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色界

無色界

佛教用語。無色界為三界之一,又稱無色天。“色”是質礙的意思,無色就是沒有質礙,即指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所得到的自由狀態。是通過修習厭離物質的四無色定,或稱四空處定而獲得的天界果報。無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淺而分四種差別,即一空無邊處,二識無邊處,三無所有處,四非想非非想處。此四處稱為四空處,四空天,或四無色處、四無色天等。

簡介

無色界為三界之一,又稱無色天。“色”是質礙的意思,無色就是沒有質礙,即指超越了物質世界的束縛,所得到的自由狀態。是通過修習厭離物質的四無色定,或稱四空處定而獲得的天界果報。

無色界又名為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可分為四天,即為:(1)空無邊處天;(2)識無邊處天;(3)無所有處天;(4)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四種禪定境界能超離於一切物質現象(色法)的纏縛,依止於精神現象(五色法)而存有,此定從境得名,所以名為“無色定”。

在四空處天之中,一切現象都是無形無質,宛若虛空般的存在。在這四無色天的定境中,惟有存在 於心念與心念之間的相互依止,所以這四種定心亦名為“定處”,並以所憶念觀照的境界為依止之處。

要入於無色界天,必須修學對治物質現象(色法)的系縛,並除滅一切物質外境的感受與思維,藉以除滅一切物質色法的修行,而達到依止於如虛空無色的純粹精神境界,就是只依存在於念念相續,而沒有任何相對的物質色法的現起思維的定心之中。

四空天

無色界中,也因修行的深淺而分四種差別即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在此非想非非想處天就是天之盡頭處了。

1、空無邊處,為四無色處之最初階段。初修無色定,必厭棄物質世界,一心思惟無邊無際之空觀,使心與無邊之空相應,這就是所謂空無邊處。

2、識無邊處,從厭棄外界物質世界之質礙,進一步修習內心心識,以心與心識作無邊無際之觀。此即為識無邊處。

3、無所有處,既否定外界物質之質礙,又否定內心心識,唯思內外一切無所有。以修此無所有觀而得生天之果報,即無所有處。

4、非想非非想處,又稱非有想非無想處。指此天之修行已到極靜極妙之境界,以無各種粗想而稱非想,又因其想未絕,尚有細想,所以為非非想。

道教解釋

道教中,除了佛教的四空天理論,還多出了種民四天的概念。在道教中,無色界是8天。前4層天的眾生沒有解脫生死,不過種民四天的眾生已經徹底解脫生死,徹底擺脫六道輪迴。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