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翼的飛翔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殘疾人,他就是尹小星。在書中,生動地講述了自己身殘志堅的人生奮鬥經歷,箇中每個故事都感人至深。他以頑強的毅力、堅韌不拔的精神,展示了他不向命運低頭,敢於向命運挑戰,敢於向困難挑戰的堅強品格和樂觀的人生態度,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他燦爛輝煌的人生:他經過商、學過醫,還先後受聘於國內多間雜誌社擔任記者、編輯。期間,他征服了黃山、華山、泰山等名山,翻越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成功穿越了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乾沙漠;穿過了死亡之海——羅布泊;身殘志堅的他不斷創造著一個接一個的奇蹟,譜寫了一首精彩的生命之曲。

基本內容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殘疾人,他就是尹小星。在書中,生動地講述了自己身殘志堅的人生奮鬥經歷,箇中每個故事都感人至深。

作者簡介:

1970年出生於徐州一個農民家庭的尹小星,8個月時因為患小兒麻痹症致殘。尹小星從1991年12月8日,由他家鄉徐州出發,手搖輪椅整整穿越了23個省市、自治區,坐輪椅行程34000餘公里,在途中寫下了大量的報告文學、小說、散文、詩歌和新聞通訊錄,第一本詩集《孤旅偶拾》。

人物介紹

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徐州殘疾青年,憑著堅強毅力先後征服了華山、泰山、黃山等20多座名山,甚至翻越了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穿越了塔克拉瑪乾沙漠。昨天,這位“輪椅英雄”尹小星在朋友的邀請下,帶著新婚妻子來到南京。他告訴記者,今年10月他將踏上新的征程,挑戰“死亡之海”——羅布泊。

1970年出生於徐州一個農民家庭的尹小星,8個月時因為患小兒麻痹症致殘,在面對生活中種種挫折時,他總是這樣鼓勵自己:再柔弱的生命,也有權利在陽光下歌唱。我要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告訴世界,人,不管他是否殘疾,只要心中有夢,就一定能飛翔!為了證明人生價值和殘疾人與命運抗爭的勇氣,尹小星於1991年12月8日,孤身一人手搖輪椅踏上萬里征程:1992年攀登南嶽——衡山;1993年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1994年攀登北京八達嶺長城;1995年攀登北嶽恆山、西嶽華山以及黃山;1996年攀登中嶽嵩山、東嶽泰山;1997年出版第一部著作《跪拜人生》;1999年穿越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憑著投稿的稿費和朋友們的幫助,憑著自己堅強的毅力,尹小星坐在輪椅上,蹤跡布及31個省市自治區,還前往高校、部隊、企事業單位作了百餘場報告。

今年7月底,尹小星與來自蒙古大草原的姑娘胡艷瓊喜結連理。在故鄉舉行了頗具農家風情的婚禮。談及未來打算,他對記者說,今年10月左右將進行一項更大的挑戰——穿越有“死亡之海”之稱的羅布泊。為此,他將於8月前往廣州作準備工作,並接受出征前的訓練。他相信自己在愛人的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一定能成功。他表示,自己回來後,還將在全國各地開展以“只要心靈有翅膀,就一定能夠翱翔”為主題的世紀巡迴報告會。

生平經歷

尹小星:

中國第一個坐輪椅征服唐古拉山的殘疾人

小兒麻痹症

尹小星,1970年出生在江蘇省徐州郊縣農村一個農民家庭,8個月時患了小兒麻痹症。走了大大小小的醫院,久醫不好,欠債累累。最後,尹小星被診斷為雙下肢嚴重癱瘓,屬一級綜合性殘疾,使這個農民家庭陷入了無比的痛苦之中。尹小星的父親忍著巨痛背著全家用蓆子將不會說話的尹小星卷了扔掉了。是奶奶百般地央求兒子將孫子小星又撿了回來,是奶奶給了小星第二條生命。後來,小星是伴著奶奶的淚水坐輪椅長大的。

