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樹林

焦樹林,男,理學博士,1969年11月生於湖南邵陽。先後任講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喀斯特流域水文水資源、河流碳循環與環境變化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

人物簡介

焦樹林,男,理學博士,1969年11月生於湖南邵陽。1990年7月畢業於邵陽學院地理系,2003年獲貴州師範大學資源與環境系自然地理學專業岩溶水文水資源規劃與利用方向碩士學位,2008年獲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自然地理學流域地表過程與環境變化方向的博士學位。曾任教於湖南省邵陽縣黃亭市鎮中學。2000年8月迄今,在貴州師範大學地理科學與環境學院(資環系)學習工作,先後任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喀斯特流域水文水資源、河流碳循環與環境變化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3項、校級科研基金項目2項。作為骨幹參加過省部級科學基金項目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第一作者在地理學報、海洋學報、環境科學學報、水土保持學報和J.GeograpySci.等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30餘篇。主講課程:《水文水資源學》、《地貌學》、《環境保護學》、《計量地理學》、《機率與數理統計學》、《自然地理學》和《高等數學》等。

研究領域:

流域地表過程、河流碳循環與環境變化;喀斯特水文地貌與水資源最佳化利用

主持和參與的科研項目:

主持的科研項目:

1.2003-2007:貴州師範大學校青科項目((2003)06.
2.2008-2011:貴州師範大學博士科研基金項目(2008).
3.2009-2012: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黔科合(2009)2251)
4.2010-2012:貴州省高層次人才特助基金(TZJF(2009)25).
5.2010-2012: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210201).
6. 2013-20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63011).

參與的科研項目:

1.2000-200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061001),主要研究成員.
2.2001-2003:貴州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黔科合(2001)3082),主要研究成員.
3.2003-2007:貴州省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項目(黔科合人字(2003)0315),主要研究成員.
4.2004-2006:貴州省人才省長基金項目(黔科教辦(2003)04),主要研究成員.
5.2005-20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471120),主要研究成員.
6.2005-2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671027)”,主要成員.
7.2005-2008:高校博士點專項基金(20040558025),主要成員.
8.2005-2008: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項目(NCET-05-0725),主要研究成員.
9.2007-2009: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7003669),主要研究成員.
10.2010-2013,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項目(黔科合(2009)2026),主要研究成員.
11.2012-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1163005),主要研究成員.
12.2012-2015,貴州省科學技術基金(黔科合計省合[2012]7005號),主要研究成員.

科研成果:

