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琳

焦琳受父嚴教,幼年好學,聰穎勤勉,16 焦琳主張身教、言教並重,並以姿勢、實物助教,成績顯著。 焦琳博覽群書,治學嚴謹,著有《詩蠲》1

焦琳(1871―1937),字儔玉,號青兆,山西沁縣裡峪村人。經學家、教育家。其父焦中琴,清同治貢生。焦琳受父嚴教,幼年好學,聰穎勤勉,16 歲赴州考試,以榜首入泮。19 歲設帳武鄉縣五龍山授徒,後移館松村,再移里峪。從教四十八年,終生培徒立說,眾生制“共座春生”匾以贈。焦琳主張身教、言教並重,並以姿勢、實物助教,成績顯著。他將學生分為大、中、小三類。大生教《詩經》、《禮記》,中生教《書經》、《春秋・左傳》,小生教唐詩、《四書》等。焦琳重適用、少時弊,求理解,不泥古,教法新穎,講解通達,是當時少有的明理塾師。焦琳博覽群書,治學嚴謹,著有《詩蠲》1 部12 卷、《易炯》1 部4 卷、《孔禮》、《孝經核》、《左傳索原》、《論語朱注》、《學庸朱語錄》、《孟子朱注鈔》、《致告子下篇》(未完),因病止筆。《詩蠲》第一版由中華書局印8000 冊,行銷全國。時國民政府監察院長於右任曾親書“國學泰斗”匾額,派人送至里峪,以相嘉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