1986年,16歲的小星中學畢業後,立志要自食其力,不做"寄生蟲"。小星常想:我有一雙矯健的腿多好,可以走遍全國和全世界,可是,唉!害死我了……人們常說,鳥無翅膀不能飛,人無雙腿不能走。我要說,鳥無翅膀也能飛,人無雙腿也要走。殘疾人只有殘疾的肢體,沒有殘疾的生命!我一定要去外面闖蕩世界。小星籌借了3000元錢準備去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母親撫摸小星的頭,流著淚說:"星啊,就死了這條心吧,我養活你,蓋房子、打家具,給你娶媳婦。再說你一個人走出去,體弱得只有40公斤,個子太小,不到二尺高走到外地還不被人當猴玩,媽媽能放心嗎?"母親的勸阻、鄉鄰的譏諷嘲笑都沒有使22歲的小星放棄自己的理想,他搖輪椅終於在1991年12月8日開始了他10萬里愛心考察的第一步。

艱難的行程

艱難的行程開始了。他出山不久,南方下了場百年罕見的大雪。尹小星懷著一種使命感,車輪軋著積雪艱難進發,到南京已是12月份的寒冷的冬天,手中只有5元7角錢了,這時一個身在異鄉的殘疾人,已經沒錢去住旅店了,只好搖著輪椅在大街上整整轉了一夜。這時小星才感到在外地的蒼涼。第一次感到孤獨和無助。1991年12月19日,小星從南京軍區門口要了幾張報紙,流著淚水寫下了幾行字:"'萬里行'是想證明殘疾人生命的潛力和能量,傳播殘疾人的意志。今遇到拮据,實屬無奈,請各界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吧!"又把身份證放到紙上。一名不知姓名的婦女跑回家去拿來10元錢遞給了小星扭頭而去,小星手捧著這10元錢和幾個小學生的一些角票,第一次激動得流下了熱淚。他從這位好心的婦女和小學生身上感受到了溫暖。小星刻骨銘心,他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從此,小尹星的輪椅上掛上了紅、黃兩面旗子,寫著"愛心萬里行"。他成了第一個播撒愛心的使者。

尹小星手搖輪椅,1991年在上海過了"萬里行"第一個春節。在黃浦大橋,一位日本友人同他一起合影並拿出3萬日元表示贊助,被小星拒絕了。當小星要返回旅館時,被一青年攔住問:"有錢嗎?""沒有"。"外幣呢?""也沒有。"那青年一把揪住小星的衣領說:"我明明看見一個日本人給你錢,你為什麼不要?"說完拳頭已狠狠地打在小星身上。小星生氣地回答:"要外國人的錢是丟國格,我出來是為了殘疾人的事業,不是為了錢。"那位青年邊打邊吼道:"什麼人格國格的,有錢就升格。"

尹小星每當提起這件事,都氣憤填膺。他說:"在我出發前想到了種種的困難,但怎么也想不到居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回憶說:"在廣東省境內經過一條正在施工的馬路,我搖著輪椅艱難行走著,突然後面急駛一輛卡車,我躲辟已來不及了,頭頂上有一斜伸的樹枝,我一拽身體騰空而起,剎那間,卡車撞在了輪椅上,而我卻落在了卡車上。我終於逃過了一次'死亡'"。

