地。1954年設焦陂鄉,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建鎮。 焦陂鎮位於縣城東北25公里處,全鎮現有回漢兩族近7萬人。鎮政府駐焦陂村,阜(南)朱(寨)公路、阜(南)中(崗)公路、阜(南)柳苗(柳溝、苗集)公路,省道S305公路過境。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焦陂鎮 焦陂鎮

焦陂鎮位於縣城東北25公里處,東與本縣朱寨鎮、張寨鎮接壤,西與柳溝鄉交界,南與黃崗鎮,北與許堂鄉相鄰。離縣城25公里,距阜陽市22.5公里。境內有潤河、陶子河、清河自西北向東流去,有新開河、通商渠舊河道及護村河若干條,泊、塘、池、盪大小不一。古井古泉鎮村皆有遺存。面積70.3平方平公里。全鎮現有回漢兩族近7萬人,其中回民1.1萬餘人,耕地6.3萬畝,轄15個行政村168個自然莊,327個村民組。 鎮政府駐焦陂村,距縣城23.5千米。阜朱、阜焦公路,省道S305過境。焦陂方圓十公里內遺址眾多,清真寺建於清代乾隆年間。

歷史沿革

焦陂鎮 焦陂鎮

焦陂鎮系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焦,一來源於焦姓;二來源於植物焦胡和花椒,焦胡即雕胡,又稱菰、蔣、茭白’;三來源於高台燋邱、焦崗。陂意為湖面或斜面,源於焦陂城東西兩處遍植焦胡的陂塘,因此近代以來也被誤寫成焦坡。夏、商時期即有先民在此生活。西周時位於宋、陳、蔡、州來之間,春秋時為楚所奪,焦邑城始見於書籍,為楚國名將伍舉封地。因陂塘兩岸廣種花椒、吳茱萸、焦胡等古時人們的麻辣佐料食材;被廣泛喚作椒陂塘,焦邑城也稱椒邑城。陂塘北有丘陵起伏,古時陂塘被喚作焦陵陂,丘被喚作焦丘。楚靈王時期,為軍事需要,伍舉奉命於焦邑城東挖掘通商渠,以便大船南通淮河,北抵潁河。秦代在陳郡、泗郡之間。漢代屬豫州汝陰。唐代屬河南道潁州,唐朝永徽年間,潁州刺史柳寶積,率民於焦陂鎮北廣修椒坡塘堰,引潤河水溉田200傾。唐末古城為黃巢軍所毀。五代時刺史‘’王祚‘’組織疏浚通商渠,因提示人們常清理河塘,而易名通商渠為清河。宋代屬京西北路汝陰,北宋時焦陂成為汝陰十大鎮之首,後期屬順昌。元代屬潁州,元末於鎮西柳溝集爆發了界首人劉福通領導的起義,古鎮遭元 兵焚毀。明代屬鳳陽府潁州。清代屬潁州府阜陽縣。明清兩朝經濟發展滯後,民國時期去府留縣,焦陂為阜陽縣三區所在地。1954年設焦陂鄉,屬阜陽市阜南縣。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建鎮。

行政規劃

焦陂鎮 焦陂鎮

焦寨村 朱郢村 付莊村 徐棚村 曹莊民族村

王樓村 張店村 楊行村 閆廟村 焦陂民族村

焦陂鎮 焦陂鎮

田鋪村 牛寨村 杜郢村 尹寨村 三和民族村

自然氣候

焦陂鎮地勢平坦,土質肥沃,適宜多種種植及養殖。水質甘甜清洌,礦質含量豐富,本地有一眼古井,坐落在焦陂酒廠院內,水位恆定,遇暴雨不溢,逢大旱不枯。本地人稱它為金沙泉,又名九龍泉,取之煮茶,高出杯口而不外溢,用其釀酒,清香撲鼻而濃郁,北宋文豪歐陽修曾留有“九龍泉水一百尺,憑君汲井試烹之”,“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魚肥膾如玉”等佳句。

焦陂鎮 焦陂鎮

本土地屬暖溫 半濕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雨量適中,光照充足。整個地勢沿老清河中間高逐步向兩側傾斜,地勢較平坦,沿潤河,陶子河以低洼地為主,約占全鎮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土質以黃土為主,較肥沃。由於具有以上條件,這裡適合各類農作物生長,春季多種植小麥,油菜,秋季多種植玉米,大豆,水稻,紅芋,芝麻,紅麻等糧食作物。

本地名優特產的各類繁多,焦半夏(因產在焦陂河兩岸而得名,為半夏中的上品,<本草綱目>中有詳記載),小磨麻油、焦陂系列酒、牛羊肉等。

焦陂鎮 焦陂鎮

有劉堰遠古遺址,在焦陂鎮鎮東北方向3公里處。迎水寺夏商遺址,在焦陂鎮鎮北2.5公里。台家寺商周遺址,在焦陂鎮鎮東北6公里處。焦邑城商周遺址位於焦陂鎮鎮東1.5公里。焦寨漢明遺址在焦陂鎮鎮南3公里處,有漢代和明代遺存。著名人物有伍參、伍舉、伍奢、伍子胥、焦千之、常夷莆、張大同、張思洽等。留下足跡的有劉秀、鄧艾、柳寶積、黃巢、王祚、歐陽修、蘇東坡、呂公著、呂希純、岳飛、劉福通、王斂福、郭堅等歷史人物。

