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齒龍

無齒龍

身體又寬又平,體長約1米,看上去非常像今天的海龜,所以它又叫“礫甲龜龍”。其實,它與海龜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它的背部和腹部都覆蓋著骨質甲片,這可以保護它抵禦大型海生爬行動物和海中其他食肉動物的攻擊。它雖然沒有牙齒,但它的上下頜演化成兩片硬喙,有點像鴨嘴,可以啃掉岩石上的水生貝殼類動物,又能用來碾碎食物。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歐洲。1米長,類別:盾齒龍。

基本信息

無齒龍

類別:盾齒龍
身體又寬又平,體長約1米,看上去非常像今天的海龜,所以它又叫“礫甲龜龍”。其實,它與海龜沒有什麼親緣關係。它的背部和腹部都覆蓋著骨質甲片,這可以保護它抵禦大型海生爬行動物和海中其他食肉動物的攻擊。它雖然沒有牙齒,但它的上下頜演化成兩片硬喙,有點像鴨嘴,可以啃掉岩石上的水生貝殼類動物,又能用來碾碎食物。生活在三疊紀晚期的歐洲。1米長,

史前無齒龍

類型:史前動物
食物:食肉動物
身體:身長最高可達到3英尺(約合1米)
無齒龍是已知唯一一種生活在非海洋環境的盾齒龍, 曾一度生活在鹹水或者淡水瀉湖。
受保護級別:已滅絕
與一名身高6英尺(約合2米)的男子體型相當
無齒龍是海洋爬行動物盾齒龍家族成員,身長可達到3英尺(約合1米),可利用喙狀嘴後部的兩顆上牙碾碎在海底棲息的貝類。喙狀嘴呈方形,位於眼睛正前面,導致無齒龍的腦袋就像是一個盒子。從外形上看,無齒龍與海龜有幾分相像,所不同的是,其由骨板構成的保護性殼在很大程度上呈長方形而非圓形,並且相對較為扁平。
無齒龍長有充當短槳的四肢以及一條短尾巴。在大約2.28億至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四肢和短尾允許它們在歐洲較淺的鹹水瀉湖湖床上潛行。無齒龍的四肢力量很弱,很難幫助它們在陸地上行走。它們需要呼吸空氣,也可能是兩棲動物。除了休息和繁殖這兩個目的外,無齒龍選擇登岸也可能是為了躲避水生捕食者。

無齒翼龍

名 稱: 無齒翼龍
拉丁文名: pteranodon
體長: 長1.8米,翼展8.2米
體重: 15千克
吃魚,軟體動物,螃蟹,昆蟲,和動物死屍
生存年代: 6000萬年前,白堊紀晚期
生存地點: 美國的堪薩斯州和英國
辨認要決: 沒有牙齒,腦袋像梭子
無齒翼龍英文名(pteranodon)的含義是“有翅膀而沒有牙”。第一隻無齒翼龍化石是在1871年發現的。othneil c. marsh 給無齒翼龍取的名
無齒翼龍是種會飛的爬行動物,它們不是恐龍。它們幾乎沒有尾巴,軀幹很小。無齒翼龍也許會有皮毛,但是不會有羽毛。它們有個大腦袋,它們的視力非常好。無齒翼龍沒有牙齒。無齒翼龍能夠扇動它們的翅膀飛翔,而且還能飛很長的距離。
無齒翼龍是是白堊紀晚期的翼龍類,一種飛行的爬行動物,而恐龍則是陸上的動物。無齒翼龍大約如火雞一樣,體重大約15千克,但是它的頭部大約有1.8米,兩翼開展約8.2米。它或許較常滑翔而非飛行,而且有可能滑降水面覓食魚類。某些證據顯示無齒異龍體覆輕羽毛,有可能為溫血動物。有些小型的無齒異龍比麻雀還要小;而最大型的兩翼開展可達12米。它們或許須要利用熱氣流上升以順勢抬舉離地飛翔。
也屬翼手龍類的一種。翼展7米,頭部巨大,喙很長,喉頸部有皮囊,嘴裡完全無牙齒,可能像現在的鵜鶘一樣用大嘴吞食魚類。也許是為了取得頭部的平衡,頭頂上有一個大大的向後伸出的骨冠。這種翼龍不能長時間的振翅飛行,要藉助高空氣流滑行飛越海洋。休息時,可能像蝙蝠那樣用後肢倒掛在樹枝上,也能收攏翅肢用四肢在地面作短短離爬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