在廣東海豐,遇上了滂沱大雨,大暴風競把小星的輪椅吹翻,他咬著牙搬動輪椅,手掌磨出了血泡……總算到了海南。他到達青海,他從烽火台出發,開始翻越唐古拉山。青海省殘聯領導極力勸阻尹小星:"不要進藏了,危險太大。如果你一定要去我們可給你一個車,直接把你送到西藏。"小星謝絕了,送行的人流淚了。當他行至崑崙山口時,突然天氣變了,風暴挾著砂石襲來,小星滾到了溝里,他在氣溫零下31℃整整趴了3個小時,小星寫好了遺書:遺憾的是我沒完成心愿,死的不明啊!"正巧,路過汽車的燈光發現了他,司機把小星抬出了溝底。司機說。"你何苦呢?怎么拿生命冒這個險呢?你實在想要去,現在天黑,路上又無人,我們把你送上一程,別人也不會知道的。""不,我感謝你的好意,我要證實殘疾人的力量,只要強壯健全人能過去,我就能過去,假如我死在唐古拉山,我相信有人會走下去。"這種豪邁的壯舉打動了司機,卡車走走停停,用車燈為小星照路。小星在冰封的雪地上,一隻手搬動車輪,一隻手按在地上,司機借著他的燈光看到尹小星的膝蓋滲著血,看他艱難地一點點前進著……感動得司機不肯離去,照一段路,車再往前開幾步,陪著小星10米,百米,千米……尹小星暗下決心,死亡已無所畏懼了,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翻越唐古拉山進入西藏,只要旗子不倒,我就不會倒下。他特別記著這樣兩件事:"1988年,加拿大殘疾人漢森騎著機車,官方出面接待,最後沒敢翻越唐古拉山;1992年美國殘疾人丹弗尼爾帶著保鏢,醫術高超的醫生和廚師一行7人,也沒翻越唐古拉山口。雖然我什麼也沒有,但我卻感到渾身增加了力量"。小星繼續征戰。在戈壁灘上的一個夜晚,小星遇上了狼群,他狠命地吹著口哨,用鞭炮一次次地驅趕狼群,當狼群又一次涌過來時,他急忙中打亮電筒,總算把狼群驅散,這是小星度過最漫長的一夜。

尹小星於1993年9月23日下午4時,他手搖輪椅終於翻越了海拔5700多米冰封雪蓋的唐古拉山口。高山、峻岭、冰雪嚴寒不但沒有阻擋住他,也沒奪去他的生命,反而戰勝了加拿大、美國人。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靠輪椅翻越唐古拉山口進藏的人。

尹小星1995年3月25日到達華陰,28日早9時,天空中迷濛著春雨,濃霧繚繞挺拔的五嶽之一華山,小星終於說服了華山管理人員,開始了登山。他用左手撐著石階,右手握著兩旁的鐵鏈,一次上兩個台階,潮濕的石階浸透了他二層厚的雙腿護膝,大汗淋漓的小星經過兩個多小時爬上了"華山第一千尺幢",他雙手撐著石階,雙膝當腳,上天梯,過蒼龍嶺,磨破了數雙手套,經過6個小時的奮鬥,精疲力盡的小星上氣不接下氣跪著終於行進了15公里,這時他的手指已經僵硬了。在西峰稍加休息,做各種記錄,他又向南峰爬去,小星一鼓作氣,摸到了"華山極頂"。小星坐在極頂的石碑下,看到了石碑上刻的四個阿拉伯數字2160(海拔2160米)。他舉起了左拳高呼:"我尹小星也戰勝了華山極頂。"

出發

尹小星從1991年12月8日,由他家鄉徐州出發,手搖輪椅走過了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湖南、貴州、寧夏、內蒙、北京、遼寧、西藏、新疆、甘肅、三門峽、雲南,陝西、翻過秦嶺入湖北、江西、河南、山東、越過了世界屋脊前的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口,長城最高點北八樓和西嶽華山的最高點"南峰極頂"整整穿越了23個省市、自治區,坐輪椅行程34000餘公里,在途中寫下了大量的報告文學、小說、散文、詩歌和新聞通訊錄,第一本詩集《孤旅偶拾》。小星沿途進行"獻愛心自強不息"的講演報告共50多場,特別是在高等學校,每場都在5000人左右,廣大學生受到很大鼓舞。一位大學生說:"尹小星走的是一條血汗之路,是一條用生命翻越的路,他激勵我們要攀世界科學最高峰。"

《無翼的飛翔》讀後感

1.讀《無翼的飛翔》有感(“我最喜愛的一本書”網上書評參賽作品)

我常常思考著這兩個問題,生命是什麼?堅強的生命又是什麼?但從得不出答案。直到讀了尹小星老師寫的《無翼的飛翔》,才知道堅強的生命是像胡楊樹那樣“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但生命是什麼呢?