特色景觀

2017年,焦陂入選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候選名單。

2018年,焦陂入選第五批安徽省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

焦陂鎮 焦陂鎮

焦陂九龍泉位於鎮域東嶽廟東隅,焦陂鎮焦陂酒廠內,初時泉眼噴涌而出,深層的細沙也被衝出,在陽光下金光燦燦,百姓稱其為金沙泉。水位恆定,遇暴雨不溢,逢大旱不枯,其水甘甜清洌,礦質含量豐富,用以煮茶,高出杯口而不外溢,用其釀酒,清香撲鼻而濃郁。古人早已用此水煮茶釀酒,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數十萬人馬途經此地,不停飲用,卻飲之不盡,劉秀驚嘆於它的神奇,感嘆真乃奇泉也!北宋歐陽修任潁州太守時,頻臨焦陂,品酒賦詩,流連忘返,留有《憶焦陂》等多首詩篇。“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魚肥膾如玉。笑問漁翁酒家保,金龜可解不須錢。 ”歐陽修不僅對焦陂酒青睞有加,並且對奇泉井進行了清理,當時在井底發現九處泉眼,歐陽修稱為九龍泉,他《贈龍團與許道人》詩中就曾寫道:“不道姓名人不識,我有龍團古蒼壁。九龍泉水一百尺,憑君汲井試烹之。”歐陽修與焦陂、焦陂酒有不解之緣,在晚年離世之際,還不忘留下絕句:“冷雨漲焦陂,人去陂寂寞。唯有窗前花,鮮鮮對高閣”。他與焦陂的佳話早已廣為流傳。

焦陂鎮 焦陂鎮

民國時期的郭堅任阜陽縣長時曾蒞臨焦陂。抗戰勝利後,阜陽縣長郭堅曾出資修井建亭,並用馬車拉九龍泉水飲用。焦陂前清秀才何顯為井亭撰寫一聯:庶吏共推尊,遠布仁風臨焦陂;實行新建設,永留遺愛作甘棠。意思是說:百姓官吏共同暢飲,仁政愛民的新風終於到了焦陂;大力開展新建設,父母官的恩澤將永久流傳。 “遺愛作甘棠”句來自周成王輔臣之一的召公。他為輔佐周朝嘔心瀝血,政績也非常顯赫。他深入百姓之中,常常在甘棠樹下處理公務,深受百姓愛戴。後來百姓出於對他的懷念,不許任何人傷害他坐於其下的那棵甘棠樹。“甘棠遺愛”常被後世用來頌揚離去的地方官。 1985年安徽省王郁昭省長到焦陂酒廠視察,對九龍泉水與焦陂酒大讚有加,現場揮毫作書,寫下:“奇泉神水 ,當今生輝”八個遒勁大字贈予焦陂酒廠。

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焦陂鎮狠抓基礎建設和小集鎮建設。已建成了30千伏變電所,自來水廠已覆蓋全鎮所有村莊,解決了百姓的飲水安全,建成了波爾山羊,黃牛良種繁育中心,實現了“目”字型的商業街道布局,擁有山羊交易專業市場和牛羊肉專業街。希望國小、桃李國小、職高、中心校等學校,滿足了教學需求,村村通水泥工程全面覆蓋全鎮,河道整治效果顯著。

焦陂鎮 焦陂鎮

2018年,全鎮規模以上企業3家,總產值0.8億元,同比增長15%,全鎮工業總產值1.1億元,同比增長16%;固定資產技改投資0.42億元,同比增長20%。總投資3億元的萬畝焦半夏生態農業科技園已完成前期的試驗已獲得初步成功,可行性研究工作已經順利完成。

未來焦陂鎮將結合農村居民點分布現狀,以規劃為引導,以集約用地、美化環境、完善功能為重點,實施村莊綜合整治工程。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結合新農村建設適度調整村落,對於區位條件差、發展潛力小的村莊進行撤併、遷移。推進全鎮交通、水利、民生工程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高焦陂鎮基礎設施配套水平。充分發掘“千年古鎮”的歷史文化積澱,制定遵循歷史,符合實際的“千年古鎮”旅遊規劃。重塑歐陽修筆下“清河兩岸柳鳴蟬”“焦陂八月照水光,未到十里聞花香”等的自然美景。積極協調申報AAA級景區相關事宜。

建設美麗鄉村,提升道路沿線、村委駐地、溝河塘綠化水平。創建省級森林村一處。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形成鎮西藥材焦半夏、鎮中釀酒高粱、鎮東花卉苗木等的農業基地。

做大工業經濟,推動焦陂酒業、鑫海源釀造、王樓酒坊等的品牌計畫。

做強第三產業,利用305省道的區位優勢,推進農業、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依託凱天花航,打造焦陂“牛羊肉”、“綠色有機蔬菜”,創建焦陂品牌。

推進全民創新創業。

焦陂鎮 焦陂鎮

百度地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