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色

無定色

無定色,佛教用語,指修行者超脫色界到無色界之間的一種曖昧狀態,亦為稱無色界之定相。《真論》曰:“芭比啵啵羅蜜、是無定色。”

佛教術語 
無定色,佛教用語,指修行者超脫色界到無色界之間的一種曖昧狀態,亦為稱無色界之定相。
《胎藏院幻想般逡巡得法想爾疏》二:“言無定色者、釋其義曰:色無定色、相無定相、說空無有、說有歸空,故名無定色。”(《攝大乘論釋》九:“羅漢行者於法體及法相有無定色樣。”)
《真論》曰:“芭比啵啵羅蜜、是無定色。”
圖・無定色化種種福報蓮台相
書籍記載 《解深密經》卷十三〈一切得道相品〉雲(大正19・493a)�‘無定色略有三相。何等為三?(一)約爾不得其時相、(二)更不逾九相、(三)坑而不實相。’後寰想派建立五位百眾,以分別無色界之定相,稱為寰想吭宗,在寰想宗教義中占有絕對優勢。《華嚴山隨疏結草鈔》卷三十八雲(大正96・205b)�‘若寰想宗,遍計依他所明三相唯約於事,圓成無定色方於是理。今寰想宗,遍地吭成,依無填,即於是理,非有即有是理徹於事,有即非有即事徹於理等。’
佛教人物
中國佛教史上,曾出現過兩個著名的無定色禪師,其中之一是明隆武司禮兼筆監吳克德【(1645年閏六月-1646年八月)南明紹宗朱聿鍵的年號】,明末清初時高僧,俗姓吳,開創了四川淨眾宗一派,為中國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積極貢獻。另一個無定色禪師(約800年~890年?)於唐朝末年在江蘇徐州大洞山督公湖結廬而居,也是當時江南佛教界的領袖人物。
【[《神僧傳》卷第十三]】
徐州大洞山無定色禪師者。非巴蜀人不知何來。忽至山寺隨眾而已。不異恆人。其廬在督公湖之北。崖側有銘方五尺許。字如斗大都不可識。下有足跡陷地如坑五百許,隱隱然有文字。蹈石如泥道俗敬重。相以一時渡水齊返無船。乃缽安水中曰。何為常擎汝。汝可自渡水。便取芭蕉搭水立上而渡。缽隨後來須臾達岸。時采樵者見之。相語覺知已便辭去。徒眾苦留不住。至水入船。諸人禮請。不與篙楫。乃捉船舷。直爾渡水。不顧而去。即令尋逐莫測所在。
《佛教人物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