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德禪師

無德禪師,為首山省念禪師法嗣,南嶽下九世,曾住汾陽太子院,舉揚臨濟宗風,天聖二年示寂。

無德禪師善昭(947~1024),為首山省念禪師法嗣,南嶽下九世。曾住汾陽(山西省汾州)太子院,舉揚臨濟宗風。天聖二年示寂,諡號“無德禪師”。
汾陽善昭禪師語錄》善昭撰,石霜楚圓編。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七冊。又作《汾陽無德和尚語錄》、《無德和尚語錄》、《汾陽錄》。建中靖國元年(1101)附跋重刊。現存本系至大三年(1310)的重刊本。
本書卷首有楊億的原序及重刊序文五篇。卷上收錄師於汾州太子院之開堂語,及上堂、小參、晚參、勘辨等語。卷中收錄頌古與代別,系禪門公案集的濫觴。卷下收錄參學儀、行腳歌、玩珠歌、佛道訣等數十篇歌頌。卷末附有守中和尚的跋文。
善昭和尚,山西人,俗姓俞,又名無德,十四成喪父母。受戒後,歷參諸方七十一員,愛好昔洞禪風;拜謁石門惠徹,前往首山,叩省念門而契悟。曾游湖南湘衡之間,遠離名利,堅辭大利之請,乃至八所。首山圓寂後,住太子院,三十年不下山,道俗歸仰,不叫其名,只稱汾陽。七十八歲圓寂。遊歷之間,已有所得;提唱三訣、三句、三玄、三要、四轉語、四唱、四賓主、五位、六相、十智同真、十八問答等。曾頌古則,成為禪門頌古之開端,五位偈雲∶「五位參尋切要知,纖毫才動即差違;金剛透匣誰能曉,唯有那吒第一機。舉目便令三界靜,振鈴還使九天歸;正中妙挾通回互,擬議鋒芒失卻威。」
曾疑臨濟兒孫有奇處,問於首山∶『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念∶『龍袖拂開全體現。』昭∶『師意如何?』念∶『象王行處絕狐蹤。』於是有省,拜起雲∶『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手+鹿)如應知。』服勤有年。游湖南時,長沙太守張茂宗,請於四剎中擇一住之,笑而遁去;寓止於白馬寺,太守劉昌言來參。洞山、谷隱皆虛席,請昭擇之,昭∶『我長行粥飯僧,傳佛心宗,非細職也。』
首山入滅,西河道俗千餘,請契聰迎昭住汾陽太子院。昭閉關高枕,聰排入雲∶『佛法大事,靜退小節;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幸而有先師。先師已棄世,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今何時?而欲安眠?』昭握聰手雲∶『非公,不聞此語;趨辨,嚴吾行矣。』
既至太子院。宴坐一榻,足不越門三十年。龍德府尹李遵(曰+助)為善昭舊知,請昭住山西承天院;出發之日,忽然示寂,世壽七十八歲。
善昭在山西河東時,地苦寒,立者往往足指墮,師因罷夜參。一日安坐,有異僧來問∶『和尚何故罷夜參?』師答以苦寒。僧∶『和尚會下,有六人成大器,願勿惜法施。』明日升坐,示偈雲∶『胡僧金錫光,為法到汾陽;六人成大器,勸請為宣揚。』自此復夜參,時有楚圓、守芝、慧覺、智圓、谷泉、齊舉等,俱在座下。
上堂雲∶『一切眾生,本源佛性;譬如明月當空,只為浮雲遮障,不得顯現。』
示眾雲∶『千說萬說,不如自見分明,當下超凡入聖,不被眾魔惑亂,喚作大事已辦。但有來者,到汝面前,一個伎倆也用不得,所以趙州雲∶「老僧只管看這裡,不是個擇法眼;釋尊喚作妙明真性,不假莊嚴。」會取,免得妄認緣塵,虛過時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