[1]焦樹林,梁虹.喀斯特流域岩性與枯水徑流特徵值的灰色關聯度分析[J].中國岩溶,2001,20(4):274-279.
[2]李靖,焦樹林.貴州小城鎮發展戰略研究[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4(4):25-30.
[3]焦樹林,李靖.貴州水資源的特點及其可持續發展戰略探討[J].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0(4):30-35.
[4]焦樹林,梁虹.喀斯特地區流域地貌與岩性的統計關係探討——以貴州省為例[J].中國岩溶,2002,21(2):95-101.
[5]李靖,焦樹林.城鎮化水平與農民收入的相關性研究[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0(1):73-76.
[6]賀中華,梁虹,楊勝天,焦樹林,趙芳.基於RS流域枯水資源的判讀識別[J].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2):36-39.
[7]周亮廣,梁虹,焦樹林.喀斯特地區的枯水資源承載力研究[J].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3(4):23-27.
[8]周亮廣,梁虹,焦樹林.喀斯特地區水資源承載力演化初探[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16(4):374-377.
[9]焦樹林,梁虹.貴陽市水資源承載狀態時空特徵研究[J].貴州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4(4):21-26.
[10]姚冠榮,高全洲,王振剛,何桐,張永領,劉昆,焦樹林.西江下游溶解無機碳含量的時空變異特徵及其輸出通量.地球化學,2008,37(3):258-264.
[11]劉昆,何捷,焦樹林,佘建偉,劉尚仁,高全洲.粵東花崗岩流域覆蓋型風化殼風化特徵比較[J].生態環境,2008,17(3):1937-1941.
[12]劉昆,高全洲,焦樹林,王振剛,佘建偉,丁健.河流階地紅色風化基座發育的時期與機制探討—以粵北坪石盆地6級河流階地為例[J].熱帶地理,2008,28(2):103-108.
[13]劉昆,高全洲,焦樹林,王振剛,佘建偉,丁健.風化基座的雙層夷平結構及其意義—以粵北坪石盆地第6級河流階地為例[J].山地學報,2008,26(2):137-144.
[14]GuanrongYao,QuanzhouGao,ZhengangWang,XiakunHuang,TongHe,YonglingZhang,ShulinJiao,JianDing.DynamicsofCO2partialpressureandCO2outgassinginthelowerreachesoftheXijiangRiver,asubtropicalmonsoonriverinChina[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07,376:255-266.
[15]JiaoShulin,TaoZhen,GaoQuanzhou,LiuKun,SheJianwei,DingJian,LiuZufa.StableisotopiccompositionofriverinedissolvedinorganiccarbonoftheXijiangRiverInnerEstuary[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2008,18(3):363-372.
[16]焦樹林,高全洲.河流“呼吸作用”及其性質研究的綜述及展望[J].熱帶地理,2008,28(1):1-6.
[17]焦樹林,梁虹,劉昆.枯季烏江河流“呼吸”作用及其性質探討[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8,17(1):158-163.
[18]焦樹林,劉昆,高全洲.西江河口段秋季表層水體CO2分壓的變化特徵[J].環境科學學報,2008,28(2):356-361.
[19]焦樹林,陶貞,高全洲,劉昆,佘建偉,丁健,劉祖發.西江河口段溶解無機碳穩定同位素組成的時空變化[J].地理學報,2008,63(5):553-560.
[20]焦樹林,高全洲,劉昆.珠江流域西江、北江河流溶解無機碳及其穩定同位素組成[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48(2):99-105.
[21]焦樹林,高全洲,劉昆.西江磨刀門水道枯季鹹淡水混合特徵與二氧化碳分壓分布[J].海洋學報,2009,31(6):40-47.
[22]YUANZi-yong,JIAOShu-lin*,YANGPing,JINKai-mei.AssessmentontheWaterResourcesCarryingCapacityinKarstAreaBasedontheCosineVectorIncludedAngle[J].MeteorologicalandEnvironmentalResearch,2010,1(12):1-2,13.
[23]鄭長統,梁虹,舒棟才,焦樹林,謝曉雲,王茂強.基於GIS和RS的喀斯特流域SCS產流模型套用[J].地理研究,2011,30(1):85-94.
[24]焦樹林,艾其帥.喀斯特流域退耕還林項目的碳匯效應分析——以貴州省紅楓湖流域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1,(28):17402-17404.
[25]袁子勇,焦樹林,楊萍,金開梅.基於向量夾角餘弦的喀斯特地區水資源承載力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11,(11):6668-6669.
[26]焦樹林,艾其帥.黔中喀斯特地區退耕還林項目的碳匯經濟效應分析.生態經濟,2011,(10):69-72.
[27]JIAOShu-lin,AIQi-shuai.CarbonSinkEffectsinConversionofFarmlandtoForestProjectinKarstDrainageBasin—ACaseofHongfenghuDrainageBasininGuizhouProvince.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1,(8):1174-1178.
[28]張婷,焦樹林,易旭敏,林凱.基於模糊數學法的清水河水質評價,廣西水利水電,2011,(5):61-65.
[29]焦樹林,張婷,易旭敏.喀斯特高原城市化對城區河流水質安全分析.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12,24(1):1-6.
[30]焦樹林,馬思思,楊莉.基於TCM的貴州花溪水利風景遊憩價值評價.水利科技與經濟,2012,18(8):6-8+11.
[31]袁子勇,焦樹林.貴陽市水資源承載力演化方向分析.物流工程與管理,2012,(07):101-102.
[32]焦樹林,梁虹,丁蓉.烏江源區白泥河流域化學風化過程及其碳匯效應研究.科技導報,2012,30(28-29):89-93.
[33]JIAOShulin,LIANGHong,SUNTing.AstudyonthewatershedchemicalweatheringinthewatersourceareaoftheCentralGuizhouwatercontrolprojects.AdvancesinHydrologyandHydraulicEngineering,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2,(212-213):493-497.
[34]焦樹林,張婷,易旭敏.基於模糊數學方法的清水河水環境安全分析.環境工程,2012,(6):116-120.
[35]焦樹林,羅福家,梁虹,等.烏江源區陽長流域化學侵蝕作用的碳匯效應.水土保持學報,2012,26(5):44-47+54.

獲得獎項

2005年獲貴州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