他降落到這個世上8個月就得了小兒麻痹症,命運對這個連字也吐得含糊不清的嬰兒來講,似乎太殘忍。8歲,他上學的第一天,受到同學們的嘲笑和欺凌,心裡無奈地吶喊著:為什麼人類要欺負自己的同類?這一天,他的心中充滿前所未有的孤獨與冰涼。後來,他與同學們的關係越來越好了,我想是因為他的善良、真誠感動了同學們。後來,他不僅僅感動了同學們,他還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同胞,連外國人也對豎起大拇指。因為他用他結實的雙臂、頑強的意志攀登五嶽等20幾座名山、翻越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靠輪椅穿越了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馬乾大沙漠,他還手搖輪椅走遍全中國。如此的一個人,沒有誰不佩服他。他的生命曾經如此脆弱,但如今他的生命是如此的堅強。

他的身體也許比正常人小,但正常人站在他面前卻顯得十分渺小。因為他的行動證明了:只有殘缺的肢體,沒有殘缺的生命。他也向曾經對殘疾人有偏見的人證明了:殘疾人一樣可以優秀。他也向殘疾人證明了:只要心靈有翅膀,就一定能夠翱翔。他的一切一切都向人們證明了他頑強的意志、堅強的生命。

從《無翼的飛翔》的字語行間裡,總是透著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也許正是這種精神使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一次又一次的跌到中、一次又一次的絕望中勇敢地重新站起來。他的命運如此的不幸,但他如今又是如此的幸運,但他的幸運是建在困難上的。而我呢,一生下來就如此幸運,在家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現在又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接受教育,但我卻一點兒不懂去珍惜,只會碌碌地度過光陰,看過《無翼的飛翔》後,我發現,我需要奮鬥了,需要努力。遇到困難也要像胡楊樹那樣以堅強的意志與困難作鬥爭,遇到失敗也決不氣餒了,要以不服輸的精神面對失敗。也許,這樣的話,我以後的人生會很幸運,也會很精彩。

生命是什麼?也許當你讀完《無翼的飛翔》後你就會知道你心中生命的含義。

2. 《無翼的飛翔》——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它叫做《無翼的飛翔》。令我們意想不到的是,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一位殘疾人,他就是尹小星叔叔。在書中,生動地講述了自己身殘志堅的人生奮鬥經歷,箇中每個故事都感人至深。

小星叔叔剛出生就八個月就患上了小兒麻痹症,導致雙腳殘廢。當時他的父親認為他此生已沒意義了,曾懷著悲痛之心將他扔在火車站裡,讓他自生自滅。當小星的奶奶知道了此事時,哭著衝到火車站把他撿了回來。一天接著一天,尹小星終於在苦海之中長在成人。他以頑強的毅力、堅韌不拔的精神,展示了他不向命運低頭,敢於向命運挑戰,敢於向困難挑戰的堅強品格和樂觀的人生態度,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他燦爛輝煌的人生:他經過商、學過醫,還先後受聘於國內多間雜誌社擔任記者、編輯。從91年開始,他以頑強的意志,隻身手搖輪椅走遍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行程7萬6千餘公里,創造了多項金氏世界紀錄。期間,他征服了黃山、華山、泰山等名山,翻越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成功穿越了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乾沙漠;穿過了死亡之海——羅布泊;身殘志堅的他不斷創造著一個接一個的奇蹟,譜寫了一首精彩的生命之曲。

想想他走過的歷程和做過的事,或許連身體健全的人們都不一定做得到,然而尹小星叔叔卻用親身經歷將不可思異變成了事實!記得有一次和家人去乳源大峽谷遊玩,當我們走到通天橋時,大家都鼓足了勇氣,準備迎接挑戰,而我卻心存畏懼、退縮不前,家人見我膽怯便取消了過橋的計畫。我雖是個身體健全的人,但對比小星叔叔那頑強的毅力、堅韌不拔的精神,實在讓自己感到羞愧。

小星叔叔的事跡既是一面鏡子,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為我們前進指明了方向。我已下定決心,要學習小星叔叔不屈不撓的精神,勇於挑戰生命的極限,塑造輝煌的人生!

