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棣——諸城地震構造帶

存在證據

一、在布格重力異常圖上,無棣、濱縣、博興、青州、諸城一線存在重力異常值的變異現象,許多北東走向的重力異常帶發生阻斷,同時沿此方向有北西走向的重力異常斷續分布。
二、石油勘探資料證實,無棣——濱縣間、廣饒——昌樂間存在著隱伏的北西斷裂,惠民凹陷與霑化凹陷、惠民凹陷與東營凹陷之間的連線帶上均為北西向潛伏的“鞍部”,這些潛伏的鞍部與衛星像片顯示的斷裂位置吻合。
三、沉積環境分隔:新生代各地史階段的沉積中心東西分立狀態始終存在,斷裂的分割始終在起作用。
四、次級構造單元的阻斷和錯位:凸起、凹陷在延長方向上分別向對立面過渡,如無棣凸起與車鎮凹陷相對,惠民凹陷與濱縣凸起相對,這些次級構造單元的相對立分布是由斷裂切割扭錯後引起的異地拼合錯接而成的。
五、衛星影像的線性構造顯示清晰。
六、中強地震活動明顯沿此北西向條帶分布,形成惠民——諸城中強地震帶,歷史上共記載破壞性地震9次,地震活動強度在分布上呈自西北向東南逐漸增強的趨勢,特別是與沂沭帶相交切的部位附近,曾發生過7級地震(公元前70年諸城、昌樂一帶)。現代弱震亦沿該帶頻繁密集活動,近幾年來在青州、鄒平、博興一帶有感地震時有發生。

未來研究

該構造帶與北東、北北東向其它構造帶相交匯的部位附近,都是破壞性地震多發地段,並且成為未來破壞性地震的潛在震源,該構造帶的存在將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魯北廣大地區的地震形勢,今後需要加強研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