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業一代

無業一代

無業一代,指出現於21世紀年輕人無業的全球現象,數據顯示,全球有7500萬的年輕人正在找工作,有26200萬年輕人在經濟方面無所作為,縮小年輕人失業率迫在眉睫。

簡介

1984年柴契爾夫人曾說過:“年輕人不該遊手好閒,他們這樣沒好處。”一個社會最糟糕的狀態便是讓年輕人茫然無助。

那些靠救濟金過活的人工資更低,人生後期也會經歷更多次的失業。因為他們在性格決定的時期就已經失去了機會,沒有學會技能和自信。然而,仍有更多的年輕人失業。

數據

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已開發國家有2600萬15至24歲的年輕人未受教育、培訓並且處於失業狀態之中;2007年後,無業年輕人的數量上升了30%。國際勞工組織報告,全球有7500萬的年輕人正在找工作。世界銀行調查顯示,新興市場有26200萬年輕人在經濟方面無所作為。按讀者自己的計算標準來說,無業青年的數量跟美國人口數量一樣多(31100萬)。

形成因素

第一,西方國家長期的緩滯減少了用工需求,年輕人比老員工更容易解僱。

第二,在新興經濟體中,有些國家的勞動市場不但有缺陷,而且人口增長卻最為迅猛,比如印度和埃及。

負面影響

結果是產生了一條“失業孤線”,從南歐經北非和中東到南亞,而在南亞,富裕國家的衰退引發了貧窮國家年輕人騷動。在中東,這些無業青年走上街頭髮泄憤怒。暴力犯罪雖然在富裕國家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但在西班牙、義大利和葡萄牙呈現上升趨勢,而這些國家的年輕人失業率高得驚人。

相關措施

解決失業問題最為明顯的辦法就是激發經濟成長。但當今世界債台高築,這一點說著容易做起來難。同時,這個辦法也不是萬能藥。那些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比如西班牙埃及)就算在是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年輕人的失業率也是居高不下。有些公司經歷了衰退的整個過程,仍然抱怨找不到合適的技術工種。這就強調了另外兩個解決方案的重要性:改革勞工市場、提高教育水平。這些措施廣為人知,但要做出這些改革,還需新的勇氣新的策略。

勞動市場僵化的那些國家,年輕人失業最為嚴重。產業聯營制,僱工高稅制,解聘制度嚴格制,工資最低制,所有矛頭都指向了年輕人,讓他們流落街角。南非的撒哈拉南部的失業率最高,部分源於工會權力大,解聘聘任制度嚴格。很多位於失業孤線上的國家都施行最低工資制度和勞務高稅收制度。印度就約有200項法律限制工酬。

因此,解除勞動市場的管制便成為解決年輕人失業問題的中心工作。但僅靠解除管制還不夠。英國勞動市場雖然靈活,但年輕人失業率依然很高。在失業率低的國家,政府應當積極為奮進的年輕人創造工作崗位。比如德國,雖然在富裕國家中的失業率位居第二,但卻為長期的失業者負擔部分工資,時間為一到兩年。

北歐的一些國家為年輕人提供“個性化計畫”,讓他們接受培訓,獲得工作。這些做法對於上百萬人失業的南歐來說成本昂貴,是不能複製的。一個廉價的方法就是改革經濟中急需用工的企業,比如簡化小型企業的註冊程式,簡化建築公司招標的審批程式,讓商店更容易地在晚上照常營業等等。

過剩的畢業生:據經合組織,那些因為某種原因早早離校的人的失業率是大學畢業生的兩倍。但是,推斷政府應當繼續既定政策,增加大學畢業生的人數也是不明智的。英國和美國,很多人花了很多錢取得了文科學位,但卻發現連一份體面的工作都不可能得到。在北非,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是未畢業學生的兩倍。

關鍵不是這些年受教育的人數,而是教育的內容。這就要求擴大科技研究,縮小理論教育和用工實際之間的差距。比如,可以通過升級職業教育和技術教育,將學校和公司更緊密地聯繫起來等等方式加以實現。德國有歷史悠久的職業教育體系,很好的實現了這一點。其它國家也紛紛效仿:韓國開辦了自己的邁斯特學校,新加坡也推動了專業技術學院的發展,英國也擴充了學徒制,努力改善技術教育。

縮小差距也需求企業改變原有態度。一些公司,比如IBM勞斯萊斯麥當勞以及普里米爾酒店等等,都在修補原有的培訓計畫,但也擔心會挖走雇員,這就打擊了公司投資年輕人培訓的積極性。不過也有替代的辦法:可以讓僱主和大學合作,共同設計培訓課程。套用某些技術可以減少培訓成本:可將培訓設計成電腦遊戲,從而讓年輕人得到虛擬體驗。同時,網路課程可以幫助學徒把在職培訓內容與大學課程結合起來。

近幾年來,年輕人的失業問題已經愈發嚴重。但也有理由展望未來。政府正在努力解決教育與勞動市場的不對稱性問題。有些公司開始承擔起更大的責任,開始對年輕人投資。套用某些技術也有助於推行教育和培訓的民主化。現在世界的機會來了,引發教育和培訓的革命風暴,解決此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