相關作品

第一本詩集:《孤旅偶拾》

附:


尹小星和他的《孤旅偶拾》 文章來源:李雲基

《孤旅偶拾》的作者是尹小星,中國第一個坐輪椅征服唐古拉山的殘疾人。最近在忙著畢業論文的資料.偶然的機會在圖書館裡發現了這本書,一氣讀下來,我竟被這個堅強的征服者給感動了。 尹小星。一個一輩子都要坐在輪椅上生活的殘疾人,書中坦蕩訴說著自己曲折的生活歷程。看不到憂傷,感覺不到頹廢,有的,只是熱情。他的書給我們一個忠告:面對現實,別迴避,微笑著去努力與拼搏. 他不相信殘疾人什麼也幹不了,他要成為記者,要在輪椅上去走遍大江南北。他用他的行動去證實了自己的信心與勇氣:從1991年12月8日,由他家鄉徐州出發,手搖輪椅,用手和雙膝走過了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湖南、貴州、寧夏、內蒙、北京、遼寧、西藏、新疆、甘肅、三門峽、雲南,陝西、翻過秦嶺入湖北、江西、河南、山東、越過了世界屋脊唐古拉山口,長城最高點北八樓和西嶽華山的最高點“南峰極頂”整整穿越了23個省市、自治區,坐輪椅行程34000餘公里,在途中寫下了大量的報告文學、小說、散文、詩歌和新聞通訊錄,第一本詩集就是《孤旅偶拾》。 翻開他的人生簡歷,或許我們更能被他所感動。他1970年出生在江蘇省徐州郊縣農村一個農民家庭,8個月時患了小兒麻痹症。走了大大小小的醫院,久醫不好,欠債累累。最後,尹小星被診斷為雙下肢嚴重癱瘓,屬一級綜合性殘疾,使這個農民家庭陷入了無比的痛苦之中。尹小星的父親忍著巨痛背著全家用蓆子將不會說話的尹小星卷了扔掉了。是奶奶百般地央求兒子將孫子小星又撿了回來,是奶奶給了小星第二條生命。 後來,小星是伴著奶奶的淚水坐輪椅長大的。1986年,16歲的小星中學畢業後,立志要自食其力,不做"寄生蟲"。小星常想:我有一雙矯健的腿多好,可以走遍全國和全世界,可是,唉!害死我了……人們常說,鳥無翅膀不能飛,人無雙腿不能走。我要說,烏無翅膀也能跳,人無雙腿也要走。殘疾人只有殘疾的肢體,沒有殘疾的生命!我一定要去外面闖蕩世界。 小星籌借了3000元錢準備去實現自己的願望。他母親撫摸小星的頭,流著淚說:“星啊,就死了這條心吧,我養活你,蓋房子、打家具,給你取媳婦。再說你一個人走出去,體弱得只有40公斤,個子太小,不到二尺高走到外地還不被人當猴玩,媽媽能放心嗎?”母親的勸阻、鄉鄰的譏諷嘲笑都沒有使22歲的小星放棄自己的理想,他搖輪椅終於在1991年12月8日開始了他10萬里愛心考察的第一步。 艱難的行程開始了,他出山不久,南方下了場百年罕見的大雪。尹小星懷著一種使命感,車輪軋著積雪艱難進發,到南京已是12月份的寒冷的冬天,手中只有5元7角錢了,這時一個身在異鄉的殘疾人,已經沒錢去住旅店了,只好搖著輪椅在大街上整整轉了一夜。這時小星才感到在外地的蒼涼。第一次感到孤獨和無助。1991年12月19日,小星從南京軍區門口要了幾張報紙,流著淚水寫下了幾行字“萬里行是想證明殘疾人生命的潛力和能量,傳播殘疾人的意志。今遇到拮据,實屬無奈,請各界朋友伸出援助之手吧!”又把身份證放到紙上。 一名不知姓名的婦女跑回家去拿來10元錢遞給了小星扭頭而去,小星手捧著這10元錢和幾個小學生的一些角票,第一次激動得流下了熱淚。他從這位好心的婦女和小學生身上感受到了溫暖。小星刻骨銘心,他相信“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從此,小尹星的輪椅上掛上了紅、黃兩面旗子,寫著“愛心萬里行”。他成了第一個播撒愛心的使者。 尹小星手搖輪椅,1991年在上海過了“萬里行”第一個春節。在黃浦大橋,一位日本友人同他一起合影並拿出3萬日元表示贊助,被小星拒絕了。