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喙蘭屬

無喙蘭屬

Archineottia S. C. Chen 無喙蘭屬,蘭科,4種,分布於東亞,其中無喙蘭A. gaudissartii(Hand.-Mazz. )S. C. Chen與叉唇無喙蘭A. Smithiana(Schltr.)S. C. Chen為我國所特有,前者見於山西南部岳山,後者見於陝西與四川。腐生蘭,體態與鳥巢蘭屬Neottia相似,但蕊柱結構極為原始,即頂端沒有藥床,柱頭頂生,不具蕊喙,而且花絲明顯。尤其有趣的是蕊柱背面有一條脊,與花絲相連,質地也與花絲相同,有如花絲下部貼生於蕊柱。這些特徵在蘭科。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無喙蘭

無喙蘭無喙蘭

瀕危種。多年生腐生草本植物。僅分布於山西及河南局部海拔1300至1900米溫帶落葉闊葉林區。喜溫涼、陰濕、土壤富含腐殖質的環境。為我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其花非常原始,是蘭科中最原始的類型之一

屬名:ArchineottiaS.C.Chen無喙蘭
描述:ArchineottiaS.C.Chen無喙蘭屬,蘭科,4種,分布於東亞,其中無喙蘭A.gaudissartii(Hand.-Mazz.)S.C.Chen與叉唇無喙蘭A.Smithiana(Schltr.)S.C.Chen為我國所特有,前者見於山西南部岳山,後者見於陝西與四川。腐生蘭,體態與鳥巢蘭屬Neottia相似,但蕊柱結構極為原始,即頂端沒有藥床,柱頭頂生,不具蕊喙,而且花絲明顯。尤其有趣的是蕊柱背面有一條脊,與花絲相連,質地也與花絲相同,有如花絲下部貼生於蕊柱。這些特徵在蘭科中是非常罕見的。(參閱《植物分類學報》,17:9-22,1979。)
所屬科: 蘭科
分布量世界:4種;中國:2種
引種狀況: 非引種

資料來源:中國林業科學數據中心 發布者:中國林業科學數據中心資料來源:中國林業科學數據中心 發布者:中國林業科學數據中心

拉丁名Holopogongaudissartii(Hand.-Mazz.)S.C.Chen
中文名無喙蘭
拉丁科名Onagraceae
中文科名蘭科
保護級別3
分布山西(太岳山)、河南(嵩山)
現狀瀕危種。無喙蘭是近年來從鳥巢蘭屬Neottia中分立出的單種屬植物,原產地為山西中南部的太岳山,分布範圍極狹小。由於植被破壞,生境惡化,無喙蘭已近絕跡。最近在河南嵩縣境內又有發現,應嚴加保護,以免絕滅。
海拔下限(米)1300
海拔上限(米)1900
形態特徵多年生腐生草本,根具肉質根簇;莖直立,近圓柱形,其外包有幾枚圓筒狀的鞘。總狀花序頂生,具長梗,稍扭轉;花紫紅色,花被片不展開;萼片3,狹長圓形,長約2.5一3毫米,背面被疏柔毛;花瓣2,與萼片十分相似,略窄或近等寬;雄蕊長2-2.3毫米,頂端擴大呈盤狀蕊柱,其頂端凹陷,背面具龍骨狀脊,向上延伸成稍長的花絲,花絲與花葯近等長或稍短,花葯2室,花粉塊2,粒粉質,無藥床及蕊喙;子房1室,胚珠多數。種子微小,無胚乳。
特性無喙蘭生於落葉闊葉林下,分布區屬溫帶落葉闊葉林區。氣候較溫涼,年平均溫8.5--11℃,極端最高溫37℃,極端最低溫-20---25℃,年降水量500--650毫米,7、8月降雨量最大,土壤多為棕壤。無喙蘭喜溫涼、陰濕、土壤富含腐殖質的生境。常生於以遼東櫟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為主,並混生有槲櫟Q.alienaBl.、柞櫟Q.dentataThunb.、蒙古櫟Q.mongolicaFisch.的硬闊葉林下。
保護價值無喙蘭的花非常原始,是蘭科中最原始的類型之一,又是我國特有的單種屬植物,對研究蘭科植物的系統發育、古植物區系等均有重要意義。該種已處於瀕臨絕滅的境地而急待保護。
保護措施建議有關單位加強對河南境內新分布點的保護,嚴禁砍伐森林和採挖植株。應在原產地周圍及與原生植被相似的株樹林下尋找,發現之後要重點保護。科研單位應進行繁殖試驗和遷地保護。
栽培要點尚未栽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