當小星要返回旅館時,被一青年攔住問:“有錢嗎?”“沒有”。“外幣呢?”“也沒有。”那青年一把揪住小星的衣領說:“我明明看見一個日本人給你錢,你為什麼不要?”說完拳頭已狠狠地打在小星身上。小星生氣地回答:“要外國人的錢是丟國格,我出來是為了殘疾人的事業,不是為了錢。”那位青年邊打邊吼道:“什麼人格國格的,有錢就人格。” 尹小星每當提起這件事,都氣憤填膺。他說:“在我出發前想到了種種的困難,但怎么也想不到居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回憶說:“在廣東省境內經過一條正在施工的馬路,我搖著輪椅艱難行走著,突然後面急駛一輛卡車,我躲辟已來不及了,頭頂上有一斜伸的樹枝,我一拽身體騰空而起,剎那間,卡車撞在了輪椅上,而我卻落在了卡車上。我終於逃過了一次死亡”。 他到達青海,他從烽火台出發,開始翻越唐古拉山。青海省殘聯領導極力勸阻尹小星:“不要進藏了,危險太大。如果你一定要去我們可給你一個車,直接把你送到西藏。”小星謝絕了,送行的人流淚了。當他行至崑崙山口時,突然天氣變了,風暴挾著砂石襲來,小星滾到了溝里,他在氣溫零下31℃整整趴了3個小時,小星寫好了遺書:“遺憾的是我沒完成心愿,死的不明啊!”正巧,路過汽車的燈光發現了他,司機把小星抬出了溝底。司機說。“你何苦呢?怎么拿生命冒這個險呢?你實在想要去,現在天黑,路上又無人,我們把你送上一程,別人也不會知道的。”“不,我感謝你的好意,我要證實殘疾人的力量,只要強壯健全人能過去,我就能過去,假如我死在唐古拉山,我相信有人會走下去。” 這種豪邁的壯舉打動了司機,卡車走走停停,用車燈為小星照路。小星在冰封的雪地上,一隻手搬動車輪,一隻手按在地上,司機借著他的燈光看到尹小星的膝蓋滲著血,看他艱難地一點點前進著……感動得司機不肯離去,照一段路,車再往前開幾步,尹小星暗下決心,死亡已無所畏懼了,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翻越唐古拉山進入西藏,只要旗子不倒,我就不會倒下。 他特別記著這樣兩件事:“1988年,加拿大殘疾人漢森騎著機車,官方出面接待,最後沒敢翻越唐古拉山;1992年美國殘疾人丹弗尼爾帶著保鏢,醫術高超的醫生和廚師一行7人,也沒翻越唐古拉山口。雖然我什麼也沒有,但我卻感到渾身增加了力量”。小星繼續征戰。在戈壁灘上的一個夜晚,小星遇上了狠群,他狠命地吹著口哨,用鞭炮一次次地驅趕狼群,當狼群又一次涌過來時,他急忙中打亮電筒,總算把狠群驅散,這是小星度過最漫長的一夜。 尹小星於1993年9月23日下午4時,他手搖輪椅終於翻越了海拔5700多米冰封雪蓋的唐古拉山口,高山、峻岭、冰雪嚴寒不但沒有阻擋住他,也沒奪去他的生命,反而戰勝了加拿大、美國人。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靠輪椅翻越唐古拉山口進藏的人。 讀《孤旅偶拾》的時候,我腦海中無數次閃過那張堅毅的臉以及一路的辛酸和曲折。我聽過、也看過很多身殘志不殘的人和事,而現在,是如此真切地感受。小星作為一個殘疾人卻如此熱愛著生命執著地生存,而我們這些四肢健全的眾生卻要總憂鬱著抱怨著。假如上天對我們不公,那對於從出生就殘疾的小星來說更是不公,我們又何苦去抱怨命運呢!尹小星沒有抱怨命運,從不放棄追求,他不相信命運,他要笑著生活,為自己,也為別人。也或許,如果沒有他這樣的人生經歷,《孤旅偶拾》也如同書海中的大部分書一樣,不會引起那么多人的強烈凡響。 一本好書,一部成長經歷,混合著困難、不屈、歌頌,我想這是我們不能錯過的原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